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水書先生”楊勝昭:先讓非遺水書活下來

發布時間:2022-07-27 15:58: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貴州三都7月24日電 題:“水書(shu) 先生”楊勝昭:先讓非遺水書(shu) 活下來

  中新社記者 蒲文思

  與(yu) 楊勝昭約定的采訪時間恰逢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記者不禁擔憂這位年近七旬的長者身體(ti) 是否吃得消,但電話那頭的回複很爽快:“不要緊。水書(shu) 先生答應別人的事,一定會(hui) 守約。”

  見到楊勝昭時,顧慮也隨之打消——一件白色POLO衫搭配休閑西褲,雖然發須發白,步履依舊矯健。

  13歲師從(cong) 祖父和伯父學習(xi) 水書(shu) ,22歲之後就開始獨立主持當地水書(shu) 習(xi) 俗活動。在中國唯一的水族自治縣——貴州三都水族自治縣,提到楊勝昭,無人不知曉。水族地區大大小小的占卜、擇日、祭祖等民俗活動幾乎都有楊勝昭的身影。如今的楊勝昭是貴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水書(shu) 習(xi) 俗代表性傳(chuan) 承人。此外,他還是一名教育工作者,自1970年在家鄉(xiang) 羊甕小學任教。

  “水書(shu) 先生是一項神秘且令人敬畏的職業(ye) ,水族人婚喪(sang) 嫁娶、立屋建房,甚至春耕開種的時辰都要請水書(shu) 先生根據水書(shu) 中的提示來決(jue) 定。”楊勝昭介紹說,水書(shu) 是水族創製的文字,亦是記載著水族古代天文、地理、曆法、曆史、哲學等信息的古老文化典籍。

  說到這,他從(cong) 隨身攜帶的包裏拿出一本祖傳(chuan) 水書(shu) 古籍向記者展示,泛黃的頁麵上,是一列列混雜著象形字和類似楷書(shu) 反寫(xie) 、斜置的手抄體(ti) ,可謂一部令人費解的“天書(shu) ”。

  事實上,水書(shu) 早在2002年就被列入首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產(chan) 名錄》,作為(wei) 重點民族古籍文獻進行收藏。2006年經中國國務院批準,水書(shu) 習(xi) 俗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

  “水族文字的發現早於(yu) 甲骨文,它隻有幾百個(ge) 字,但一字多音,一字多義(yi) ,一義(yi) 多用。”為(wei) 便於(yu) 記者理解,楊勝昭指著水書(shu) 卷本中的一段文字吟誦起來,短短十幾個(ge) 字,他竟抑揚頓挫地吟誦了數分鍾。“你看到的這段水書(shu) 文字隻是一段凝練的內(nei) 容,它背後還有大量的口傳(chuan) 部分,包含著對這段文字的解釋和實際運用方法,這部分內(nei) 容保存在水書(shu) 先生的頭腦中,如沒有水書(shu) 先生解讀,即使你認識水書(shu) 裏的文字,也無法破解書(shu) 中的秘密。”

  “傳(chuan) 男不傳(chuan) 女、傳(chuan) 內(nei) 不傳(chuan) 外”是水書(shu) 迭代傳(chuan) 承的“鐵規矩”——水書(shu) 先生隻能從(cong) 家族中挑選品行好、悟性高的男性作為(wei) 學徒。

  然而過去十餘(yu) 年,由於(yu) 規矩森嚴(yan) ,水書(shu) 先生難覓合適的傳(chuan) 承人,加之年長的水書(shu) 師相繼離世,口口相傳(chuan) 的水書(shu) 內(nei) 容也隨之消失。此外,隨著很多年輕人外出求學務工,水書(shu) 傳(chuan) 承出現了斷層現象。

  “現實如此,那就先讓水書(shu) 活下來。”2015年,楊勝昭頂著壓力打破千百年來的規矩,首次招收女徒弟,轟動一時。

  其實早在1998年,楊勝昭就在羊甕小學開設水書(shu) 傳(chuan) 習(xi) 班,教小學生認讀水族文字、吟誦水書(shu) 歌訣。直到從(cong) 羊甕小學校長的職務上退休之前,這裏的水書(shu) 傳(chuan) 習(xi) 課沒有間斷過。

  讓楊勝昭感到欣慰的是,從(cong) 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視少數民族曆史文化保護傳(chuan) 承,“搶救性保護”是目前三都縣乃至整個(ge) 貴州民族文化學界正在做的事,水書(shu) 文化進校園,水書(shu) 譯注、水書(shu) 申遺等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開展。

  2015年退休後,楊勝昭全身心投入水書(shu) 習(xi) 俗社會(hui) 實踐、翻譯、研究和傳(chuan) 承工作中。這些年,他領銜翻譯出版了中國珍貴古籍名錄水書(shu) 《六十龍備要》,指導並幫助研究人員翻譯了水書(shu) 古籍十餘(yu) 卷。2018年,楊勝昭被貴州民族大學聘為(wei) 特聘研究員,是目前中國唯一被高校特聘的水書(shu) 先生。

  讓楊勝昭高興(xing) 的是,目前黔南州水書(shu) 申遺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申報《世界記憶亞(ya) 太地區名錄》已進入受理階段。“餘(yu) 生我將盡我所能,守護好我們(men) 水族的寶貴文化。”說完,楊勝昭合上手中泛黃的水書(shu) ,小心翼翼地放回包中。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