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光明時評】新電商用武之地愈見廣闊

發布時間:2022-08-01 16:3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時評】

  作者:王石川(媒體(ti) 評論員)

  備受關(guan) 注的中國新電商大會(hui) 迎來了第二屆。7月29日,第二屆中國新電商大會(hui) 在吉林長春召開,今年會(hui) 議的主題是“推動新電商 促進新消費 助力新發展”。大會(hui) 將設置開幕式暨主論壇,以及環境建設論壇、技術創新論壇、融合發展論壇、消費服務論壇、國際合作論壇五場分論壇,共同交流探討中國新電商行業(ye) 發展前景,共繪中國新電商宏偉(wei) 藍圖。

  有了首屆中國新電商大會(hui) 的成功舉(ju) 辦,社會(hui) 各界對第二屆中國新電商大會(hui) 充滿期待。大會(hui) 將要發布的《中國新電商發展報告2022》有哪些“幹貨”?五大分論壇都聚焦哪些有分量的話題?這次會(hui) 議的舉(ju) 辦將給中國新電商發展帶來哪些機遇?如此種種,都為(wei) 輿論所關(guan) 注。

  經過20多年的快節奏發展,中國電子商務已成為(wei) 數字經濟領域技術創新活躍、規模增速較快、輻射範圍最大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電商發展的成就引人注目,在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等方麵的貢獻也為(wei) 人所見。比如,電商作為(wei) 新興(xing) 業(ye) 態,既可以推銷農(nong) 副產(chan) 品、幫助群眾(zhong) 脫貧致富,又可以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大有可為(wei) 。

  與(yu) 傳(chuan) 統電商相比,新電商具有多個(ge) 明顯的特質,比如,從(cong) 功能型消費向體(ti) 驗式消費轉變,從(cong) 以產(chan) 品為(wei) 中心到以用戶為(wei) 中心,從(cong) 單一場景到多場景融合。在快車道一路向前的中國新電商,如何保持高質量發展,在新時代取得更長足進步?

  有報告稱,新電商正深刻參與(yu) 中國經濟多元變革。誠如斯言,中國電商見證了中國發展的奇跡,也是中國發展的重要力量。當前,我國經濟正處於(yu) 企穩回升的關(guan) 鍵期,要鞏固經濟恢複基礎,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在這個(ge) 過程中,新電商用武之地越來越廣闊。無論創造就業(ye) ,還是促進消費,乃至激發經濟活力,新電商都當仁不讓。顯然,麵對人民需要、社會(hui) 需要、國家需要,新電商要具有更強烈的責任意識,勇敢擔綱重要角色,發揮更重要作用。

  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發展,電子商務新業(ye) 態新模式不斷湧現。按照《“十四五”電子商務發展規劃》設定,2025年全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預期目標46萬(wan) 億(yi) 元,全國網上零售額預期目標17萬(wan) 億(yi) 元,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預期目標2.5萬(wan) 億(yi) 元。麵對高要求,新電商既要不斷調整“打法”,也要尋求技術上的突破,走好轉型之路。事實上,電商一直處於(yu) 實體(ti) 經濟數字化轉型的最前沿,通過銷售和采購的數字化形成實體(ti) 經濟全鏈條數字化的強大驅動力。而國家也致力於(yu) 塑造高質量電商企業(ye) ,支持電子商務技術服務企業(ye) 融資,推動電子商務技術產(chan) 業(ye) 化,這是新電商的重大機遇。

  可以說,服務民生是新電商的基因,新電商之所以在快車道上平穩發展,成就非凡,一個(ge) 重要原因是始終以服務民生為(wei) 己任,比如在疫情防控中就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應看到,電商平台要在規範中發展,需要多聆聽民意。同時,在賦能中小企業(ye) 轉型等方麵也要有所作為(wei) 。大的電商平台在迅猛發展時,更要助力中小微企業(ye) 活得風生水起,實現共生共榮。

  據統計,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8.12億(yi) 人。我國網絡零售店鋪超過2000萬(wan) 家,全國約有1/6的市場主體(ti) 在從(cong) 事電子商務行業(ye) 。從(cong) 中不難判斷,我國電子商務已從(cong) 快速發展的成長期步入提質增效的成熟期。新電商賦能多個(ge) 行業(ye) ,也得到了製度層麵的賦能。錨定初心,奮勇行進,正迎來金色年華的新電商將帶給人們(men) 更多紅利。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