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而美”的綜藝能否迎來春天?
一檔好看的綜藝節目,到底需要的是什麽(me) ?是縝密的設計和劇本,還是大手筆的製作成本,抑或是花重金打造的場地置景,以及“流量”巨大的常駐嘉賓?
如今,細數市麵上的真人秀節目,無論是慢綜藝、推理懸疑,還是音樂(le) 競演、戀愛交友,似乎都逃脫不了一種模式,使用“大明星+大製作”的搭配堆砌,自認為(wei) 如此就能獲得市場的流量與(yu) 話題。但到了最後,邀請的嘉賓“流量疊流量”,達成的效果還是無聊又寡淡。或者,利用節目衝(chong) 突製造話題,拚命渲染“互撕”的劇情,最終紅了也是“黑紅”,帶給觀眾(zhong) 的既不是快樂(le) ,更難談收獲治愈。
倘若說一檔爆款綜藝的“標配”需要大投資、大流量、大製作、大IP的話,正在熱播的《快樂(le) 再出發》,似乎並不符合以上的任一條件。沒有所謂的“流量偶像”,也沒有成串的品牌讚助商,更沒有深思熟慮的策劃籌備,這檔隻花了一個(ge) 多月籌劃的綜藝,開播不過三期,節目的播放已經破億(yi) 。7月20日,該節目迎來豆瓣開分,評分高達9.5,超過了已經數周蟬聯綜藝口碑第一的《歡迎來到蘑菇屋》。有趣的是,“蘑菇屋”這檔節目正是《快樂(le) 再出發》能夠誕生的契機。
沒有精心打磨的環節設定,沒有花重金打造的置景道具,更沒有鋪天蓋地的營銷熱搜。特別在經曆過“蘑菇屋”的意外走紅之後,在觀眾(zhong) 對於(yu) 陳楚生、蘇醒、王櫟鑫、張遠、王錚亮、陸虎組成的“再就業(ye) 男團”也不再感到新鮮之時,這檔被觀眾(zhong) “呼籲”來的節目,還能延續前作的口碑和熱度,在開播後頻繁登上熱搜,引來無數網友自發推薦,的確給綜藝市場帶來另一層思考,那就是:“小而美”的腰部綜藝,是否也能迎來春天?
當下,從(cong) 在播的綜藝中,不僅(jin) 能看到“綜N代”的疲軟,也能看到綜藝市場的頹勢。在沒有選秀的2022年,綜藝市場久不出爆款,昔日的王牌節目也是話題熱度難續。更重要的是,觀眾(zhong) 對於(yu) “製式化”的劇本設定和嘉賓陣容,已經感到了膩煩。“大製作+大流量”所組合的節目,充斥著刻意的劇本設置和剪輯過後的矛盾衝(chong) 突,明星藝人們(men) 努力營造人設卻顯得僵硬而死板。
反觀《快樂(le) 再出發》,6個(ge) “半紅不紅”的“老歌手”所組成的嘉賓陣容,不是“綜藝咖”卻能不帶任何偶像包袱,連“歌不紅”“過氣”“離婚”等心酸往事都變成“梗”。認識了15年的老友重聚,也不會(hui) 動不動就打煽情牌追憶往昔,而是在節目中互相挖苦調侃當年的“黑曆史”,6人之間拋梗、接梗都默契又舒適,就像網友評價(jia) 的那樣,他們(men) “不會(hui) 讓任何一個(ge) 梗掉在地上”。雖是小體(ti) 量的綜藝,設定和製作極為(wei) 青澀,卻有一種“野生”而粗糙的美感,在已經“製式化”的綜藝中,顯得鮮活又生動。
其實,回頭看當下的綜藝市場,能發現不少腰部綜藝正在探索內(nei) 容生產(chan) 的更多可能性。譬如,今年播出的綜藝《初入職場的我們(men) ·法醫季》,是首檔聚焦法醫行業(ye) 的職場紀實真人秀,揭開了“最神秘”又“接地氣”的法醫職場,讓觀眾(zhong) 得以看到這個(ge) 職業(ye) 背後的故事。此外,去年播出的《屋簷之夏》,把“Z世代”的年輕人與(yu) 空巢老人相聚在一個(ge) 屋簷下,讓代際差異成為(wei) 雙向治愈的力量……
不算是所謂的“大IP”,也沒有“流量偶像”,“小而美”的腰部綜藝,卻能垂直深挖不同領域的社會(hui) 話題,在節目出圈的同時帶給觀眾(zhong) 思考和力量。就算不是超級劇,也一樣能收獲好口碑。“小而美”的腰部綜藝,是否真的迎來了春天?也許《快樂(le) 再出發》等綜藝走紅,所折射出的正是觀眾(zhong) 對於(yu) 優(you) 質內(nei) 容的渴求。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