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技術創新驅動現代服務業與先進製造業深度融合
作者:矯 萍、陳甬軍(jun) (分別係廣東(dong) 財經大學大灣區雙循環發展研究院教授、院長)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體(ti) 學習(xi) 時強調“要發揮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數字技術創新是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wei) 核心載體(ti) ,以技術體(ti) 係變革與(yu) 技術融合為(wei) 主要動力,以產(chan) 業(ye) 主體(ti) 創新戰略為(wei) 引導,以網絡化和去中心化為(wei) 創新趨勢,並最終促進產(chan) 業(ye) 數字化和智能化程度提升的技術創新過程。因此,數字技術創新的過程貫穿產(chan) 業(ye) 融合的全過程。現代服務業(ye) 與(yu) 先進製造業(ye) 深度融合是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增強製造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培育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數字技術創新能夠驅動現代服務業(ye) 與(yu) 先進製造業(ye) 實現深度融合。《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第十四個(ge) 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要“推動現代服務業(ye) 同先進製造業(ye) 、現代農(nong) 業(ye) 深度融合,加快推進服務業(ye) 數字化”。
數字技術創新為(wei) 推動現代服務業(ye) 與(yu) 先進製造業(ye) 深度融合提供內(nei) 在驅動力
以數字技術為(wei) 外殼的通用性知識資產(chan) 為(wei) 推動現代服務業(ye) 與(yu) 先進製造業(ye) 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物質基礎。隨著數字技術的普及應用,支撐企業(ye) 業(ye) 務的底層物質基礎正在發生變化:企業(ye) 生產(chan) 同樣價(jia) 值商品所需要的實物資本比重大幅減少,數字技術產(chan) 品投資在總資產(chan) 中所占比例顯著增加。以數字技術為(wei) 外殼的知識資產(chan) 成為(wei) 企業(ye) 開展業(ye) 務的重要因素,消除了實物資產(chan) 專(zhuan) 用性對推動現代服務業(ye) 與(yu) 先進製造業(ye) 深度融合造成的障礙,產(chan) 業(ye) 底層構造這種重要變化為(wei) 現代服務業(ye) 與(yu) 先進製造業(ye) 深度融合創造了新的物質基礎。
數字技術創新引發的平台化變革為(wei) 推動現代服務業(ye) 與(yu) 先進製造業(ye) 深度融合創造空間基礎。數字技術創新催生了平台經濟體(ti) 這種位於(yu) 生態鏈塔尖位置的企業(ye) ,引發了生產(chan) 組織方式的平台化變革,平台搭建多主體(ti) 、多要素和多產(chan) 業(ye) 共同參與(yu) 的互動空間,整合了“平台提供商”“應用開發者”“用戶”等資源,打通了研發設計、生產(chan) 製造、經營管理和市場營銷的全生命周期價(jia) 值環節,實現了價(jia) 值創造從(cong) 封閉的價(jia) 值鏈向開放的價(jia) 值網絡的拓展,為(wei) 現代服務業(ye) 與(yu) 先進製造業(ye) 深度融合創造了新的空間基礎。
數字技術創新驅動產(chan) 業(ye) 鏈、價(jia) 值鏈、供應鏈和創新鏈“四鏈融合”,為(wei) 現代服務業(ye) 與(yu) 先進製造業(ye) 深度融合創造動力基礎。新一代數字技術提供的連接、數據、算法和算力、加工製造等能力,能夠有效化解服務型製造所麵臨(lin) 的用戶信息、生產(chan) 成本、運行數據等問題,構建連接供應商、生產(chan) 商、零售商、消費者以及各種相關(guan) 資源的數字化商業(ye) 生態網絡,解決(jue) 商品生產(chan) 和消費在空間與(yu) 時間上的供需矛盾,驅動製造和服務的無限組合形式,最終推動企業(ye) 的業(ye) 務模式創新、管理模式變革與(yu) 核心能力提升,進而促進產(chan) 業(ye) 鏈、價(jia) 值鏈、供應鏈和創新鏈“四鏈融合”,為(wei) 現代服務業(ye) 與(yu) 先進製造業(ye) 深度融合創造新的動力基礎。
以數字技術創新驅動現代服務業(ye) 與(yu) 先進製造業(ye) 深度融合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nei) 在要求
以數字技術創新驅動現代服務業(ye) 與(yu) 先進製造業(ye) 深度融合已成為(wei) 全球價(jia) 值鏈發展的新趨勢。數字技術的無邊界屬性可以拓寬產(chan) 業(ye) 融合的橫向邊界、延長縱向產(chan) 業(ye) 鏈,而借助於(yu) 產(chan) 業(ye) 鏈的橫向延伸和縱向拓展,服務業(ye) 與(yu) 製造業(ye) 深度綁定,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新舊業(ye) 態之間,甚至於(yu) 企業(ye) 內(nei) 部都表現出更大程度的融合和協同。數字技術創新還可以推進需求側(ce) 的消費及投資變化,打破既有產(chan) 業(ye) 邊界,拓展人、財、物和知識等產(chan) 業(ye) 資源的獲取空間,通過“資源內(nei) 化”方式降低其資源的獲取和使用成本,從(cong) 而提升現代服務業(ye) 與(yu) 先進製造業(ye) 融合在全球價(jia) 值鏈的價(jia) 值層級。數字技術創新驅動現代服務業(ye) 與(yu) 先進製造業(ye) 深度融合所帶來的生產(chan) 方式改變及其效率提升,將成為(wei) 重塑全球產(chan) 業(ye) 鏈群生態體(ti) 係的重要驅動力量。
以數字技術創新驅動現代服務業(ye) 與(yu) 先進製造業(ye) 深度融合是解決(jue) “卡脖子”問題的重要途徑。當前我國關(guan) 鍵核心技術麵臨(lin) “卡脖子”問題,相關(guan) 領域技術創新滯後、現代服務業(ye) 與(yu) 先進製造業(ye) 融合不足是重要原因。現代服務業(ye) 和先進製造業(ye) 均是以信息技術為(wei) 基礎動力的產(chan) 業(ye) ,兩(liang) 者都需要依靠技術創新打破融合的壁壘,這種創新涵蓋了數字技術應用下的業(ye) 態創新、產(chan) 品創新、服務創新與(yu) 經營管理創新。數字技術創新驅動現代服務業(ye) 與(yu) 先進製造業(ye) 融合會(hui) 激發製造業(ye) 對現代服務業(ye) 的需求,提升製造業(ye) 創新能力,推動製造業(ye) 轉型升級,而現代服務業(ye) 又依托於(yu) 5G、工業(ye) 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拉動對新基建的投資,提升現代服務業(ye) 供給質量,最終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高水平動態平衡,進而扭轉製造業(ye) “兩(liang) 頭在外”的傳(chuan) 統發展模式,解決(jue) “卡脖子”問題。
以數字技術創新驅動現代服務業(ye) 與(yu) 先進製造業(ye) 深度融合是發展服務型製造的關(guan) 鍵之舉(ju) 。服務型製造或製造業(ye) 服務化是未來製造業(ye) 發展的方向之一。美國、德國和日本以服務型製造為(wei) 代表的新業(ye) 態都是在數字化浪潮中出現的。我國正處於(yu) 新舊動能轉換的關(guan) 鍵調整期,製造業(ye) 正向自動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新型製造方向升級。在此過程中,單純依賴製造業(ye) 本身的創新能力已難以完成,必須以現代服務業(ye) 尤其是科技與(yu) 信息服務業(ye) 為(wei) 支撐,通過現代服務業(ye) 與(yu) 先進製造業(ye) 深度融合,將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xing) 數字技術嵌入製造過程,推動製造型企業(ye) 從(cong) 提供單一產(chan) 品向提供“製造+服務”“產(chan) 品+服務”轉變,實現產(chan) 業(ye) 結構和產(chan) 品結構的高效化、高端化和服務化。
數字技術創新驅動現代服務業(ye) 與(yu) 先進製造業(ye) 深度融合的著力點
麵對國際政治經濟新形勢,以數字技術創新驅動現代服務業(ye) 與(yu) 先進製造業(ye) 深度融合是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但我國大多數地區數字經濟發展尚處於(yu) 起步階段,依托數字技術創新驅動現代服務業(ye) 與(yu) 先進製造業(ye) 深度融合的先導作用尚未有效顯現,數字經濟發展主要麵臨(lin) 以下瓶頸問題:數字科技創新政策體(ti) 係亟待健全;適應現代服務業(ye) 與(yu) 先進製造業(ye) 融合發展需要的數字化人才供給總量嚴(yan) 重不足,當前我國數字化人才缺口接近1100萬(wan) ;先進製造業(ye) 對數字資源的投入相對不足,缺乏共性數字技術研發平台,製造業(ye) 服務需求尤其是高端服務需求弱化,導致現代服務業(ye) 與(yu) 先進製造業(ye) 融合的質量效率不高且發展規模較小。針對上述問題,促進現代服務業(ye) 與(yu) 先進製造業(ye) 深度融合需要在以下方麵加快發力:
構建數字科技創新政策體(ti) 係,強化現代服務業(ye) 與(yu) 先進製造業(ye) 深度融合的能力基礎。基於(yu) 數字技術的融合型、自生長性等特征,研判數字技術創新需要的條件與(yu) 政策環境,從(cong) 創新主體(ti) 、創新要素、創新平台、創新績效等層麵構建數字科技創新政策的指標體(ti) 係和框架,探索數字科技創新政策與(yu) 其他科技創新政策之間的協同作用。積極推進數產(chan) 融合領域基礎性技術、前沿性技術、顛覆性技術的創新突破,加快技術攻堅的投入力度,促進新一代數字技術與(yu) 現代服務業(ye) 和先進製造業(ye) 深度融合。
構建數產(chan) 融合人才發展體(ti) 係,夯實現代服務業(ye) 與(yu) 先進製造業(ye) 深度融合的人才供給。搭建市場化引才的數字平台,加強海外人才數據管理,不僅(jin) 要掌握精準引才的工具,還要掌握全球數字人才的數據主權。高校應聚焦“前沿科學+產(chan) 業(ye) 化應用”,建設“政府引導、高校主導、多元參與(yu) ”的數產(chan) 融合人才培養(yang) 基地,培養(yang) 更多具有跨行業(ye) 知識認知、能夠將不同行業(ye) 不同參與(yu) 主體(ti) 的信息流整合式管理、既懂製造技術又懂現代服務、既懂理論又懂實踐操作的數字化人才。
集聚數字資源支持先進製造業(ye) 發展,提升現代服務業(ye) 與(yu) 先進製造業(ye) 深度融合的質量效率。加強對先進製造業(ye) 企業(ye) 數字資源方麵的投入,借助5G、大數據、工業(ye) 互聯網等新一代數字技術助力企業(ye) 轉型升級和技術改造,激發先進製造業(ye) 對現代服務業(ye) 的有效需求。在數字基礎設施和現代服務業(ye) 與(yu) 先進製造業(ye) 融合較好的區域,例如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地區、上海、北京等地,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先進製造業(ye) 集群數字化轉型示範區,帶動更多企業(ye) 願轉、敢轉、能轉。
建設共性數字技術研發平台,擴大現代服務業(ye) 與(yu) 先進製造業(ye) 深度融合的發展規模。強化國家層麵共性數字技術創新統籌協調,加大對共性數字技術研發平台建設、共性數字化解決(jue) 方案製定的支持力度,降低中小企業(ye) 數字技術應用和數字化轉型的成本,著重解決(jue) 現代服務業(ye) 與(yu) 先進製造業(ye) 融合遇到的共性技術問題,為(wei) 現代服務業(ye) 與(yu) 先進製造業(ye) 融合提供信息數據支持、應用支持和標準支持,推動平台研究成果向行業(ye) 企業(ye) 公開,實現數字資源共享。
(本文係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1BJY144〕階段性成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