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新論】不忘初心,讓人民過上美好的幸福生活
編者按:為(wei) 進一步深入學習(xi) 宣傳(chuan)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進一步凝聚向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進軍(jun) 的強大力量,中央網信辦網絡傳(chuan) 播局與(yu) 光明網共同組織“實踐新論·非凡十年”網上理論傳(chuan) 播專(zhuan) 欄,持續推出係列理論解讀文章和新媒體(ti) 產(chan) 品,充分闡釋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新的飛躍,係統總結十年來“中國之治”的偉(wei) 大成就,為(wei) 黨(dang) 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濃厚氛圍。
作者:李旭章(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men) 的奮鬥目標。這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人民的莊嚴(yan) 承諾,是一個(ge) 政黨(dang) 對人民的使命擔當。回首十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我將無我,不負人民”“共產(chan) 黨(dang) 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為(wei) 的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不同時空不同表述,飽含的卻是一樣的愛民情懷。
讓人民生活幸福,是馬克思主義(yi) 政黨(dang) 的內(nei) 在基因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yi) 最鮮明的品格,為(wei) 人民謀幸福、為(wei) 民族謀複興(xing) 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初心所在、使命所係。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為(wei) 人民謀幸福、為(wei) 民族謀複興(xing) 的車輪駛入快車道,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與(yu) 日俱增。目前,我們(men) 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ti) 係、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和醫療衛生體(ti) 係,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不斷提高;曆史性地解決(jue) 了絕對貧困問題,近1億(yi) 農(nong) 村貧困人口脫貧;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紮實推進,區域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和互補性增強;城鎮棚戶區改造3961萬(wan) 套,惠及9000多萬(wan) 居民;老舊小區改造惠及2000多萬(wan) 戶,住房條件改善;1.8億(yi) 左右的農(nong) 村人口進城成為(wei) 城鎮的常住人口。
為(wei) 了解決(jue)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們(men) 堅定不移全麵深化改革,用好財政稅收製度推動全國均衡發展。10年來,全國一般公共預算科學技術支出累計7.1萬(wan) 億(yi) 元、國家財政性教育支出超過29萬(wan) 億(yi) 元、社會(hui) 保障和就業(ye) 支出累計23.11萬(wan) 億(yi) 元;加大民生支持力度,財政轉移支付向基層傾(qing) 斜,向不發達地區傾(qing) 斜。
我國政府教育支出從(cong) 2012年的2.12萬(wan) 億(yi) 元,增加到2021年的3.82萬(wan) 億(yi) 元。這種增長不是“撒胡椒麵”,而是在擴大支出的同時推進基本教育公共服務均等化:農(nong) 村地區、邊疆民族地區、革命老區、脫貧地區教育水平曆史性提高,區域城鄉(xiang) 校際差距縮小,義(yi) 務教育普及程度甚至超過了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學前教育毛入學率提升至88.1%,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0.9年。
政府衛生健康支出從(cong) 2012年的8058億(yi) 元,增加到2021年的18659億(yi) 元。公共衛生服務體(ti) 係全麵加強,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大幅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提質增效,多層次醫療服務體(ti) 係更加健全,國家和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推向全國,超過85%的縣級醫院具備二級醫院服務能力。優(you) 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增強。
政府社保就業(ye) 支出從(cong) 2012年的1.26萬(wan) 億(yi) 元,增加到2021年的3.44萬(wan) 億(yi) 元。城鎮新增就業(ye) 年均超過1300萬(wan) 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3.5萬(wan) 元,比2012年增長近80%。城鄉(xiang) 居民收入比縮小至2.5:1。中等收入群體(ti) 規模超過4億(yi) 人。養(yang) 老金全國統籌邁出新步伐,養(yang) 老保障體(ti) 係覆蓋人口全球第一:基本養(yang) 老保險參保人數由7.9億(yi) 增加到10.3億(yi) ,發放標準穩步提高;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由5.4億(yi) 增加到13.6億(yi) ,報銷比例持續增加,居民醫保的人均財政補助標準由240元提高到610元,惠及10億(yi) 城鄉(xiang) 居民。人民生活進入相對殷實富足階段。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大做好“蛋糕”
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穩定的工作、滿意的收入,都仰賴一個(ge) 平穩健康發展的經濟。10年來,我國經濟實力邁上一個(ge) 大台階。2021年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達到了114萬(wan) 億(yi) 元,占全球經濟的比重由2012年11.4%上升到18%以上。人均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達到1.25萬(wan) 美元,正在衝(chong) 擊高收入國家門檻。這個(ge) 成績來之不易。麵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men) 黨(dang) 運籌帷幄,把握國內(nei) 外大勢,適時提出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不斷在危機中尋求主動。
綜合運用積極的財政政策與(yu) 穩健的貨幣政策,宏觀調控不斷完善。積極的財政政策,適時適度預調微調,有效降低經濟周期波動影響,支持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精準實施減稅降費,2013—2021年,減輕企業(ye) 負擔超8.8萬(wan) 億(yi) 元。科學安排政府債(zhai) 務規模,2015—2021年,安排新增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額度12.2萬(wan) 億(yi) 元,支持擴大有效投資。10年來全社會(hui) 創新創業(ye) 活力持續激發,全國新辦涉稅市場主體(ti) 累計達9315萬(wan) 戶。
穩健貨幣政策靈活適度,支持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穩定。一是前瞻性降準,保持流動性的合理充裕。二是引導貸款市場利率在比較低的水平上進一步下降,降低市場主體(ti) 的融資成本,激發融資需求。三是出台多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設立2000億(yi) 元的科技創新再貸款、400億(yi) 元的普惠養(yang) 老專(zhuan) 項再貸款,同時對綠色、小微等薄弱環節精準支持。四是出台加強金融服務、加大實體(ti) 經濟支持力度的23條政策措施,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
科技發展成為(wei) 支撐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民生改善的第一動力。2021年,全社會(hui) 的研發費用是2012年的2.7倍,基礎研究費用是2012年的3.4倍。我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10年上升22位。多款新冠疫苗、檢測試劑和治療藥物有力支撐了新冠疫情防控。疫情能防住,經濟能穩住,科技進步功不可沒。
10年來,立足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統一大市場,生產(chan) 、分配、流通、消費有序運轉,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在疫情中接受考驗;每個(ge) 人都可以讓自己的資源全國配置,實現效益最大化,為(wei)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良好的製度環境。
完善分配製度改革,切好蛋糕共享發展成果
既要發展生產(chan) 做大“蛋糕”,又要調整分配切好“蛋糕”。為(wei) 此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依靠共同奮鬥過上更美好的幸福生活,反對福利主義(yi) ,不搞劫富濟貧。第一,千方百計提高百姓工資等收入。把經濟增長主要建立在勞動報酬提高驅動的內(nei) 需上,而不是出口或者隨著量的增加邊際效益遞減的投資;對投資依賴過多,會(hui) 提高債(zhai) 務負擔,帶來現實或潛在的債(zhai) 務和經濟風險。堅持按勞分配為(wei) 主體(ti) 、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製,著力提高低收入群體(ti) 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ti) 。第二,以要素市場化改革,推動百姓多渠道增加收入。建立健全統一開放的要素市場,深化土地管理製度改革,推進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市場化改革。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製度,健全各類生產(chan) 要素由市場決(jue) 定報酬的機製,探索通過土地、資本等要素使用權、收益權增加中低收入群體(ti) 要素收入。在促進生產(chan) 要素最優(you) 配置的過程中,多渠道增加城鄉(xiang) 居民財產(chan) 性收入。第三,完善再分配機製,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和精準性,合理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事業(ye) ,改善收入和財富分配格局;基本養(yang) 老保險全國統籌,最大程度實現社保基金的互助共濟功能。保障是兜底的收入;健全多層次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xiang) 、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運用各種政策“調高補低”,共享發展成果、共同實現富裕。
二是用稅收政策支持百姓過上幸福日子。持續加大對小微企業(ye) 稅收支持力度,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起征點連續提高到15萬(wan) 元,連續多次降低小型微利企業(ye) 所得稅享受門檻,延續實施重點群體(ti) 創業(ye) 就業(ye) 支持政策,降低市場主體(ti) 負擔,促進穩崗就業(ye) 。實施個(ge) 人所得稅改革,上億(yi) 自然人納稅人稅收負擔明顯減輕,綜合所得年收入10萬(wan) 元以下的自然人納稅人,大部分不用再繳納個(ge) 人所得稅。不僅(jin) 支持經濟健康發展,還直接減輕個(ge) 人稅收負擔,增加群眾(zhong) 可支配收入。
全麵深化改革開放,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沒有開放,就沒有進步,改革與(yu) 開放相輔相成。這10年,我國倡議設立亞(ya) 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推動成立新開發銀行,促進“一帶一路”倡議走深走實。今年區域全麵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RCEP)生效實施,意味著全球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的自貿區正式落地。中國積極推進加入全麵與(yu) 進步跨太平洋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CPTPP)和數字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DEPA),促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我國稅收協定網絡覆蓋112個(ge) 國家和地區。發起建立首個(ge) 稅收領域多邊國際稅收平台——“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機製。自主將關(guan) 稅總水平從(cong) 2010年的9.8%大幅降至7.4%,構建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新體(ti) 製。2012年以來,我們(men) 對外簽署9個(ge) 新的自貿協定,包括和瑞士、韓國、澳大利亞(ya) 等,大部分商定的關(guan) 稅為(wei) 零的商品比例達到90%以上。2012年貨物和服務貿易總額4.4萬(wan) 億(yi) 美元,居全球第二;2021年增至6.9萬(wan) 億(yi) 美元,連續兩(liang) 年全球第一。
一場世紀疫情把世界各國更緊密地聯係在一起,隻有團結一致才能戰勝病毒。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積極發展全球夥(huo) 伴關(guan) 係,參與(yu) 全球治理體(ti) 係改革和建設,推進國際抗疫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問題和挑戰。中國願與(yu) 世界各國加強互利合作,共贏多贏。如果說全國統一大市場可以讓要素在全國配置,全球合作則可以在更大範圍促進要素最優(you) 配置。人民群眾(zhong) 可以在更寬廣的空間欣賞各種文明,享受不同國家的產(chan) 品和服務。
世界風雲(yun) 多變,讓人民過上幸福日子的初心不改。下一步,我們(men) 將堅持盡力而為(wei) 、量力而行,在發展中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人民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紮實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著力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加大對薄弱環節、重點地區、困難群眾(zhong) 的傾(qing) 斜力度,努力讓全體(ti) 人民在高質量發展中享有更高品質的生活,促進人民生活幸福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良性互動。一方麵,千方百計增加百姓收入,隻有收入增加了,才能提高消費;另一方麵,要從(cong) 人民群眾(zhong) 普遍關(guan) 注、反映強烈、反複出現的問題出發,拿出更多改革創新舉(ju) 措,把就業(ye) 、教育、醫療、社保、住房、養(yang) 老、食品安全、生態環境、社會(hui) 治安等問題一個(ge) 一個(ge) 解決(jue) 好,讓百姓敢消費。政府、企業(ye) 、居民各得其所,經濟發展循環順暢,社會(hui) 運轉安定和諧,中國經濟才會(hui) 一步一步邁上新的大台階。
相關(guan) 鏈接:
【實踐新論·非凡十年】打造新時代改革開放新標杆和高質量發展示範者
【實踐新論·非凡十年】以更高水平開放推動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實踐新論·非凡十年】推進減汙降碳協同增效,助力低碳美麗(li) 中國建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