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光明時評】以強基計劃推進招生培養改革

發布時間:2022-08-05 16:41: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時評】

  作者:熊丙奇(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

  高招季,強基計劃人才培養(yang) 話題再獲關(guan) 注。日前,據媒體(ti) 報道,山東(dong) 大學文學院第一屆漢語言文學(古文字學方向)強基班在學生入學後,將由專(zhuan) 業(ye) 教師專(zhuan) 門負責,擔任導師。每位導師指導2~3名學生。下一步,山東(dong) 大學文學院將探索實施雙導師製,即為(wei) 每位學生配備兩(liang) 名導師,一名主要指導古文字,一名則根據學生的學習(xi) 興(xing) 趣專(zhuan) 門配置,如音韻、版本方向等。

  從(cong) 2020年起,我國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此即強基計劃。強基計劃與(yu) 之前的招生改革不同,既是招生改革,又是培養(yang) 改革,而且尤其重視培養(yang) 改革,力圖通過強基計劃,培養(yang) 一批基礎學科領域的拔尖人才。從(cong) 山東(dong) 大學文學院古文字學強基班的培養(yang) 改革看,強基計劃的培養(yang) 改革探索,已經初見成效。

  實施導師製,給每個(ge) 強基班的學生都配備一名導師,是所有試點強基計劃的高校所采取的基本培養(yang) 模式。這類似於(yu) 培養(yang) 研究生實施的導師製,不過筆者認為(wei) ,不能簡單地把研究生導師製“移植”到強基計劃中。畢竟研究生培養(yang) 和本科生培養(yang) 的功能定位不同。雖然強基計劃班的學生有不少是本碩博連讀,但是本科教育還是給學生打基礎、培養(yang) 基本能力與(yu) 素質的階段,不宜過多地指導學生進行專(zhuan) 業(ye) 的學術研究。而應該讓學生體(ti) 驗科研過程,接觸科研前沿拓寬視野,培養(yang) 學術規範,進行基本的學術訓練。培養(yang) 基礎學科的拔尖人才,要摒棄急功近利的心態,踏踏實實給學生打好科研的基本功,不能過分追求“出論文成果”。

  國外一流大學培養(yang) 基礎學科人才,並不要求學生在本科求學期間,以及本科畢業(ye) 時撰寫(xie) 論文,甚至對博士研究生,也沒有在求學期間發表論文的要求,而是特別在意博士論文的學術含金量,以此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術觀,追求做真正有原創、突破價(jia) 值的學術研究。打好學術基本功,有正確的學術價(jia) 值觀念,今後出有影響力的學術研究成果,才“水到渠成”。強基計劃試點高校要重視給強基班學生打好學術底子,扣好第一顆扣子。

  就此而言,試點高校需重視對強基班學生的學業(ye) 發展指導。山東(dong) 大學準備實行“雙導師”製度的設想很好,不過還可以進一步優(you) 化。除了配備專(zhuan) 業(ye) 學習(xi) 、研究方麵的導師外,還應配備學業(ye) 發展指導導師。由學業(ye) 導師負責學生的生涯規劃教育,引導學生確立學業(ye) 發展目標,做好大學發展規劃。強基計劃對學生的學科興(xing) 趣要求很高,因為(wei) 被強基計劃錄取的學生在被編入強基班之後,如果對專(zhuan) 業(ye) 不滿意不能申請轉專(zhuan) 業(ye) ,最多隻能從(cong) 強基班轉到該專(zhuan) 業(ye) 的普通班。

  成為(wei) 基礎學科領域的拔尖人才,必須有對基礎學科的興(xing) 趣與(yu) 內(nei) 驅力。雖然很多選擇強基計劃的學生,在報考時已經對自己的學科專(zhuan) 業(ye) 興(xing) 趣進行了評估,但還是難免有少部分同學,進大學後才發現自己並不合適。這就需要引導學生積極認識該學科專(zhuan) 業(ye) ,並培養(yang) 學生的專(zhuan) 業(ye) 興(xing) 趣。前者,要求強基計劃優(you) 化課程設計,讓課程更具吸引力,改變學生對基礎學科專(zhuan) 業(ye) “枯燥乏味”“又苦又累”的認知。後者,則要求重視對學生的生涯教育、引導,讓學生盡快適應大學新環境,並在了解大學、分析自我的基礎上,確定自己的大學目標。

  強基計劃的招生與(yu) 培養(yang) 改革,肩負著在招生中破除“唯分數論”建立多元評價(jia) 體(ti) 係,在培養(yang) 中破除“唯論文論”重視過程管理與(yu) 評價(jia) 的改革重任。推進這些改革,不僅(jin) 關(guan) 係強基計劃的育人成效,也關(guan) 係到我國整體(ti) 的招生與(yu) 培養(yang) 改革。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