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題材”電視劇:彰顯新時代女性力量
【文藝觀潮】
近年來,女性形象的走紅、女性創作的迭代,成為(wei) 電視與(yu) 網絡視聽創作領域一種引人關(guan) 注的現象。尤其近日,《加油!媽媽》《女士的法則》《乘風破浪》等表現女性形象、展示女性風采的作品陸續上線。根據已開機及待播的影視作品公開信息,接下來還將有一大批“她題材”作品紛至遝來。種種跡象表明,“她題材”影視作品盛行的時代已來臨(lin) 。
“她題材”的突破:不讓須眉的多麵紅顏
“她題材”的興(xing) 起,源自社會(hui) 文化變遷。女性,尤其是青年女性成為(wei) 觀眾(zhong) 席裏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她們(men) 對性別平等的呼籲、對女性成長的呐喊、對女性情感的表達,催生了“她題材”作品層出不窮的熱鬧。其中,“她題材”電視劇是規模最大、數量最多的作品類別。
回溯曆史,我國電視劇從(cong) 不缺少對女性的刻畫,從(cong) 第一部電視劇《一口菜餅子》開始,女性一直是我國電視劇中的重要人物形象。但近年來的“她題材”跟傳(chuan) 統電視劇對女性的關(guan) 注有明顯區別。“她題材”強調女性視角、女性主角、女性情感和女性成長。劇中女性不再是被凝視的被動姿態,而是逐漸主體(ti) 化,更勇於(yu) 進行自我表達。這種轉變使女性的訴求受到更多社會(hui) 關(guan) 注。
當下最能代表“她題材”的電視劇多是現實題材,這些作品聚焦時代、立足當下,關(guan) 注女性的現實處境、人生命運,在對女性的塑造上取得了頗多突破,使女性形象得到了極大豐(feng) 富。家庭身份往往是傳(chuan) 統電視劇中女性最重要的社會(hui) 身份,如母親(qin) 、女兒(er) 、大姐、妻子。而“她題材”使女性形象跳出了家庭敘事邏輯,並為(wei) 女性的事業(ye) 發展搖旗呐喊。“她題材”中的女性可以從(cong) 事任何行業(ye) ,《完美伴侶(lv) 》的陳珊是律師,《安家》的房似錦是房產(chan) 中介店長,《暴風眼》的安靜是國安人員,均事業(ye) 有成且獨當一麵。女主角的選擇也突破了年齡束縛,《超越》《二十不惑》裏有女性在青少年時代的青春與(yu) 奮鬥,《我在他鄉(xiang) 挺好的》《三十而已》裏有女性在中青年時期的情感與(yu) 事業(ye) ,而《親(qin) 愛的她們(men) 》《老閨蜜》裏有女性進入老年後的生活與(yu) 思考。在這些不同於(yu) 傳(chuan) 統女性形象的塑造中,核心突破是對女性個(ge) 人價(jia) 值的尋回,即作品中女性的生命意義(yi) 不再隻是從(cong) 一個(ge) 家庭進入另一個(ge) 家庭,不再隻是從(cong) 女兒(er) 到妻子再到母親(qin) ,而是擁有自身獨立的價(jia) 值,並以故事去呈現和探索人生的多種可能性。
女性情感也得到了更立體(ti) 深入的刻畫。親(qin) 情關(guan) 係裏,“女兒(er) ”們(men) 可以對重男輕女的原生家庭發起控訴,《安家》裏的房似錦、《歡樂(le) 頌》裏的樊勝美,都是直麵這一社會(hui) 問題的女性形象;“母親(qin) ”除了“虎媽”和“慈母”這兩(liang) 種極端塑造,也有了多種麵相,類似電影《你好,李煥英》式的對於(yu) 母親(qin) 青春的追憶,出現在《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您好!母親(qin) 大人》等劇裏。友情方麵,女性之間的姐妹情誼成為(wei) 重點描摹對象。《空房子》《香樟樹》等電視劇在多年前曾將姐妹情誼刻畫得淋漓盡致,但後來劇集呈現的女性友誼一度被扭曲、醜(chou) 化,如電視劇《咱們(men) 結婚吧》裏的藍未未,為(wei) 女主角楊桃可以兩(liang) 肋插刀,但還是搶了她男友,顯示出女性友誼的貌合神離與(yu) 不堪一擊。而當下聚焦姐妹情誼的“她題材”劇集不勝枚舉(ju) ,甚至出現雙女主和多女主劇的流行。如《流金歲月》《了不起的女孩》《歡樂(le) 頌》《我在他鄉(xiang) 挺好的》等,這些故事中女性互助貫穿始終,一定程度上告別了男性拯救女性的傳(chuan) 統敘事。女性之間不僅(jin) 是同盟,也成了鏡像,映照彼此成長。愛情故事仍然是眾(zhong) 多“她題材”的必備元素。比起傳(chuan) 統愛情敘事,“她題材”淡化了女性在愛情中“戀愛腦”的比例,即女性並不以愛情作為(wei) 全部價(jia) 值。很多作品尊重女性當下麵對愛情和婚姻的多種可能性,女強男弱、姐弟戀、全職太太等不同模式下的愛情都得到理解和尊重。
從(cong) 劇集生產(chan) 來說,“她題材”拓展了故事類型,家庭情感題材雖然仍占比不低,但也有大量劇集從(cong) 家庭選題中跳脫出去,麵向更廣闊的生活。在拓展過程中,類型融合成明顯趨勢,如融合懸疑類型的《摩天大樓》《江照黎明》,融合職場類型的《請叫我總監》《女士的法則》。在多種類型化敘事雜糅中,尋找女性故事的新講法,探索女性角色的新落點,既是藝術創作上的創新,也是社會(hui) 文化上的創新。此外,“她題材”電視劇的故事來源越來越豐(feng) 富,除了原創之外,還有小說改編,如《致我們(men) 單純的小美好》《司藤》等,以及引進國外劇集翻拍,如《安家》《不完美的她》等。這些女性題材電視劇,顯示了“她題材”創作的多元創新和國際視野。
“她題材”的缺憾:難免刻板的性別困境
“她題材”電視劇雖然在對女性形象的塑造上有不少突破,但其在對女性故事的表達中仍存在不少缺憾。許多“她題材”劇集過分強調女性的性別身份,且在劇中常常安排或顯性或隱性的男性聲音作為(wei) 對女性的評價(jia) 、判斷標準,甚至以男性角色作為(wei) 故事動力或轉機。《我的前半生》在原作小說的基礎上加入賀涵這個(ge) 角色,成為(wei) 羅子君新生的重要助力,《北京女子圖鑒》裏陳可憑借多段男女關(guan) 係在工作上謀得發展,令原本的女性奮鬥闖蕩故事變味,導致故事想表現的女性獨立成長成了鏡花水月。
一些“她題材”電視劇將男女二元結構作為(wei) 一種元敘事,依然以愛情和婚姻為(wei) 主線完成故事。為(wei) 了體(ti) 現出女性意識,創作者選擇對準性別問題開炮,用一種強戲劇方式構建兩(liang) 性對立和性別焦慮。以《三十而已》《婚姻的兩(liang) 種猜想》為(wei) 例,不同性格、不同追求的女性在愛情和婚姻中皆動輒得咎,無論如何摸爬滾打都一身傷(shang) 口。其中對婚戀的想象、對兩(liang) 性關(guan) 係的想象作為(wei) 戲劇衝(chong) 突也許犀利,但作為(wei) 反映現實的影像未免片麵,最終隻能是一種包裝在現實主義(yi) 皮相下的偽(wei) 現實主義(yi) 。
另外,雖然電視劇塑造了越來越多的女性形象,但很多角色又呈現出新的套路模式,演變成了對女性處境、女性問題新的簡化和刻板化處理。校園劇和職場劇的書(shu) 寫(xie) 尤其容易流於(yu) 懸浮和單調,《致我們(men) 單純的小美好》《二十不惑》等劇女主角的經曆離真實的學生生活相距甚遠,《女心理師》《女士的法則》等對女性職場的刻畫也不太契合實際。事實上,不同人生階段的女性千人千麵,可成為(wei) “她題材”絕佳的故事取材。創作者不應為(wei) 了追趕熱門模式,而放棄腳踏實地的創新。
“她題材”的未來:現實主義(yi) 與(yu) 浪漫主義(yi) 的協奏
可以想見,“她題材”電視劇會(hui) 在一段時間內(nei) 繼續構成中國電視劇的重要創作類別。一方麵是因為(wei) 它具有文化創新、類型創新的視聽藝術價(jia) 值;另一方麵是其對女性故事和女性形象的突破,也承載了社會(hui) 進步與(yu) 性別平等的文化意義(yi) 。
“她題材”今後的發展,有多種可參考的方向,比如進一步立足於(yu) 現實。從(cong) 以往的“她題材”電視劇可見,對女性的職場焦慮、婚姻焦慮、生育焦慮等現實痛點的展示,往往會(hui) 令劇集產(chan) 生較大社會(hui) 反響,甚至形成超越電視劇本身的文化效應。其中有些劇集走勢極端,成了話題大於(yu) 內(nei) 容的話題劇。真正的現實主義(yi) ,應該是以現實生活為(wei) 源泉,恰如其分地展現當代女性的欲望與(yu) 焦慮,歡喜與(yu) 憂愁。而這樣具有現實質感的作品,不僅(jin) 能夠與(yu) 觀眾(zhong) 對話,也能夠為(wei) 我國電視劇高質量發展添磚加瓦。
同時,“她題材”創作可適當融合浪漫主義(yi) 創作手法,在“實然”的基礎上疊加一些“應然”的元素,引導觀眾(zhong) 在思考現實問題之餘(yu) ,讓他們(men) 的現實焦慮與(yu) 壓力得到宣泄。在觀眾(zhong) 對電視劇的文化需求中,輕鬆消遣、獲得溫暖慰藉也是一大組成,《我的巴比倫(lun) 戀人》《司藤》等劇就用天馬行空的想象和新穎細膩的筆觸,正視和回應了部分觀眾(zhong) 的這種心理需求。
還需要注意的是,追求性別平等並不需要通過矮化男性或者製造性別對立的方式來體(ti) 現。一味強戲劇性地刻畫男女矛盾,會(hui) 給觀眾(zhong) 一種過激的快感,但同時也是對現實生活的一種扭曲,對男女關(guan) 係的一種扭曲。良性的“她題材”電視劇,應該塑造更良性的性別關(guan) 係。
(作者:楊 慧,係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文化產(chan) 業(ye) 係講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