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雲南獨龍江:守護邊疆那片青山碧水

發布時間:2022-07-07 11:02: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大美邊疆

  光明日報記者 張勇

  藍天白雲(yun) 下的獨龍江峽穀,與(yu) 西藏相連的上遊,是白雪皚皚的山峰、茂密的原始森林和神秘的文麵女。與(yu) 緬甸相連的下遊,是茫茫的熱帶雨林和氣勢磅礴的月亮瀑布。碧藍清澈如鏡的獨龍江,從(cong) 北向南一路歡唱著穿越大峽穀,江上橫跨一道道彩虹公路橋和吊橋,江畔一個(ge) 個(ge) 房屋布滿彩虹線條的村寨……

  獨龍族人民千百年來在這裏繁衍生息,新中國成立初期“一躍跨千年”。2018年,獨龍江鄉(xiang) 4000多名獨龍族群眾(zhong) 整鄉(xiang) 整族脫貧。走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大路上,獨龍江人民更有信心守護好邊疆那一片青山碧水。

   守護那條白雪皚皚的天路

  怒江大峽穀與(yu) 獨龍江峽穀之間,是巍峨聳立的高黎貢山,獨龍江公路在雪山和懸崖之間盤旋,這是獨龍江群眾(zhong) 與(yu) 外界連通的唯一通道。從(cong) 1999年修通簡易公路,到2014年獨龍江公路高黎貢山隧道貫通,獨龍江群眾(zhong) 終於(yu) 告別了每年有半年大雪封山的日子。

  高黎貢山氣候多變,獨龍江公路經受著夏秋泥石流、冬春雪崩等災害的考驗。今年4月2日淩晨1時許,獨龍江鄉(xiang) 公路管理所附近突發滑坡泥石流自然災害,造成6人失聯,獨龍江公路中斷。“當時我和同事們(men) 從(cong) 睡夢中驚醒,發現窗戶玻璃全部被砸爛,院子裏全部是泥漿。我們(men) 馬上趕到50米外的泥石流掩埋地點參與(yu) 搶險救災,疏散撤離群眾(zhong) ,開挖掘機搜救被埋人員。”獨龍江公路管理所所長龍建平回憶說,“幾天後,又一座橋被泥石流衝(chong) 毀,我們(men) 兩(liang) 天就搶修恢複通車。隻有橫斷的峽穀,沒有中斷的公路。我們(men) 保障公路暢通,就是為(wei) 獨龍族守護希望。”

  泥石流、滑坡、雪崩隨時威脅著養(yang) 路人員和交警的生命安全,但他們(men) 每天都堅守在這條獨龍江生命線上,守護著獨龍族群眾(zhong) 的脫貧路、致富路、幸福路。

   守護那片碧水歡唱的青山

  “我5年前成為(wei) 護林員,當時30歲,是我們(men) 村第一個(ge) 女護林員。”獨龍江鄉(xiang) 迪政當村護林員李玉花說。2021年,她被評為(wei) “全國最美護林員”。

  早上6時到晚上6時,是李玉花等護林員在附近巡山的時間。雨季時,山上經常遇到泥石流,上午走過的小溪突然變成河,斷了歸路,晚上就睡在山洞裏,夜裏常能聽到黑熊的吼聲……

  在森林覆蓋率達82.2%的獨龍江,483名生態護林員守護著屬於(yu) 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17萬(wan) 公頃森林。在獨龍江上遊的迪政當村,98個(ge) 護林員守護著雪山森林,其中女護林員21位。

  在獨龍江下遊馬庫村,村民們(men) 經常可以在附近山林裏看到一級保護動物戴帽葉猴。村民布向偉(wei) 是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管護站的護林員,他除了巡山,還有監測野生動植物的任務。他給記者看他們(men) 拍攝到的野生動物照片,興(xing) 致勃勃地說:“現在生態保護得好,野生動物也多了,獨龍江戴帽葉猴有200至300隻,還能看到高黎貢牛。”

   守護那條彩虹相伴的邊境線

  獨龍江與(yu) 緬甸有97.35公裏的邊境線接壤,自1952年獨龍江解放以來,先後有8位邊防戰士為(wei) 守衛和建設獨龍江獻出了寶貴生命。幾十年來,獨龍江邊境派出所和許多獨龍族青年組成的界務員、護邊員,在大峽穀中默默守護著邊疆。

  在獨龍江流出國境的41號界碑旁,有一個(ge) 全鄉(xiang) 唯一的便民通道。3年前記者到這裏時,江上有一道美麗(li) 的彩虹橋,岸邊有一條境內(nei) 外邊民來往的小路。小路旁有一棟小木屋,獨龍族青年馬軍(jun) 福全家在小木屋守護界碑,當界務員多年的父親(qin) 馬國忠去世後,馬軍(jun) 福接班當界務員。

  今年6月,記者重返這裏,小木屋已經變成一個(ge) 邊境疫情防控點,防控點大門的彩虹條紋充滿了獨龍族風情。現在,馬軍(jun) 福當了馬庫警務室的輔警,弟弟馬軍(jun) 龍接棒當了界務員。“我們(men) 父子3人都在這裏當過界務員,能為(wei) 國家守邊境守界碑,很有意義(yi) !”馬軍(jun) 福說。

  正因為(wei) 有無數獨龍族群眾(zhong) 在護林員、界務員、護邊員、養(yang) 路員等公益性崗位上默默堅守和奉獻,我們(men) 才有了一個(ge) 穩定的邊疆和一片美麗(li) 的綠水青山,才使獨龍江鄉(xiang) 走上了一條生態保護與(yu) 綠色發展相融共贏的道路。

  據獨龍江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和文寶介紹,近3年來,脫貧摘帽後的獨龍江鄉(xiang) 又有了大變化,農(nong) 民人均純收入增加到1.5萬(wan) 元,85%以上的家庭擁有了機動車;全鄉(xiang) 推廣“林+”生產(chan) 模式,實現“一村一品”,促農(nong) 民增收;不久前大電網拉進了獨龍江,獨龍江再也不會(hui) 斷電了。今年有上海浦東(dong) 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項目支持,開展“五邊五美五化”創建,家家戶戶建設美麗(li) 庭院,讓獨龍江越來越美。

  “生態資源我們(men) 來保護好,邊疆大門我們(men) 來守護好!獨龍族人民一定能過上越來越好的日子!”時代楷模、獨龍族“老縣長”高德榮堅定地說。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