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有人溺水,這些施救知識應知曉
盛夏時節,遊泳、戲水成為(wei) 許多人的消暑方式,但近期全國多地發生多起溺水事件,再次敲響暑期安全警鍾。
7月31日14時許,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阿乙亥村,1名兒(er) 童失足落入農(nong) 田灌溉蓄水池,其親(qin) 屬陸續下水營救,造成6人溺水死亡……遇溺水事件,如何正確救護,避免此類慘劇再次發生?
針對近期發生的多起溺水事件,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水利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溺水工作的通知》,要求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溺水工作,切實保障學生生命安全。
西寧市消防救援支隊特勤大隊副站長邊偉(wei) 嘉提醒,兒(er) 童應嚴(yan) 格遵守防溺水規定,不在沒有家長或老師陪同下私自下水,更不能到既不熟悉、也無安全設施和救護人員的水域遊泳。如不幸落入水中,首先不要驚慌,可尋找身邊是否有漂浮物,盡量利用浮力脫困。在口鼻能露出水麵的情況下要迅速調整呼吸,並大聲呼救。當有人來救助時,應放鬆身體(ti) ,不要強行摟抱救援者。
“有些水域水溫較低,可能會(hui) 造成溺水者腿腳抽筋。這時要冷靜,在避免大幅度動作的同時反方向拉伸肌肉,盡快讓肌肉得到放鬆。”邊偉(wei) 嘉說。
西寧市消防救援支隊作戰訓練處處長董守恩提醒,如遇有人溺水,切勿盲目下水救人,一定要以保障自身安全為(wei) 前提,特別是未成年人和不會(hui) 遊泳的人,應第一時間撥打119、110報警電話,同時大聲呼救。如溺水人離岸邊不遠,可就近尋找繩子或竿子將人拉上岸,也可將衣服綁在一起當繩索。千萬(wan) 不可手拉手進行救助,以免引起更多人落水。
如果情況緊急,水性較好的人可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下水施救。下水救人時一定要從(cong) 背後接近溺水者,再托起溺水者的身體(ti) 讓其頭部露出水麵側(ce) 遊上岸。如果從(cong) 正麵靠近,溺水者出於(yu) 求生的本能,可能會(hui) 死死抓住施救者,從(cong) 而導致危險加劇。
脫困後,對於(yu) 意識清楚的患者,首先要清除其口鼻腔內(nei) 的分泌物,有條件下讓其吸氧,並立即轉運;對於(yu) 沒有意識、呼吸較弱的患者,需要立即在現場進行人工呼吸,助其呼吸複蘇,再進行胸外按壓。
此外,董守恩提醒,切勿通過倒掛溺水者的方式進行“控水”,這樣反而容易導致溺水者窒息,更會(hui) 延誤其心肺複蘇的時間。
“近期溺水事件頻發給我們(men) 再次敲響警鍾,進入暑期必須提高對兒(er) 童溺水事件的高度警惕。”邊偉(wei) 嘉說,家長要教給孩子正確的遊泳方式,並讓孩子掌握必要的溺水自救能力,從(cong) 而避免更多溺水慘劇發生。(記者周盛盛、央秀達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