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廉吏的平民情懷和布衣本色——新創話劇《於成龍》觀後
作者:薛晉文(太原師範學院黨(dang) 委副書(shu) 記、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王鑫(太原師範學院美術與(yu) 影視學院講師)
近年來,有關(guan) 一代廉吏於(yu) 成龍的戲劇創作屢見不鮮,其中京劇《廉吏於(yu) 成龍》與(yu) 晉劇《布衣於(yu) 成龍》頗受關(guan) 注,反響巨大。然而,以於(yu) 成龍故事為(wei) 題材的話劇並不多見,最近由山西演藝集團出品的新創話劇《於(yu) 成龍》令人耳目一新。該劇由編劇馬連倫(lun) 執筆、導演王曉鷹執導,講述了一代廉吏於(yu) 成龍智鬥貪官、為(wei) 民請命的感人故事。它傳(chuan) 承了於(yu) 成龍題材以典型人物詮釋民本思想的創作特點,並在推陳出新中選取了新的故事切入點,為(wei) 我們(men) 打開了一扇新穎的敘事窗戶。
該劇主人公於(yu) 成龍從(cong) 災民的實際處境出發,視百姓利益高於(yu) 一切。劇中於(yu) 成龍一到直隸地界就遇到了到處流亡的難民,縣縣遭災,家家饑荒,為(wei) 了讓百姓能夠活下去,他不惜私開皇家糧倉(cang) 放糧。麵對糧倉(cang) 被“賊人”搶劫後的危難境地,他智鬥貪官,曆經艱險尋得糧食下落,卻不料遇到了更大的考驗,原來夥(huo) 同貪官私藏皇糧的竟是自己的內(nei) 弟。於(yu) 成龍在大義(yi) 滅親(qin) 中維護了江山社稷,當倫(lun) 理與(yu) 道義(yi) 發生衝(chong) 突時,他選擇維護國家利益。
全劇中於(yu) 成龍一直都在為(wei) 災民英勇抗爭(zheng) ,然而,這些人物塑造和思想傳(chuan) 達並沒有陷入概念化圖解的泥淖,創作者將於(yu) 成龍置於(yu) 社會(hui) 曆史與(yu) 人倫(lun) 道德夾縫中進行立體(ti) 塑造,讓典型人物在欲望與(yu) 困境之間來回煎熬奔波,充分彰顯了一代廉吏於(yu) 成龍忠誠擔當、廉潔奉公和以民為(wei) 本的情懷。
話劇《於(yu) 成龍》共八場戲,敘事流暢、高潮迭起,全劇本著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曆史劇創作原則,將於(yu) 成龍在直隸和兩(liang) 江總督任職的大事件和小故事有效穿插,依托小情節、小細節讓大曆史故事更加豐(feng) 滿紮實。
正邪對立的雙線結構是該劇敘事的兩(liang) 條主線。第一場戲有兩(liang) 處場景形成鮮明對比,一處是食不果腹、衣不蔽體(ti) 且骨瘦如柴的直隸難民討飯吃的悲慘遭遇,一處是大名知縣趙履謙與(yu) 於(yu) 成龍小舅子邢家良在縣衙酒席的奢華場麵。兩(liang) 處場景極好詮釋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第二場戲圍繞為(wei) 官之道和政績觀展開辯論,於(yu) 成龍與(yu) 布政使奇英發生了激烈的價(jia) 值觀衝(chong) 突,奇英秉持“為(wei) 官之路是杆秤,大秤砣是政績”的錯誤觀念,而於(yu) 成龍將這個(ge) 大秤砣換成了老百姓,將淩駕於(yu) 百姓利益之上的政績視作糞土和草芥,民本主義(yi) 和人本思想在他心中不可動搖。不難看出,兩(liang) 派的為(wei) 官之道大相徑庭,一方更看重官民魚水情,另一方更在乎官場世故人情,不同的政績觀決(jue) 定了能否堅守正確的人民立場。劇中,麵對災情,於(yu) 成龍不顧殺頭大罪,開皇倉(cang) 放糧,救民於(yu) 水火;明珠、奇英一派邪惡貪官卻漠視百姓死活,絞盡腦汁對付於(yu) 成龍,處處使絆子欲置其於(yu) 死地,兩(liang) 派上演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正邪鬥爭(zheng) 。
編劇馬連倫(lun) 為(wei) 觀眾(zhong) 安排了一個(ge) 富有深意的悲劇結局,布政使奇英的落馬並沒有讓於(yu) 成龍感到些許欣慰,他深知最大的貪官明珠依然貴為(wei) 權相,把持朝政,反腐之路遠未結束。這凸顯了一代廉吏麵對腐敗危害的一種高度清醒和自覺。
話劇《於(yu) 成龍》的導演王曉鷹保持了一貫的戲劇呈現風格,在話劇寫(xie) 實的基礎上運用了多種寫(xie) 意手法,頗具象征性和隱喻性。首先,導演采用了多功能的十四人歌隊營造社會(hui) 生活場景。這一方法的運用最早在古希臘悲劇當中比較常見,演員在不同的場景中通過簡單換裝可扮演不同的人物群體(ti) ,同時實現場景的自如轉換。本劇中,歌隊分別扮演了災民、大臣、衙役、盜匪等多種人物和社會(hui) 群像。其次,白色麵具與(yu) “衣架代人”的設計引人深思。明珠作為(wei) 一代權臣、貪官之首在劇中隻出現了一次,其餘(yu) 場景明珠的戲都是以三人持衣架戴白色半臉麵具代替出場,隱喻著強權邪惡勢力就像幽靈一樣在封建王朝上空徘徊遊蕩。最後,舞台道具起到了四兩(liang) 撥千斤的作用,導演主要以一把套著紫色椅套的高背椅為(wei) 介質完成主人公於(yu) 成龍的舞台調度。這一設計頗具寫(xie) 意性,紫色代表入仕和地位,並且是高官厚祿的象征,傳(chuan) 達了座位決(jue) 定地位的深意,於(yu) 成龍每次大的抉擇都是在這把紫色椅子上完成的——開倉(cang) 放糧、整治貪官、告假回鄉(xiang) ……同時,這與(yu) 傳(chuan) 統戲曲“一桌二椅”的舞美設計理念有異曲同工之妙,椅子在多場景出現,其實為(wei) 演員留出了足夠的表演空間。特別是最後一場戲,紫色椅套突然上升至台頂,台上隻留一把透明的高背椅,彰顯了一代廉吏的平民情懷和布衣本色。
當然,話劇《於(yu) 成龍》並非白璧無瑕,部分台詞的通俗性打磨還稍欠火候,部分配角演員的協同性還需要磨合,部分造型的晉地風格化典型呈現還有待增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