拍出好故事,奇幻劇才能翻身
作者:陳建新
《怪奇物語》第四季果然不負眾(zhong) 望,在豆瓣上,它的得分已躥升到9.4的新高。雖然9集中的最後2集被人為(wei) 割出,並以“下半部分”名義(yi) ,安排到7月1日才上線,但漫長的第7集已將前三季所有斷線、突兀與(yu) 違和,都給出圓滿解釋——考慮到第一季是2016年上線的,不能不驚歎:6年前的謊,竟也能圓上。
可以找到各種詞匯來稱讚《怪奇物語》第四季,比如:想象力驚人、畫麵細膩、節奏奇快、表演出彩……也可以找到各種詞匯來呈現自己的超然,比如:故事老套、舊梗多、為(wei) 圓謊而圓謊、各種策略的綜合……
然而,在這些之外,《怪奇物語》仍有一份魅力,超越了描述。隻有與(yu) 近年來國內(nei) 各種奇幻劇相對比,才會(hui) 恍然大悟:原來,它能將故事講複雜,而我們(men) 隻會(hui) 把故事講繁瑣。
故事是怎樣自行滾動起來的
為(wei) 什麽(me) 要把故事講複雜?
因為(wei) 單獨的故事太單調,無非是“發生—發展—高潮—結尾”,它對應於(yu) 人類的認識方式——在潛意識中,我們(men) 會(hui) 用講故事的方式來看世界,這是信息輸入的主渠道。但事實上,故事並非世界的本質。故事會(hui) 扭曲世界,呈現我們(men) 的是虛像。所以,人類認識能力越提高,就越會(hui) 努力把故事講複雜。
《怪奇物語》第四季甚至可說是五線並行,雖以三線為(wei) 主,比如蘇聯間諜等線隻是半線或潛線,裝飾性大於(yu) 實際作用,但它也是讓人目不暇給、喘不過氣來的一個(ge) 組成部分。
故事太複雜,難免拖遝、緩慢、蕪雜,前兩(liang) 集便有此病。原因有二:動作線慢了,直到第一集結尾,怪物才現身;校園三角戲是萬(wan) 惡之首,觀眾(zhong) 難代入。
這種拖遝也許有刻意的成分——鋪墊小11的情感線。畢竟在前兩(liang) 季中,小11是一個(ge) 標準的類型人物,隻負責甜美無公害。但整個(ge) 第四季能圓謊成功,全靠她來反轉——在小11的內(nei) 心深處,還藏著另一個(ge) 小11。所以,不得不用持續的PTSD(創傷(shang) 後應激障礙),將她的前史鉤沉出來。隻是她與(yu) PTSD的貼身肉搏,以及喪(sang) 失超能力後她已無力保護自己,遭遇校園霸淩,這個(ge) 反差不算太強烈,隻能給敘事降速。
然而,兩(liang) 集左右積攢的小小的拖遝感,給情節劇變創造了機會(hui) ——第3集和第4集的“回腸蕩氣”不是沒有理由的,它來自核心矛盾的悄悄逆轉:從(cong) 小11如何立足,變成如何應對怪獸(shou) 。
於(yu) 是,《怪奇物語》第四季實現了情節的“自我滾動”——不同敘事線互相推動,彼此迭代、碾壓,讓敘事節奏越來越快。
不豐(feng) 富不新穎,等於(yu) 沒故事
近年來,國內(nei) 幻想劇火爆,與(yu) 《怪奇物語》第四季相比,便顯得粗糙。
一談玄幻,必煙霞滿地,古裝、武打、飛行之外,再無其他。近年來,古代器物也被征用,服飾、日常器具、古代名詞乃至物質文明史,均被插入敘事中,這些零件與(yu) 情節的合理性無關(guan) ,與(yu) 人物性格塑造無關(guan) ,隻是為(wei) 了加一個(ge) 抓眼球的裝置。結果是細節越來越複雜,故事越來越平麵化。
《怪奇物語》第四季也是懷舊風,但它們(men) 隻是背景,懷舊的人能看到,不懷舊的人可忽略。
《怪奇物語》第四季倒是比較重視販賣生活方式,如當年校園的俱樂(le) 部文化,美蘇爭(zheng) 霸的時代背景,以及風靡一時的嬉皮、籃球熱等。那是一個(ge) 迷茫無助的時代,所以更有趣,它比今天的生活豐(feng) 滿且多樣,這本身就構成了新的故事元素。
我們(men) 的玄幻劇中,所有動作的目標都太明確,除了匡扶正義(yi) 和一統神界,愛情是必有的調料,而這愛情也基本沿著“誤會(hui) —靠近—再誤會(hui) —再靠近—成功”的模式。每個(ge) 角色都無條件地接受日常生活,反而凸顯出這生活的不真實,不值得留戀。
《怪奇物語》第四季也有一些是“罐頭情節”,隻是采納的樣式實在太多,跑贏了觀眾(zhong) 的閱片深度——當大多數部分是觀眾(zhong) 從(cong) 沒看到的,那麽(me) ,它就會(hui) 被承認為(wei) 新故事。
故事質量,來自故事的底層設計
近年來,國內(nei) 影視劇製作者也開始重視故事的豐(feng) 富度,從(cong) 結果看,隻是增加了情節的離奇度。這背後,隱藏著一個(ge) “為(wei) 什麽(me) 講故事”的問題。
講故事的目的,是為(wei) 了認識世界。
每個(ge) 現代人都被封鎖在一個(ge) 個(ge) “自我”中,靠外部信息確認自己,並獲取現實感。我們(men) 談論某部電視劇,未必是對其創作規律感興(xing) 趣,而是為(wei) 了證明彼此在同一時間流中,有共同的關(guan) 切。
影視故事絕不是普通故事,它必須具備話題性、可溝通性和儀(yi) 式性。它真正要解決(jue) 的是纏繞著我們(men) 心靈的那些疑問:這世界真實嗎?我是誰?表象背後究竟藏著什麽(me) ?
這就是為(wei) 什麽(me) ,科學越昌明,人們(men) 越對鬼神故事越喜愛,越渴望真的存在這麽(me) 一個(ge) 世界。因為(wei) 現實越清晰,個(ge) 體(ti) 受到的壓抑就越大。世界應該是彎的,生而為(wei) 人,我們(men) 需要一份神秘感來安慰內(nei) 心,來確認自我。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說,故事即人,隻有與(yu) 人的需求、人的精神困境結合,才是成立的。
小11在神秘力量左右下,超越了善惡,這給她帶來無法擺脫的煎熬,隻有靠掩蓋與(yu) 欺騙,才能獲得自己,而掩蓋與(yu) 欺騙又如此脆弱,且神秘的世界還在後麵追殺著她。
小11的故事隱喻著每個(ge) 人的青春期——突然封閉了自己,在自我的秘密中掙紮與(yu) 懷疑,在善與(yu) 惡的擠壓中,以為(wei) 可以自由選擇,卻一次次被恐懼征服。
相比之下,國內(nei) 奇幻劇的故事基本停留在催眠的階段:提供一個(ge) 烏(wu) 托邦,它略高於(yu) 現實,部分提升了人類的能力,比如永生、飛行等,隻是其中沒有了自我的深淵,也沒有內(nei) 置的苦難。在那個(ge) 世界中,人無需承擔成長之痛。
烏(wu) 托邦提供的是安慰劑,《怪奇物語》提供的則是異世界。體(ti) 現在敘事上,前者會(hui) 越來越慢、越來越落入俗套,後者則越來越快,可能性也變得越來越廣闊。
故事是人的認識工具,它的動力來自人。《怪奇物語》第四季賞心悅目,不隻是想象力突兀,也不隻是講故事的技術高明,而是底層設計更高明。
不知道拍什麽(me) ,就拍個(ge) 好故事
邏輯更複雜,故事就會(hui) 更複雜;元素更繁瑣,故事就會(hui) 更繁瑣。
事實證明,影視作品需要“怎麽(me) 拍”,但沒有“拍什麽(me) ”,“怎麽(me) 拍”也難立起來。決(jue) 定市場成功的是概率,而那是不可持續的。波峰波穀,個(ge) 體(ti) 的決(jue) 斷並非關(guan) 鍵因,所謂規律,多是人造的安慰而已。
所以,《怪奇物語》第四季頗有啟迪價(jia) 值:如果不知道拍什麽(me) ,那就拍一個(ge) 好故事。至於(yu) 什麽(me) 是好故事,則提升人類認知的、助力人性成長的,就是好故事。它未必離奇與(yu) 新穎,未必獨特,未必讓人眼前一亮,也未必突兀,但好故事一定複雜,一定不繁瑣。
“第四集看得我哭得不行,第一季的時候我在大學宿舍小床上熬了一夜看完的,現在我已經畢業(ye) 三年了,他們(men) 也都長大了,竟然馬上就要告別了。”在豆瓣的《怪奇物語》第四季下,一位網友留下了這樣的評價(jia) 。這恰好說明:既然人性在不斷成長,它永遠需要安慰,則好故事也會(hui) 永遠有生命力。
拍出好故事,奇幻劇才能翻身。(陳建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