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中國文化從一個人到一群人
兩(liang) 年前,剛剛結束本科學業(ye) 的我,開啟了前往韓國首爾大學攻讀碩士的新征程。彼時,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要不要出國留學是一道擺在準留學生麵前的選擇題,對我也不例外。思前想後,我認為(wei) 沉浸在當地的語言環境中、親(qin) 身體(ti) 驗異國文化有助於(yu) 專(zhuan) 業(ye) 學習(xi) ,最終決(jue) 定赴韓留學。做好決(jue) 定,我登上了飛往韓國的飛機。
初來乍到,我對校園的一切都感到新奇。學校遠離市區,四周環山、樹木繁多、環境優(you) 美。在我的手機相冊(ce) 裏,有落在枝頭的喜鵲、動作敏捷的小鬆鼠、說不上名的各類植物、雲(yun) 卷雲(yun) 舒的天空……
和大自然朝夕相處的日子固然好,但時間長了,免不了感到孤獨。開學初,首爾大學告知學生課程形式為(wei) 網絡授課,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沒有線下社交活動。幸運的是,隨著疫情趨緩,學長學姐組織了不少線下活動。借助這些活動,我得以認識來自不同國家的同學。在與(yu) 他們(men) 的交流中,我對新生活的未知和恐懼也慢慢消失,我們(men) 懷有同樣的目標,對未來充滿美好的期待和信心。
不久後,我加入了首爾大學中國留學生聯誼會(hui) ,遇到了許多誌同道合的夥(huo) 伴。有一次,在組織活動時,我結識了一名博士後學姐。她創辦了首爾大學讀書(shu) 會(hui) ,讀書(shu) 會(hui) 每月選定一個(ge) 主題,成員們(men) 就該主題進行交流、分享。迄今為(wei) 止,讀書(shu) 會(hui) 已經就哲學、心理、古詩詞等主題進行過討論與(yu) 分享。喜愛讀書(shu) 的我自然不會(hui) 錯過加入其中的機會(hui) ,我也體(ti) 會(hui) 到,在異國他鄉(xiang) ,能就感興(xing) 趣的書(shu) 籍同來自祖國的小夥(huo) 伴分享讀書(shu) 心得,是一件非常美好而難得的事。在參與(yu) 讀書(shu) 會(hui) 活動期間,我認識了幾名同樣喜愛閱讀的朋友,和他們(men) 組成了讀書(shu) 小組。
有一次,在參加完讀書(shu) 會(hui) 後,幾個(ge) 成員提到,目前交流讀書(shu) 心得隻是小範圍的分享,為(wei) 何不辦一個(ge) 微信公眾(zhong) 號讓更多喜愛閱讀的朋友加入呢?說幹就幹,我們(men) 創建了名為(wei) “閑時一盞茶The other sides”的微信公眾(zhong) 號,以分享書(shu) 籍為(wei) 主,同時也介紹一些科研心得、生活隨想。
一天,韓國交通廣播電台TBS中文部發布了招募節目的通知,我和小組夥(huo) 伴躍躍欲試,決(jue) 定製作一檔以“中國古詩詞”為(wei) 主題的節目。之所以選定這個(ge) 主題,是覺得中國古詩詞裏蘊含著悠久的傳(chuan) 統文化和先賢智慧。在讀詩的過程中,我們(men) 既可以領略古詩詞的古典雋永之美,也可以借古人的智慧,思考現有的生活與(yu) 未來的路。更重要的是,借助這樣一個(ge) 平台,我們(men) 可以向更多人傳(chuan) 播中國文化。最終,我們(men) 籌劃了一檔名為(wei) “閑時一盞茶,詩作解語花”的主題節目,分享中國古詩詞並解析其中含義(yi) ,同時將古詩詞與(yu) 現代生活相結合進行解讀。
去年1月,我們(men) 製作的這檔古詩詞欄目在電台首播,受到了不少好評。還記得主持人評價(jia) 道:“初次聽到這個(ge) 節目時,驚訝又感動。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hui) ,有這麽(me) 一個(ge) 充滿詩意的節目,帶大家關(guan) 注古詩、欣賞古詩,實屬難得。”於(yu) 我而言,希望通過這檔節目,給在異國他鄉(xiang) 求學的中國學子帶來心靈慰藉,提供一個(ge) 可以小憩的精神家園,也希望以微薄之力將中國古詩詞傳(chuan) 播到更遠的地方,讓更多人感受其價(jia) 值。
在踏入赴韓求學旅程後,我感到自己實現了蛻變——不再將自己包裹在舒適圈,而是勇敢接受新挑戰,與(yu) 誌趣相投的夥(huo) 伴一起傳(chuan) 播中國文化。身在海外,當耳邊聽到熟悉的中國古詩詞時,會(hui) 熱淚盈眶,這正是中國文化對我的滋養(yang) 。
(作者方瑞晴係韓國首爾大學中國留學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