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北京文化論壇特設三條觀摩路線

發布時間:2022-07-26 16:22: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北京文化論壇特設三條觀摩路線【 嘉賓沿中軸線一路前行 沉浸式體(ti) 驗北京文化】

  昨天上午,首屆北京文化論壇正式在京開幕。本次論壇以“傳(chuan) 承·創新·互鑒”為(wei) 永久主題,以“推動文化創新 賦能美好生活”為(wei) 年度主題,力爭(zheng) 打造成為(wei) 文化領域的全國性品牌論壇。

  作為(wei) 一大亮點,本次北京文化論壇特別選取了中軸線、首鋼園和大運河等獨具首都特色的城市文化地標,特別設計了三條現場觀摩路線,讓嘉賓沉浸式打卡,“觸摸”北京文化。

  在昨天下午的觀摩活動中,嘉賓們(men) 沿中軸線一路前行,感受首都壯美空間秩序,了解北京的中軸線申遺保護、老城有機更新、紅色文化傳(chuan) 承;

  或前往首鋼園和燕京八絕博物館,領略工業(ye) 遺存綠色蝶變和非遺活態傳(chuan) 承;或來到通州線路,感受三廟一塔、大運河沿線和城市副中心三大公共文化設施。

  觀摩路線一

  從(cong) 南至北遊曆中軸線

  覽盡首都壯美空間秩序

  路線點位:永定門—前門三裏河公園—顏料會(hui) 館—北大紅樓—鍾鼓樓

  沿著中軸線前行的這條觀摩路線可謂充滿了老北京風情,從(cong) 中軸線最南端的永定門城樓開始北上,途經前門三裏河公園、顏料會(hui) 館、北大紅樓,至中軸線最北端的鍾鼓樓,一路風光無限,可盡情飽覽北京的古都風貌,感受中軸線壯美的空間秩序,還能在“水穿街巷”的老胡同裏觸摸老城有機更新的最新成果,在北大紅樓中感受紅色文化傳(chuan) 承。

  站在巍峨的永定門向北望去,7.8公裏的中軸線從(cong) 此一路向北延伸,將北京城清晰地“規製”了起來,前朝後市,左祖右社,壇台四環,承載的文化生生不息,彰顯了北京老城的靈魂和脊梁。沿著中軸線向北,途經天壇公園西門、北京自然博物館、珠市口,到達前門地區的三裏河。這是一處隱藏在胡同裏的“江南水鄉(xiang) ”—三裏河公園,北京新十六景之一的“正陽觀水”說的正是這裏。如今,這條全長約900米的自循環景觀河已經成為(wei) 遠近居民家門口的小公園,並成為(wei) 著名的網紅打卡地。三裏河將周圍的胡同街區、四合院建築與(yu) 自然環境滲透融合,充分展現胡同、院落與(yu) 三裏河“水穿街巷”“庭院人家”的美好意境,更讓北京的老胡同賦予新內(nei) 涵、煥發新生機。

  三裏河畔的顏料會(hui) 館更是別有洞天,一曲婉轉的京劇《貴妃醉酒》讓嘉賓紛紛拿出手機拍照、錄像。此外,還有震懾心魄的大鼓、令人歎為(wei) 觀止的雜技、悠揚動聽的豎笛演奏……整個(ge) 顏料會(hui) 館變身演出舞台,環境古色古香,演出美輪美奐,此處正煥發出別樣生機。2021年10月,北京市委宣傳(chuan) 部指導的“會(hui) 館有戲”項目在顏料會(hui) 館鳴鑼開演,老會(hui) 館重獲新生,至今已舉(ju) 辦包括昆曲、評劇、河北梆子、曲劇、曲藝、雜技在內(nei) 的豐(feng) 富演出,並多次承接重大文化演出與(yu) 品牌活動,一係列“小而美”“小而精”的演出,讓會(hui) 館文化彰顯新的時代價(jia) 值。

  繼續向北前行,途經王府井商業(ye) 文化發展帶,來到著名的北京大學紅樓。這座頗具革命傳(chuan) 統的近代建築就坐落在中軸線東(dong) 側(ce) 的五四大街29號。北大紅樓遺存有校長室、校長辦公室、第二閱覽室等,是中國近代史上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dong) 最早傳(chuan) 播馬克思主義(yi) 和民主科學進步思想的重要場所。

  再一路向北,就到達北京鍾鼓樓,這裏也是中軸線的最北端。兩(liang) 樓前後縱置,是中軸線上最高的一組古代建築,更是古都北京的地標性建築,曾為(wei) 元、明、清三代的報時中心,以其顯赫的地理位置、悠久的計時曆史、傳(chuan) 統的報時方法、定鼎地位的鍾鼓,在全國鍾鼓樓中獨樹一幟。 文/本報記者 蔣若靜 攝影/本報記者 魏彤

  觀摩路線二

  京西古道展新顏

  工業(ye) 遺存換新裝

  路線點位:北京燕京八絕博物館—首鋼滑雪大跳台—高空步道

  位於(yu) 西山永定河文化帶石景山段的觀摩路線可謂是傳(chuan) 統與(yu) 現代融合的典範。在這裏,傳(chuan) 承百年的非遺技藝在匠人手中“複活”,見證中國冰雪健兒(er) 勇奪雙金的首鋼大跳台續寫(xie) 傳(chuan) 奇。近年來,石景山區牢牢把握服務保障冬奧籌辦和打造新時代首都城市複興(xing) 新地標“兩(liang) 大機遇”,深入實施城市更新和產(chan) 業(ye) 轉型發展戰略,紮實推進全麵深度轉型、高端綠色發展,實現了從(cong) 傳(chuan) 統重工業(ye) 區向綠色高端之城的蝶變。

  作為(wei) 西山永定河文化帶的重要節點,千年“駝鈴古道”模式口大街北側(ce) ,曾因“不開廟門、不受香火、不設道場”而頗為(wei) 神秘的承恩寺也迎來了新角色——北京燕京八絕博物館。這是中國第一家由近百位工美大師和非遺傳(chuan) 承人曆時十年打造的匠心博物館,開創了曆史文物與(yu) 時代文化、物質文化遺產(chan) 與(yu) 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非遺保護傳(chuan) 承和創新發展相融合的新發展模式。

  博物館內(nei) 收藏包括金漆鑲嵌、花絲(si) 鑲嵌、景泰藍、牙雕、玉雕、雕漆、京繡、宮毯在內(nei) 的燕京八絕工藝作品及古代木雕、根雕、石雕等工藝藏品四百餘(yu) 件(套),件件精美絕倫(lun) 、獨具匠心。

  曆史由匠人傳(chuan) 承,未來靠科技書(shu) 寫(xie) 。沿金頂北街向南不遠,就是因夏奧而生、因冬奧而興(xing) 的新首鋼。如今,中國冬奧健兒(er) 勇奪雙金的首鋼滑雪大跳台已向遊客開放,登台遠眺,可飽覽整個(ge) 首鋼園景觀。冬奧使命圓滿完成,首鋼大跳台也有了新身份。北京首鋼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大跳台項目部部長助理劉玉川介紹,大跳台按照國際化、專(zhuan) 業(ye) 化、市場化的原則進行運營,今年單板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世界杯賽預計將落地大跳台,同時也在爭(zheng) 取將大跳台作為(wei) 世界杯中國站的永久賽場。

  與(yu) 大跳台隔群明湖相望,是利用原有架空工業(ye) 管廊改造而成的“高空步道”,步道離地約14米,目前開放長度2.6公裏,是世界上最長的空中走廊高線公園。行走在高空步道之上,原首鋼的焦爐和高爐等工業(ye) 遺存景觀等一覽無餘(yu) 。

  與(yu) 高空步道比鄰的是首鋼“六工匯”,項目總建築規模為(wei) 22.4萬(wan) 平方米,由11棟獨棟產(chan) 業(ye) 、11棟獨棟旗艦商業(ye) 和一座購物廣場,共23棟獨立建築組成,是一個(ge) 匯聚低密度的現代創意辦公空間、複合式商業(ye) 、多功能活動中心和綠色公共空間的京西地標型的城市更新項目,也是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的6個(ge) 商品消費提檔升級的重點項目之一。文/本報記者 張月朦 攝影/本報記者 崔峻

  觀摩路線三

  賞燃燈塔感受運河文脈

  遊副中心暢想城市未來

  路線點位:通州區“三廟一塔”—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城市副中心圖書(shu) 館

  昨天下午,北京青年報記者跟隨嘉賓來到北京文化論壇三條觀摩線路之一的“通州區線路”,感受城市副中心古今交融的城市風貌。

  觀摩的第一站,通州“三廟一塔”,也稱三教廟,坐落在京杭大運河北端、通惠河口南岸大成街,其殿宇嵯峨、氣勢雄偉(wei) ,建築布局體(ti) 現了儒、釋、道三教融合的曆史發展,反映了運河文化的開放與(yu) 包容。院落內(nei) 展陳有鎮水獸(shou) 、鐵獅、巨型皇木等文物。後院坐落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運河——通州燃燈塔”,其全稱為(wei) 燃燈佛舍利塔,係大運河沿岸的地標性古建築。

  “三廟一塔”與(yu) 大運河息息相關(guan) 。2014年,大運河被列入世界遺產(chan) 名錄。通州區政府於(yu) 2018年印發了《北京(通州)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工作方案》。2019年,通州區全麵梳理了景區曆史、人文、自然生態等旅遊景觀資源,劃定了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的主要景點範圍:以“三廟一塔”景區、運河公園、大運河森林公園為(wei) 核心區,大運河為(wei) 一帶,串聯形成有風景、有特色、有文化的國家5A級旅遊景區。

  眼前碧波蕩漾、兩(liang) 岸綠樹成蔭。離開燃燈塔,記者來到北運河2號碼頭改走水路,乘船沿大運河駛向漕運碼頭。據了解,未來,北京(通州)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將全麵整合運河沿線文化旅遊資源,實現以水串聯“三廟一塔”、運河公園、大運河森林公園三大核心景區,形成有節點、有聯係、有特色的運河旅遊文化帶。

  正在建設的城市副中心圖書(shu) 館,坐落於(yu) 六環公園邊“森林書(shu) 苑”,其設計理念源於(yu) 中國傳(chuan) 統“赤印”和銀杏樹葉片,設有古籍文獻館、藝術文獻館、少兒(er) 館、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展示區、開架閱覽區、立體(ti) 書(shu) 庫、報告廳等功能分區,未來日接待能力為(wei) 5000至8000人次。城市副中心劇院是位於(yu) 大運河畔的“文化糧倉(cang) ”,包括歌劇院、音樂(le) 廳、戲劇院、室外劇場,總座位數約5500個(ge) 。項目集演藝演出、藝術創作、文化教育、現場體(ti) 驗等功能於(yu) 一體(ti) ,對標世界級一流劇院標準進行設計、建設,將滿足各類世界級演出要求。

  大運河博物館則是鑲嵌在城市森海中的“運河之舟”,日接待量約為(wei) 6000人次。項目定位為(wei) 智慧型綜合博物館,集收藏保管、開放式展陳、科學研究、社會(hui) 教育、文保修複等功能於(yu) 一體(ti) 。預計於(yu) 2022年底實現三大建築基本完工並交付業(ye) 主單位籌備布展、共享配套設施完工並籌備開業(ye) 事宜。 文/本報記者 崔毅飛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