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我們會更好》:最好的心願 要一起實現!

發布時間:2022-07-04 15:47: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一城紫荊花開,

  綻放著廿五載的欣欣向榮;

  一灣香江奔湧,

  牽動著五千年的血脈相連。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策劃製作的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主題歌曲《我們(men) 會(hui) 更好》普通話粵語融合版本、粵語版本近日重磅發布上線。目前話題閱讀1.3億(yi) ,播放超1300萬(wan) 。香港著名音樂(le) 人陳少琪任製作人及作詞,張家誠作曲,香港歌手容祖兒(er) 、陳偉(wei) 霆和內(nei) 地歌手譚維維、孫楠聯袂演唱。

  《我們(men) 會(hui) 更好》以鄉(xiang) 情鄉(xiang) 音相交融的視聽感受,道出香港人的心聲,也喚起參與(yu) 演唱的兩(liang) 位香港歌手的共鳴。

  “長夜中灣區那燈火永不冷”,這句歌詞久久縈繞在陳偉(wei) 霆的心頭,“唱到這一句,就會(hui) 想家”。容祖兒(er) 動情說道:“有港灣,有浪濤,還有燈火,寫(xie) 出了大家都為(wei) 自己的生活默默努力的那種感覺。”

  △視頻來源於(yu) 大灣區之聲

  網友們(men) 在觀看MV後,也紛紛留言分享內(nei) 心感動:“歌曲清新明快、朝氣蓬勃、朗朗上口”“MV 裏香港的一些市井日常,還有市民們(men) 奮進的模樣,特別吸引我”“讚!未來我們(men) 會(hui) 更好”等等。

  知所從(cong) 來,方明將往。總台用最熟悉的聲音、最親(qin) 切的表達,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地傳(chuan) 承文化根脈、厚植家國情懷,積極回應香港同胞了解國家曆史文化和祖國發展成就的熱切訴求。

  小編還發現,兩(liang) 版MV裏竟暗藏許多“彩蛋”!“彩蛋”有哪些?為(wei) 何如此設計?創作之路有哪些故事?兩(liang) 個(ge) 版本有何不同之處?按下播放鍵,邊聽邊唱,邊看總台港澳台節目中心與(yu) 文藝節目中心《我們(men) 會(hui) 更好》MV主創團隊分享創作背後的巧思。

  以歌為(wei) 禮 我們(men) 會(hui) 更好這是一定會(hui) 實現的心願

  一直以來,總台充分發揮中央主流媒體(ti) 對港澳台傳(chuan) 播主陣地、主力軍(jun) 作用,致力於(yu) 創新“思想+藝術+技術”融合傳(chuan) 播,通過主題報道和精品文藝,喚起大眾(zhong) 深切共鳴,廣泛凝心聚力,匯聚起港澳台同胞共圓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在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之際,要送出一份怎樣的“禮物”?主創團隊很早便有了設想:以歌為(wei) 禮,許下的心願一定會(hui) 實現。在日常節目中,港澳台節目中心便注重以音樂(le) 為(wei) 切口,增強情感表達,並與(yu) 文藝節目中心合作推出了諸多主題MV作品。

  “我們(men) 希望能夠推出這樣一首歌曲,生動展現回歸以來香港在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展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美好未來。”主創之一、項目策劃陳星如是說。

  歲月崢嶸,初心不改。歌曲取名《我們(men) 會(hui) 更好》,這是香港開啟由治及興(xing) 新篇章的勉勵語。用音樂(le) 獨特的感召力和穿透力,凝聚香港各界同胞期盼背靠祖國香港更加繁榮穩定、未來會(hui) 更好的心聲,增強社會(hui) 各界尤其是青少年的國家認同感和自豪感,激勵更多香港同胞與(yu) 祖國同發展、共奮進。

  國風+輕搖滾以“港樂(le) ”傳(chuan) 遞動聽心曲

  數:靜靜聽,這是什麽(me) 曲風?

  無論是豪情萬(wan) 丈的武俠(xia) 風,還是溫情脈脈的敘事感,搖滾元素一直是港樂(le) 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主創團隊表示,25歲對人來說是風華正茂的好年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是一個(ge) 裏程碑,也是一個(ge) 開始。而“搖滾正年輕”的概念也正符合香港發展的無限活力。驚喜的是,音樂(le) 人張家誠的創作思路與(yu) 此不謀而合。

  首先是一段傳(chuan) 統國樂(le) ,作為(wei) 中國最古老的樂(le) 器之一——簫,音色圓潤輕柔,幽靜典雅,配合部分傳(chuan) 統五音調式旋律,勾勒出一幅朝陽薄霧的海港景色。

  隨著鋼琴和弦樂(le) 的加入,故事漸次展開,曲風更見清新明快、大氣時尚。副歌部分融入香港年輕人十分喜愛的輕搖滾,充分展現“一流灣區、一流生活”的活力四射和朝氣蓬勃。結尾處又以簫聲相呼應,意蘊深長。

  中西器樂(le) 的碰撞融合,展示出國樂(le) 與(yu) 時俱進的柔韌。國樂(le) 悠揚婉轉,搖滾新潮澎湃,仿佛流水輕拍海岸,堆疊出香港和內(nei) 地人民綿綿不斷的情感漣漪。

  靜靜聽

  您聽出了哪些樂(le) 器種類?

  讀:仔細看,都有哪些“氵”?

  “日月漫漫,南岸之南,河流入灣,獅子山張開臂彎……”隻看第一小節的歌詞,觀察君就仿佛站立在風光旖旎的海灣之前。

  在不到400字的歌詞裏,共運用了36個(ge) “氵”偏旁的漢字,以凸顯出大灣區的地域特色。其中,“橋”“岸”“燈塔”等詞匯的溫暖意象,勾畫出香港與(yu) 內(nei) 地的血脈親(qin) 情。粵語和普通話的融合表達,把中國語言文字的音韻之美、意象之美表達得淋漓盡致。

  如此進行歌詞的設計,最大的難度不隻是篩選適合表意的漢字,同時還要綜合字詞之間的韻律與(yu) 節奏。主創團隊回憶,在歌詞創作完成後,詞作者陳少琪滿心歡喜溢於(yu) 言表,良苦用心讓人感動。

  仔細看

  都有哪些“氵”偏旁的歌詞?

  聽:他們(men) 的粵語怎麽(me) 樣?

  曲好聽,詞動人,但粵語吐字發音這個(ge) 小難題,演唱歌手們(men) 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但小小困難難不倒機智的創作人!主創團隊提前聯絡了粵語技能滿分的同事,為(wei) 歌手們(men) 錄製了“粵語教學音頻”,並進行現場指導。有了“標準粵語教學”加上歌手們(men) 的專(zhuan) 業(ye) 素養(yang) ,粵語演唱才會(hui) 如此絲(si) 滑悅耳。

  細分辨

  是誰的粵語發音“突飛猛進”?

  新時代浪濤 每一天都更好這是最真實的心願

  在香港回歸祖國的25年裏,有太多的故事值得講述。主創團隊多方搜集資料,進行大量前采,從(cong) 最初的50多組人選中定為(wei) 10組。

  於(yu) 是,一幅煙火氣十足、動人心弦的香港生活畫卷就此展開:小學生在禮堂裏參加升旗儀(yi) 式,港警“高Sir”高振邦在街頭忙碌,李凱瑚在茶餐廳裏談笑風生……萬(wan) 事俱備,準備開拍!

  MV導演呂媛、劉冰很快發現,一些最初構想的內(nei) 容因為(wei) 現實諸多限製難以實現。如何才能做好平衡?

  線上還是線下?是個(ge) 問題

  5月初,北京疫情導致主創團隊無法隨時往返各地進行實地拍攝。他們(men) 緊急繪製分鏡腳本並聯係兩(liang) 支協拍團隊,分別在香港及內(nei) 地完成前期攝製。

  協調溝通的主陣地也轉移到了線上:如果有人突然打了個(ge) 噴嚏,那一定是有未讀消息;如果有人半夜被手機吵醒,可能是導演的拍攝圖稿來臨(lin) ;還有每天四五個(ge) 小時的線上會(hui) 議,溝通常常永無止境……

  “雲(yun) 辦公”模式讓主創團隊猶如放風箏一般,每天都牽掛著網線那端的工作進展。“香港團隊和我們(men) 的工作習(xi) 慣有許多不同,留給我們(men) 的拍攝時間也很有限”,MV導演呂媛、劉冰回憶,“但他們(men) 也非常認真,拍攝時每個(ge) 鏡頭都會(hui) 遠程溝通讓我們(men) 確認構圖和內(nei) 容。”

  精彩一天,MV再現

  有溝有坎需爬坡過坎,有風有雨便風雨兼程。隨著工作推進,驚喜也突然降臨(lin) 。身在廣州的援港醫護人員,收到了來自香港小朋友的感謝卡,於(yu) 是鏡頭剛好重現了當時援港的溫暖情愫。

  用鏡頭記錄山區變化的主持人陳貝兒(er) 、致力於(yu) 脫貧攻堅的創業(ye) 者梁安莉,恰好同在廣州,組合拍攝更能巧妙呼應主題……

  在兩(liang) 個(ge) 版本中,主創團隊都巧妙設計了10組人物的呈現方式:用一天時間的邏輯方式串聯起每一段落。夢想成為(wei) 升旗手的小學生王寶俊,伴隨歌詞“紅紅日出”最早出現;最晚的容啟亮教授,從(cong) 事著航天事業(ye) ,在夜色正濃的香港“帶我向著明天奔跑”。

  鏡頭之內(nei) ,一如現實之中,處處可見蓬勃生機。他們(men) 有不同教育背景、職業(ye) 、年齡,但都眼中有光,心中有夢,腳下有路。雖然素未謀麵,觀之卻讓人倍感親(qin) 切。讓大家看到他們(men) 真的會(hui) 更好,相信他們(men) 會(hui) 更好!

  最後,您發現粵語版本和普通話粵語融合版本有什麽(me) 不一樣了嗎?

  下麵,答案揭曉!

  在粵語版MV中,每組人物都以背影的方式出場。主創團隊闡述,這是出發的背影,他們(men) 在回饋生活、回饋社會(hui) 的路上,迎來更好的明天!

  我們(men) 許下的心願,

  會(hui) 親(qin) 手將它實現!

  時代的波瀾 生活的浪潮

  滋潤了夢想 開辟了賽道

  “香港會(hui) 更好,我們(men) 會(hui) 更好!”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