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福建:文旅融合 幸福升級

發布時間:2022-08-03 16:26:00來源: 中國文化報

  幸福是什麽(me)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xing) 、人民幸福。”人民幸福成為(wei) 中國夢的核心目標。為(wei) 八閩人民謀幸福,讓福建客人享幸福,是10年來福建文旅人持之以恒的奮鬥目標。

  為(wei) 非遺開辟活化新路徑

  7月16日晚,提線木偶戲《火焰山》在晉江戲劇中心上演,吸引了數百名孩子的目光。“10年前的夏天,我跨入夢寐以求的泉州市木偶劇團的大門。”回首10年藝術之路,幸福洋溢在舞台上扮演鐵扇公主的演員蔡思雅的臉上。如今,她和同批進團的17位“90後”演員已成長為(wei) 劇團的中堅力量,這一切得益於(yu) 同為(wei) 10年前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遺公約優(you) 秀實踐名冊(ce) 的“福建木偶戲後繼人才培養(yang) 計劃”。

  福建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資源豐(feng) 富,目前共有8個(ge) 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遺名錄(名冊(ce) ),這是福建非遺保護與(yu) 傳(chuan) 承利用砥礪創新的生動寫(xie) 照。

  讓非遺回歸生活,在吃穿住行中激發內(nei) 生動力,是福建非遺活化傳(chuan) 承一以貫之的做法。2022年“中國旅遊日”期間,一則“來福建、享福味”的短視頻一夜爆紅,沙縣小吃、佛跳牆……短視頻創意呈現了八閩美食盛宴。

  2021年,閩菜、閩茶等入選“福建文化標識”。13項“福建文化標識”從(cong) 各地近200個(ge) 文化標識中遴選,其中非遺項目較多,也從(cong) 一個(ge) 側(ce) 麵反映出福建非遺的活化傳(chuan) 承。目前,福建共有國家級非遺項目145項,省級非遺項目705項;國家級傳(chuan) 承人143名,省級傳(chuan) 承人917名;市、縣級非遺項目3000多項,數量均位居全國前列。

  見人見物見生活,福建率先推行整體(ti) 性保護,國家級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客家文化(閩西)生態保護區相繼設立。同時,福建推動媽祖文化、朱子文化等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條例》《福州市軟木畫技藝保護規定》《福州市壽山石雕刻技藝保護規定》等紛紛出台,強化立法保護。

  政和白茶製作技藝等福建非遺扶貧工坊設立後,加入阿裏巴巴等電商平台,助力脫貧攻堅,讓農(nong) 民通過非遺致富。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非遺處處長蘇忠明介紹,下一步還將推動非遺工坊與(yu) 鄉(xiang) 村旅遊結合,推動非遺生產(chan) 性轉化,有效銜接助推鄉(xiang) 村振興(xing) 。

  珍惜人居遺產(chan) 相融共生之福

  7月15日至24日,火熱的第三屆鼓浪嶼音樂(le) 節吸引了眾(zhong) 多遊客奔赴音樂(le) 之島。從(cong) 2012年列入世界遺產(chan) 預備名錄,到今年申遺成功5周年,鼓浪嶼走過了關(guan) 鍵的10年。

  從(cong) 福建土樓、“鼓浪嶼:曆史國際社區”,到去年成功申遺的“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福建5個(ge) 世界遺產(chan) 多為(wei) 人居型遺產(chan) 。以共建共享為(wei) 主旨,健全利益分配機製,鼓勵當地居民參與(yu) 開發,整改旅遊過度開發、過度商業(ye) 化,最大化保持遺產(chan) 原真性文化特征。“平衡遺產(chan) 保護、旅遊發展、村民生活,遊客享福,當地人得福。”中國民居建築學者黃漢民說。

  福建各地不斷完善文化遺產(chan) 法治化保障機製,出台《福建省曆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傳(chuan) 統村落保護條例》《福建省傳(chuan) 統風貌建築保護條例》《龍岩市紅色文化遺存保護條例》《寧德市紅色文化遺存保護條例》等。此外,福建還通過文化遺產(chan) 保護巡回法庭等,推動司法保護曆史文脈。

  福建文化遺產(chan) 保護交出了10年優(you) 秀成績單。新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22處。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9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942處。三明萬(wan) 壽岩遺址列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錄,泉州永春苦寨坑窯址獲評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福建省曇石山遺址入選“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八閩群眾(zhong) 樂(le) 享文旅成果

  10年來,福建緊緊圍繞新時代美好生活的文旅要素,創新文化藝術供給方式,提升文旅產(chan) 品質量,八閩群眾(zhong) 樂(le) 享文旅成果。

  福建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不斷健全,廈門、三明、福州、泉州成功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示範區。全省已建成公共圖書(shu) 館96家、文化館97家、鄉(xiang) 鎮(街道)綜合文化站1122家、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1.6萬(wan) 多家,五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基本形成。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福建文藝政策措施不斷完善,展演展示平台不斷拓展,財政投入持續增加。相繼出台了《關(guan) 於(yu) 傳(chuan) 承和弘揚福建戲曲的若幹意見》《福建省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實施方案》等,進一步完善文藝扶持、評價(jia) 激勵、人才培養(yang) 等機製;10年中150多台舞台藝術劇目參加三屆福建藝術節,湧現出舞劇《絲(si) 海夢尋》、閩劇《生命》、莆仙戲《踏傘(san) 行》等優(you) 秀舞台藝術精品;省級財政每年投入藝術精品創作常態化資金約7500萬(wan) 元,各地也持續加大投入,為(wei) 文藝創作提供強勁的財政保障,全省新創劇目年均數量達到100部左右。

  10年耕耘,福建文藝精品創作成果豐(feng) 碩,高甲戲《大稻埕》、閩劇《生命》獲第十四屆、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ge) 一工程”獎。閩劇《雙蝶扇》、薌劇《穀文昌》、閩劇《生命》、莆仙戲《踏傘(san) 行》分別入選文化和旅遊部2017年至2020年度“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創作扶持工程”十大重點扶持劇目。

  讓世界看見福建

  今年元宵節,福建省實驗閩劇院與(yu) 加拿大福建社團聯合總會(hui) 聯辦“元宵閩劇晚會(hui) ”。據悉,自2012年以來,該院共31次赴法國等地交流演出。閩劇、南音、梨園戲、莆仙戲、木偶戲等文化珍寶早已享譽世界,成為(wei) 打開福建的世界窗口。

  福建是70%台灣同胞的祖籍地,閩台文化一脈相承、同根同源。2012年,“福建文化寶島校園行”啟動,至2019年走進台灣100所高校,足跡遍布全島,覆蓋人群近百萬(wan) 。福建省實驗閩劇院與(yu) 台灣馬祖創辦“鄉(xiang) 劇相聚”,連續21次前去演出。福建省雜技團10年10次赴澎湖演出“春晚盛宴”,成為(wei) 文化和旅遊部“歡樂(le) 春節”品牌項目。

  10年來,福建對台對外文化交流合作不斷拓展,持續舉(ju) 辦海峽兩(liang) 岸文博會(hui) 、海上絲(si) 綢之路國際藝術節等。同時,打造福文化海外宣傳(chuan) 推介陣地,建設7家福建文化海外驛站和7家福建旅遊海外推廣中心。

  2021年,福建全省累計接待國內(nei) 外遊客4.07億(yi) 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4894億(yi) 元,分別為(wei) 2012年的2.38倍和2.49倍。

  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黨(dang) 組書(shu) 記、廳長王金福表示,福建文旅人將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進一步打響“清新福建”“福文化”等品牌,持續擴大福建文化影響力,加快建設文化強省和全域生態旅遊省,以實際行動迎接黨(dang) 的二十大勝利召開。(黃國勇)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