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納清涼 火市場

發布時間:2022-08-03 15:59: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夏日炎炎,“涼城”“涼都”等避暑旅遊目的地成為(wei) 人們(men) 出遊的熱門選擇。許多地方通過推出避暑旅遊線路、舉(ju) 辦避暑旅遊節係列活動、評選避暑旅遊目的地等方式,引導當地發展“夏日經濟”。

  “消夏”遊火爆,更多遊客走進避暑地,在享受清涼的同時,見證著各地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帶來的巨大改變。擁有避暑旅遊資源的地方則以此為(wei) 契機,大力推動當地轉型發展。

  清涼之地受追捧

  入夏後,湖北省利川市蘇馬蕩的外來遊客一天比一天多。據利川市文旅局統計,湖北跨省遊恢複1個(ge) 月,利川市累計接待遊客700萬(wan) 人次。吸引人們(men) 紛紛前來的是這裏的清涼。地處巫山山脈與(yu) 武陵山北上餘(yu) 脈交匯部的蘇馬蕩,平均海拔達1500米,植被覆蓋率超過70%,造就了這裏夏無酷暑的優(you) 勢,夏季溫度保持在22攝氏度左右,涼風習(xi) 習(xi) ,人們(men) 不用空調,也很少吹風扇。夏季來到這裏的遊客很多如“候鳥”一般,每年必來,他們(men) “把這裏當成了第二故鄉(xiang) ,每年都要住上幾個(ge) 月”。利川市有“涼城”之稱,來此避暑的遊客中重慶人和湖北人約占八成。

  像利川這樣有著優(you) 越避暑資源的旅遊目的地,今夏的旅遊市場一派火熱。

  位於(yu) 江西九嶺山脈腹地的靖安縣中源鄉(xiang) 平均海拔600多米,森林覆蓋率近90%,夏季平均氣溫比南昌市區低6—10攝氏度,因而吸引了許多南昌市民到此租房納涼,“一房難求”現象並不鮮見。有“公園省”之稱的貴州省平均海拔1100米,森林覆蓋率超過60%,生態環境良好,夏季氣候宜人,平均氣溫23攝氏度,成為(wei) 避暑度假勝地。這個(ge) 暑期,社交平台上,“外省遊客穿著大棉襖在貴州避暑”的消息,成為(wei) 貴州避暑遊火熱的生動注腳。貴陽市、黔東(dong) 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遵義(yi) 市等多地依托優(you) 質生態資源,打造避暑旅遊熱點,將“涼資源”轉變為(wei) “熱經濟”。

  城市周邊的旅遊景點、景區因地製宜,開發“清涼遊”產(chan) 品,供本地遊、周邊遊遊客選擇。日前,北京市延慶區舉(ju) 辦“點亮北京·消夏延慶”活動,發布了消夏避暑季係列產(chan) 品及特色促銷活動,包括世園公園露營、打卡“夜長城”、音樂(le) 節、燈光秀等,為(wei) 市民遊客休閑度假營造多元消費場景。

  好生態成最亮點

  每天晚飯後,攜家帶口到龍遊河生態公園散步、健身、休閑,成為(wei) 江蘇如皋人消暑納涼的習(xi) 慣。

  龍遊河穿城而過,被譽為(wei) 如皋的“母親(qin) 河”。占地45萬(wan) 平方米的龍遊河生態公園依龍遊河而建,是江蘇省長江以北縣級城市中單體(ti) 麵積最大的開放式市民公園。從(cong) 空中俯瞰,碧波蕩漾的龍遊河和兩(liang) 岸鬱鬱蔥蔥的綠樹青草相映成趣。到此遊玩的市民遊客在享受清涼的同時,不禁感慨“大飽眼福”。誰能想到,這條美麗(li) 的河流曾被稱為(wei) 如皋的“龍須溝”。上世紀80年代,工業(ye) 廢水亂(luan) 排放、生活垃圾隨意丟(diu) 棄等現象嚴(yan) 重,造成龍遊河的汙染。後來,如皋市將龍遊河改造作為(wei) 改善生態環境的惠民工程,按照生態、節約、低碳的建設原則進行整治和生態改造,並將“海綿城市”的理念融入生態公園建設,將龍遊河打造成為(wei) 市民遊客親(qin) 水遊玩、休閑健身的好去處。

  因煤而興(xing) 的黑龍江省鶴崗市,因長期煤炭開采帶來了資源枯竭、生態環境破壞等一係列問題,2017年,鶴崗提出“生態立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推進城市轉型發展。經過幾年發展,這座煤城“脫黑換綠”,森林覆蓋率超過50%,呈現“一城山水半城林”的生態新貌。這樣的轉變,讓市民真正享受到了生態紅利,一年四季皆有景可賞。鶴崗地處小興(xing) 安嶺向三江平原過渡地帶,夏季平均氣溫20.2攝氏度,溫潤涼爽,境內(nei) 有森林、濕地、江河、峽穀等,自然風光豐(feng) 富多樣。6月初,鶴崗正式向中國氣象局申報,爭(zheng) 創全國首批“避暑旅遊目的地”。

  借力“涼”資源轉型

  過去,蘇馬蕩夏天氣溫低,市場熱度也低,隻是一個(ge) 居住著500人左右的小村。避暑遊的火熱為(wei) 這裏的發展按下了“加速鍵”。如今,這裏每年吸引30萬(wan) 人前來避暑,已成為(wei) 遠近聞名的避暑度假小鎮。“涼”資源成為(wei) 蘇馬蕩與(yu) 其他旅遊目的地競爭(zheng) 的差異化優(you) 勢,蘇馬蕩所在的利川市也著力打造“涼城”品牌,圍繞“涼爽利川、度假天堂”的發展定位,挖掘本土文化,創新文旅產(chan) 品,讓更多遊客進得來、留得住。

  如今人氣興(xing) 旺的中源鄉(xiang) 曾是個(ge) 偏遠山鄉(xiang) ,那裏的村民靠山吃山,砍竹子、賣竹子,是當地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靠著發展旅遊,發揮當地的生態資源和避暑資源優(you) 勢,村民先是建起農(nong) 家樂(le) ,再將農(nong) 家樂(le) 升級為(wei) 民宿,旅遊業(ye) 發展逐漸走上正軌並不斷升級,村民的口袋也一天比一天鼓起來,走上致富路。近年來,當地啟動“避暑小鎮”建設,推動農(nong) 家樂(le) 逐步向民宿轉型升級,建設成為(wei) 集健康、養(yang) 老、休閑、旅遊等功能於(yu) 一體(ti) 的宜居宜遊特色小鎮。

  傳(chuan) 統的避暑旅遊產(chan) 品還通過與(yu) 互聯網聯姻,獲得新活力。安徽省肥西縣長莊村擁有1000多畝(mu) 太空蓮基地,是周邊遊客避暑賞荷的好去處。舉(ju) 辦荷花主題旅遊節是當地發展夏季旅遊的常規項目,今年,當地通過“線上+線下”形式舉(ju) 辦該節會(hui) ,遊客既可以到現場賞花看景,也可以通過網絡主播的鏡頭“雲(yun) 遊”。與(yu) 此同時,網絡主播還進行助農(nong) 帶貨,幫助農(nong) 戶銷售農(nong) 特產(chan) 品,既有助於(yu) 進一步打響當地特色旅遊品牌,也可推動農(nong) 旅融合,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尹 婕)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