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新職業如何激活新動力

發布時間:2022-08-04 15:49: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專(zhuan) 家訪談】

  新職業(ye) 如何激活新動力

  ——訪中國勞動和社會(hui) 保障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丁賽爾

  光明日報記者 姚亞(ya) 奇

  網約配送員、直播銷售員、電子競技員、短視頻博主……隨著線上經濟迅速發展,一批緊跟互聯網發展進程的新職業(ye) 吸引了越來越多人入職。在人社部發布的新職業(ye) 中,區塊鏈工程技術人員、互聯網營銷師、信息安全測試員、在線學習(xi) 服務師等新職業(ye) ,反映出數字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各類網絡新職業(ye) 、數字化新職業(ye) 正在不斷湧現。如何看待網絡新職業(ye) 的社會(hui) 意義(yi) ?如何保障網絡新職業(ye) 規範、有序、健康發展?對此,記者專(zhuan) 訪了中國勞動和社會(hui) 保障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丁賽爾。

  記者:哪些因素催生了這些網絡新職業(ye) 的蓬勃發展?

  丁賽爾:首先,在數字經濟時代,數字技術的發展進步、社會(hui) 分工的深化促使產(chan) 業(ye) 結構不斷轉型升級,推動新舊職業(ye) 不斷更替,使得網約配送員等網絡新職業(ye) 應運而生並快速發展。第二,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men) 消費意願不斷增強,消費能力不斷提高,消費觀念更加個(ge) 性化、多元化和品質化。生活模式改變、生活節奏加快、新需求增長,催生了各類網絡新職業(ye) 出現。第三,近年來,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廣泛而深刻地改變了社會(hui) 生產(chan) 方式,社會(hui) 用工模式和就業(ye) 方式也正在經曆重塑,變得更加靈活並具有更多可選擇性。從(cong) 企業(ye) 層麵看,數字技術創新促使企業(ye) 組織網絡化、扁平化,用工模式多元化,催生了大量靈活用工方式;從(cong) 勞動者個(ge) 人角度看,就業(ye) 渠道增加,工作時間和方式更加靈活,有助於(yu) 實現工作生活的平衡。第四,國家政策的鼓勵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網絡新職業(ye) 的發展。一方麵,國家陸續發布網絡新職業(ye) ,對引領產(chan) 業(ye) 發展、促進就業(ye) 創業(ye) 、提高職業(ye) 教育培訓水平具有重要意義(yi) ;另一方麵,作為(wei) 就業(ye) 的新增長點和“蓄水池”,中央及地方政府出台了多項政策支持網絡新職業(ye) 的發展和人才培養(yang) 。第五,新冠肺炎疫情客觀上推動了網絡新職業(ye) 等相對靈活就業(ye) 方式的規模性增長。

  記者:某機構發布的《青年新職業(ye) 指南》調查結果顯示,76%的18-35歲年輕人願意嚐試新職業(ye) 或已從(cong) 事新職業(ye) 。網絡新職業(ye) 為(wei) 何對青年人具有較大吸引力?

  丁賽爾:網絡新職業(ye) 之所以稱之為(wei) “新”,是相對於(yu) 傳(chuan) 統雇傭(yong) 模式下的職業(ye) 而言的。網絡新職業(ye) 滿足了當代青年人擇業(ye) 的多元化需求,因此對青年人具有較大吸引力。首先,借助互聯網賦能,越來越多的勞動者尤其是青年人喜歡從(cong) 事靈活自由的工作,他們(men) 不囿於(yu) 傳(chuan) 統的就業(ye) 觀念,重視根據自身能力和興(xing) 趣愛好來選擇工作崗位。多項調查顯示,彈性的工作時間、管理寬鬆的工作場所、興(xing) 趣愛好選擇是青年選擇網絡新職業(ye) 的主要原因。其次,一些網絡新職業(ye) 入行要求相對簡單,收入相對較高,對於(yu) 社會(hui) 經驗和技能水平相對缺乏的青年而言是較好的工作選擇。青年選擇新職業(ye) 一方麵是看好其行業(ye) 前景,另一方麵也是為(wei) 了鍛煉自己,為(wei) 以後的創業(ye) 就業(ye) 儲(chu) 備社會(hui) 經驗。此外,網絡新職業(ye) 為(wei) 青年人兼顧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可能,讓越來越多的青年人通過有效統籌管理時間,發揮多個(ge) 興(xing) 趣愛好,成為(wei) “斜杠”青年,在獲得更多收入和工作經驗的同時照顧家庭需求。

  記者:新職業(ye) 不僅(jin) 成為(wei) 就業(ye) 的“蓄水池”,也滿足了人們(men) 對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如何看待網絡新職業(ye) 的社會(hui) 意義(yi) ?

  丁賽爾:網絡新職業(ye) 是適應時代發展的產(chan) 物,對緩解我國就業(ye) 問題、暢通雙循環格局、滿足人們(men) 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具有重要意義(yi) 。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新冠肺炎疫情多點散發以及人口老齡化加快等多種因素疊加影響下,穩就業(ye) 保民生是我國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內(nei) 的工作重點。一些新產(chan) 業(ye) 、新模式的發展推動著新職業(ye) 大量湧現,產(chan) 生巨大用工需求。作為(wei) 就業(ye) 的新增長點和蓄水池,新職業(ye) 對於(yu) 我國穩就業(ye) 具有重要的意義(yi) 。一方麵,今年我國就業(ye) 形勢麵臨(lin) 較大壓力,即高校畢業(ye) 生規模突破千萬(wan) 人,創曆史新高。規範發展具有青年吸引力的網絡新職業(ye) 對於(yu) 促進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緩解青年就業(ye) 難題具有十分重要的積極作用。另一方麵,網絡新職業(ye) 不僅(jin) 打開了新的就業(ye) 空間,也引領著經濟發展的新趨勢。網絡新職業(ye) 有助於(yu) 人們(men) 在快速的生活節奏下擁有更多可選擇的生活方式,改善生活品質,增加新的生活體(ti) 驗。許多新職業(ye) 給從(cong) 業(ye) 人員帶來更加優(you) 厚的薪酬,這也有助於(yu) 勞動者實現更加美好的生活追求。

  記者:作為(wei) 新興(xing) 事物,網絡新職業(ye) 也存在人才供需不平衡、入行門檻待規範、職業(ye) 發展前景不清晰等問題。確保網絡新職業(ye) 規範、有序、健康發展,還需要在哪些方麵做出引導和保障?

    丁賽爾:麵對諸多問題和不足,還需要在以下方麵作出引導和保障:一是秉持促進和規範並舉(ju) 的原則,在鼓勵支持新職業(ye) 發展的同時,要嚴(yan) 格製定行業(ye) 規範,為(wei) 新職業(ye) 發展營造規範有序的市場環境;二是及時審定新職業(ye) ,建立新職業(ye) 動態調整機製,加快新職業(ye) 標準開發進程,規範從(cong) 業(ye) 人員的職業(ye) 行為(wei) ;三是優(you) 化新職業(ye) 政策,保障勞動者權益,針對新職業(ye) 靈活多樣的特征,聚焦突出問題,及時跟上研究,在變化中不斷完善新職業(ye) 勞動者權益保障政策法律體(ti) 係,切實解決(jue) 新職業(ye) 從(cong) 業(ye) 者的後顧之憂,充分調動其職業(ye) 能動性和創造性;四是重視推進職業(ye) 教育,積極引導企業(ye) 加強社會(hui) 責任,推動企業(ye) 重視新職業(ye) 從(cong) 業(ye) 人員的職業(ye) 培訓,提高其就業(ye) 能力,明確其職業(ye) 發展路徑;五是加強宣傳(chuan) 引導,增強企業(ye) 和勞動者的法治觀念。引導新職業(ye) 從(cong) 業(ye) 者提升法律風險防範意識,幫助企業(ye) 健全製度,規範用工行為(wei) ,構建企業(ye) 和從(cong) 業(ye) 者共商共建的良好局麵。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