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把握農業科技自立自強著力點

發布時間:2022-08-09 16:06:00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北京市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執筆:任曉剛 高 方)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加強現代農(nong) 業(ye) 科技推廣應用和技術培訓,把種糧大戶組織起來,積極發展綠色農(nong) 業(ye) 、生態農(nong) 業(ye) 、高效農(nong) 業(ye)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加強農(nong) 業(ye) 科技攻關(guan) 和推廣應用,提高農(nong) 機裝備水平。這些都為(wei) 我們(men) 在新發展階段加快推進農(nong) 業(ye) 現代化提供了重要遵循。要認識到,農(nong) 業(ye) 現代化是提升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保障能力的基礎,是提高農(nong) 業(ye) 質量效益和競爭(zheng) 力的保障,其關(guan) 鍵就在科技進步,核心是通過科技的力量提高農(nong) 業(ye) 勞動生產(chan) 率、土地產(chan) 出率、資源利用率和綠色發展水平,使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包含更多的科技含量、更大的就業(ye) 容量、更好的生態質量。在邁向農(nong) 業(ye) 現代化的進程中,如何堅持農(nong) 業(ye) 科技自立自強,不斷推進農(nong) 業(ye) 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夯實現代農(nong) 業(ye) 基礎支撐,是需要我們(men) 在實踐中深入思考的課題。

  在實際行動中,堅持農(nong) 業(ye) 科技自立自強,既需要穩定的發展機製作支撐,又需要完善的科技創新服務體(ti) 係作保障;既要破解農(nong) 業(ye) 數字技術研發能力薄弱這一主要問題,又要抓住農(nong) 業(ye) 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這一重點,係統協同推進,全麵提升農(nong) 業(ye) 科技引領發展的能力。

  健全穩定的農(nong) 業(ye) 科技支撐機製。隻有健全穩定的農(nong) 業(ye) 科技支撐機製,才能更好推動農(nong) 業(ye) 創新基地平台落地、提升農(nong) 業(ye) 數字技術創新水平、加速農(nong) 業(ye) 數字化轉型發展。在這一過程中,要更好發揮政府投資基金的引導作用,使其更多投向農(nong) 業(ye) 數字技術創新等領域,為(wei) 農(nong) 業(ye) 數字技術原始創新提供資金保障;鼓勵和支持銀行等金融機構開展農(nong) 業(ye) 數字技術、農(nong) 業(ye) 數字知識產(chan) 權等無形資產(chan) 抵押物的信貸活動,提升農(nong) 業(ye) 數字技術創新活動的融資能力;積極探索適合農(nong) 業(ye) 數字技術產(chan) 品和服務的稅收管理製度,通過設立農(nong) 業(ye) 科技金融資助專(zhuan) 項經費、對農(nong) 業(ye) 科技型企業(ye) 實施投資補助等,拓寬農(nong) 業(ye) 科技型企業(ye) 融資渠道。通過健全農(nong) 業(ye) 科技領域穩定支撐機製,更好提升農(nong) 業(ye) 數字技術創新水平,夯實現代農(nong) 業(ye) 基礎。

  增強農(nong) 業(ye) 數字技術研發能力。立足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新要求,提升農(nong) 業(ye) 數字化水平,有利於(yu) 解決(jue) 好農(nong) 業(ye) 現代化進程中麵臨(lin) 的各種難題。提升農(nong) 業(ye) 數字化水平的關(guan) 鍵在於(yu) 農(nong) 業(ye) 數字技術創新,這是基於(yu) 新一代數字技術的全方位、長時期、革命性的農(nong) 業(ye) 技術變革,其核心在於(yu) 增強農(nong) 業(ye) 數字技術研發能力,加快推進農(nong) 業(ye) 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在具體(ti) 推進中,可以農(nong) 村“新基建”為(wei) 契機,依托物聯網、雲(yun) 計算、大數據中心等新興(xing) 共性關(guan) 鍵技術,推動數字技術在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方麵、經營方麵、管理方麵的創新、融合應用與(yu) 發展,實現更大範圍、更多領域農(nong) 業(ye) 數字技術發展。例如,全麵推動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設施、農(nong) 業(ye) 機械設備數字化改造升級,提高農(nong) 機裝備自主研製能力,提高農(nong) 業(ye) 數字技術在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方麵的應用能力,促進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效率的有效提升;充分利用農(nong) 業(ye) 數據平台,實現土壤、氣象、水文、肥力、育種、灌溉等數據在農(nong) 業(ye) 經營中的采集、流通與(yu) 應用,統籌農(nong) 業(ye) 數據驅動、農(nong) 業(ye) 數據集成、農(nong) 業(ye) 數據整合,加快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經營、管理數字化轉型;提高農(nong) 業(ye) 數字技術標準供給能力,通過快速製定農(nong) 業(ye) 數字技術關(guan) 鍵共性標準、關(guan) 鍵流通標準等,進一步推動農(nong) 業(ye) 技術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運用與(yu) 實踐。

  推進農(nong) 業(ye) 科技基礎設施建設。要保障農(nong) 業(ye) 科技行動順利開展,必須加快推進農(nong) 業(ye) 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要持續夯實農(nong) 村和偏遠地區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麵,要加快5G等網絡基礎設施布設速度,增加網絡基礎設施在農(nong) 村地區的覆蓋麵積;另一方麵,要建設更為(wei) 穩定高速的農(nong) 村教育專(zhuan) 網、醫療專(zhuan) 網、交通專(zhuan) 網等,實現農(nong) 村地區學校、鄉(xiang) 鎮衛生院、交通運輸部門、物流快遞點的互聯網穩定快速接入。還要看到,智能終端等設備是農(nong) 業(ye) 數據采集、整合、共享、利用的窗口,是查詢、了解、掌握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信息、產(chan) 品供求信息、農(nong) 業(ye) 交易信息的載體(ti) ,要切實加快智能終端設備在農(nong) 村和偏遠地區的應用普及。例如,開發、升級農(nong) 村和偏遠地區居民更加容易掌握的農(nong) 業(ye) 智能手機、農(nong) 業(ye) 智能應用程序,推動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經營管理更加精細化,定期與(yu) 不定期對農(nong) 村和偏遠地區展開智能終端應用知識培訓,普及、推廣智能終端應用覆蓋麵、使用深度、數字化程度,提高農(nong) 村和偏遠地區智能終端應用的能力。

  完善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服務體(ti) 係。這是激發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活力、加快推進農(nong) 業(ye) 現代化進程的主要舉(ju) 措。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服務體(ti) 係涉及方方麵麵,既要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製度,組建農(nong) 業(ye) 科技特派員隊伍,對重大農(nong) 業(ye) 科技項目的推進進度、推進方式等進行督導,又要轉變農(nong) 業(ye) 科技管理模式,激發農(nong) 業(ye) 數字技術創新潛力;既要全麵推進農(nong) 業(ye) 科技項目管理信息化,建設智能化、網絡化、數字化的農(nong) 業(ye) 大數據服務平台,提高農(nong) 業(ye) 技術決(jue) 策的科學性、合理性,又要建立健全農(nong) 業(ye) 數字技能培訓體(ti) 係,創新培訓方式、拓展培訓途徑、提高培訓效果,進一步激發並增強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活力。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