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閩劇《梅玉配》青年表演人才培養福州開班

發布時間:2022-07-06 11:21: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福州7月5日電 (記者 劉可耕)國家藝術基金2020年度藝術人才培養(yang) 資助項目——閩劇《梅玉配》青年表演人才培養(yang) ,5日在福建省實驗閩劇院舉(ju) 行開班儀(yi) 式。

  閩劇《梅玉配》作為(wei) 劇院的經典保留劇目,從(cong) “閩劇梅蘭(lan) 芳”之稱的鄭奕奏先生1918年首演距今已一百餘(yu) 年。鄭奕奏憑借出演劇中主角蘇貞玉一舉(ju) 成名,這部戲還造就了李銘玉、郭西珠、林瑛等許多閩劇名家,共傳(chuan) 承七代演員,經久不衰,深受廣大觀眾(zhong) 的喜愛,至今演出已超千場,是劇院的“看家戲”。

  福建省實驗閩劇院院長周虹稱,以國家級非遺傳(chuan) 承人林瑛老師等為(wei) 代表的老一輩閩劇藝術家,曾在福州台江連續演出六個(ge) 月,場場爆滿;以周虹、陳洪翔、陳瓊“三朵梅花”為(wei) 代表的新一代主演將該劇不斷發揚光大,分別赴台灣參加福建文化寶島行,赴新加坡參加文旅部歡樂(le) 中國年活動,在濱海藝術中心連演三場的演出,都受到台灣同胞和海外鄉(xiang) 親(qin) 的熱捧。

  2021年《梅玉配》還入選了文旅部中國戲曲“像音像”工程。2022年,劇院創新該劇的海外推廣方式,與(yu) 加拿大福建社團聯合總會(hui) 聯辦元宵閩劇晚會(hui) ,在元宵佳節這一天以線上演出形式共同為(wei) 旅居加拿大的海外鄉(xiang) 親(qin) 送上該劇,取得良好反響。

  閩劇《梅玉配》比較好地保存了閩劇的傳(chuan) 統科介,行當非常齊全,正旦、花旦、彩旦、小生、老生、三花等都有出彩的表演,每個(ge) 角色都被賦予了鮮明的個(ge) 性,鮮活生動,讓該劇始終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對守護與(yu) 傳(chuan) 承劇種文化都有重要意義(yi) 。

  在國家藝術基金、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支持和關(guan) 心下,這也是福建省實驗閩劇院繼2014年閩劇《貶官記》青年表演人才培養(yang) 、2019年閩劇《雙蝶扇》青年表演人才培養(yang) 之後,第三次入選國家藝術基金人才培養(yang) 項目。

  福建省實驗閩劇院對此次青年人才培養(yang) 項目十分重視,組織了強大的教師陣容,匯聚了戲曲界知名專(zhuan) 家、國家級、省級非遺傳(chuan) 承人,文華獎、梅花獎演員以及《梅玉配》劇組老一輩藝術家、資深演員等,對青年演員進行示範教學。

  教師代表、國家級非遺傳(chuan) 承人林瑛表示,作為(wei) 授課老師,既是一份榮譽更是沉甸甸的責任;作為(wei) 非遺傳(chuan) 承人,職責就是把閩劇經典劇目一代一代傳(chuan) 承下去,在傳(chuan) 承中創新,同時通過劇目的傳(chuan) 承發現好苗子,讓閩劇薪火代代相傳(chuan) 。

  學員代表、青年演員文焱說,感謝國家藝術基金及福建省實驗閩劇院提供這麽(me) 好的平台,讓青年演員有機會(hui) 擁有這麽(me) 寶貴的學習(xi) 機會(hui) 。學員們(men) 將會(hui) 積極認真參與(yu) 學習(xi) 實踐,希望通過這次的國藝基金人才培養(yang) 項目,使專(zhuan) 業(ye) 技能和藝術文化修養(yang) 再上一個(ge) 新台階。

  本次培訓班共招收了各行當的15名學員,這些學員都是有潛質、有才華、在戲曲界嶄露頭角的青年表演人才,將進行為(wei) 期1個(ge) 月的集中培訓,計劃於(yu) 8月4日由培訓學員麵向社會(hui) 進行匯報演出。

  閩劇又被稱為(wei) “福州戲”,起源於(yu) 明末,迄今為(wei) 止已有400多年的曆史,是唯一的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戲曲劇種,流行於(yu) 福州方言係的20多個(ge) 縣市和台、港、澳地區以及東(dong) 南亞(ya) 各國華僑(qiao) 華人旅居地。閩劇曆經數百年的變革,形成博采眾(zhong) 長、融會(hui) 貫通的藝術風格,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名錄。(完)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