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獨台戲:一人一台戲 道盡千古事

發布時間:2022-07-27 14:03:00來源: 光明網

  “手打陰陽板,鑼鼓鬧喧天。木人耍雜技,大家都來看……”暑假期間,在河北滄州吳橋雜技大世界,河北省級非遺項目獨台戲表演吸引眾(zhong) 多遊客駐足觀看。

  獨台戲起源於(yu) 唐朝,又名扁擔戲、嘟打戲,是一種集戲曲、曲藝、口技、民間工藝於(yu) 一體(ti) 的藝術形式,2012年被列入河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

  “嘟打戲,搭戲台,一個(ge) 扁擔支起來。”這是吳橋民間流傳(chuan) 的一句兒(er) 歌。演出時,演員用一根扁擔挑起樂(le) 器、道具、舞台等全部“家當”,就地搭起戲樓。表演者操縱手中的木偶,雙腳控製鑼鼓,連演帶唱,場麵熱鬧。

  “獨台戲演出使用的木偶造型多為(wei) 戲曲、神話或曆史人物,不僅(jin) 要動,甚至要做翻跟頭等動作,幅度很大。”河北省級非遺傳(chuan) 承人黃彥芬說,此外,兵器的碰撞聲、雷雨聲、風聲、說唱對白以及鑼鼓鏗鏘,都要靠表演者一人完成。

  今年59歲的黃彥芬出生於(yu) 雜技世家,13歲時進入吳橋縣青年評劇團學習(xi) 戲曲,29歲時拜師學習(xi) 獨台戲表演。具有一定戲曲功底的黃彥芬勤學苦練,很快掌握了獨台戲表演技巧。1993年,吳橋雜技大世界建成開放,她便進入景區獨立演出。

  “獨台戲內(nei) 容多取材於(yu) 《西遊記》《水滸傳(chuan) 》《嶽飛傳(chuan) 》等民間傳(chuan) 說或曆史故事。但傳(chuan) 統技藝隻有不斷適應社會(hui) 需要,才能煥發活力。”黃彥芬說,傳(chuan) 承中既要古為(wei) 今用,又要推陳出新,將傳(chuan) 統與(yu) 現代相結合。

  表演中,除了繼承傳(chuan) 統表演形式,黃彥芬大膽創新,將吳橋雜技元素融入表演,增強手上技巧功夫,提高表演難度,創作了《木人雜耍》《頂壇子》等特色節目,讓表現形式更豐(feng) 富。

  “台上角色雖是木偶,但轉盤子、轉碟,它們(men) 都會(hui) 。”57歲的滄州市級非遺傳(chuan) 承人張連鎖說,木偶在藝人的手上活靈活現,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驚心動魄的雜技動作,能很快把觀眾(zhong) 帶入劇情。

  為(wei) 了解決(jue) 觀眾(zhong) 群體(ti) 少等問題,吳橋雜技大世界將獨台戲表演場地設在江湖文化城內(nei) ,融入傳(chuan) 統雜技展示大舞台。演出間隙,工作人員向遊客講述非遺傳(chuan) 承小故事,弘揚非遺文化,讓走進景區的遊客愛上獨台戲。

  暑假來臨(lin) ,黃彥芬等人在傳(chuan) 承傳(chuan) 統曲藝的基礎上,選取活潑的木偶形象,對經典兒(er) 童劇片段進行改編,滿足孩子們(men) 的欣賞需求,還融入了歌曲、舞蹈等現代藝術元素,結合遊客特點選取表演曲目,提高觀賞度。

  “獨台戲是一門古老的民間藝術,隨著新型娛樂(le) 方式的衍生,逐漸淡出市民文化圈。”張連鎖說,作為(wei) 傳(chuan) 承人,要積極搶救這項民間藝術,讓獨台戲煥發新的生機。(馮(feng) 維健)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