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歌劇《沂蒙山》將衝刺“文華大獎” 以音樂語言謳歌沂蒙精神
中新網濟南8月9日電 (李明芮)親(qin) 切自然的沂蒙旋律、氣勢磅礴的舞台表演、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以軍(jun) 民“水乳交融 生死與(yu) 共”為(wei) 創作主題的大型民族歌劇《沂蒙山》將在8月下旬衝(chong) 刺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文華大獎”,以音樂(le) 語言謳歌沂蒙精神。記者8月9日實地探訪山東(dong) 歌舞劇院民族歌劇《沂蒙山》排練現場,解密台前幕後的故事。
歌劇《沂蒙山》依據抗日戰爭(zheng) 時期沂蒙山革命根據地發展壯大的真實曆史創作而成,生動講述了根據地軍(jun) 民同甘共苦、生死相依的故事。記者當天在排練現場看到,該劇將山東(dong) 民間音樂(le) 《沂蒙山小調》中的音樂(le) 元素吸納到歌劇唱段之中,帶有濃濃的“山東(dong) 味”。
“《沂蒙山》的作曲在傳(chuan) 承歌劇優(you) 秀傳(chuan) 統的基礎上,運用板腔體(ti) 的同時,加入具有時代感的元素,吸納大量山東(dong) 元素進行藝術再造,《沂蒙山小調》與(yu) 全劇音樂(le) 的完美融合就呈現出了獨具山東(dong) 特色的歌劇風格。”山東(dong) 歌舞劇院黨(dang) 委書(shu) 記、院長張積強說,該劇還將民族樂(le) 器竹笛、嗩呐、琵琶、墜琴等融入伴奏樂(le) 隊,讓觀眾(zhong) 陶醉在山東(dong) 特色的音樂(le) 旋律裏。
“《沂蒙山》分為(wei) 六幕,共有40個(ge) 唱段,今天排練的是第四幕。”張積強告訴記者,該劇體(ti) 量大、題材厚重、事件複雜,幕與(yu) 幕之間、場與(yu) 場之間的轉換多、人員要求也多。
記者采訪獲悉,為(wei) 克服青年藝術人才匱乏、後備人才儲(chu) 備不足的問題。2021年,在山東(dong) 省委省政府、山東(dong) 省文化和旅遊廳的支持下,山東(dong) 歌舞劇院時隔10餘(yu) 年,再次公開招聘青年藝術人才,人員力量得到充實,實現了人才隊伍的可持續發展。
張積強說,“在這之前,每次演出都需要大量的外借人員來補充人員配置。現在我們(men) 已經有了足夠的力量,來獨立承擔包括民族歌劇《沂蒙山》在內(nei) 的各類大型演出。”目前,山東(dong) 歌舞劇院各業(ye) 務部門的人員配置基本齊全,高學曆的青年演職員占到40%。
在談到劇目創作過程時,張積強稱,自2017年著手策劃創作歌劇《沂蒙山》以來,院團十餘(yu) 次組織劇組創作、演出人員赴沂蒙山進行創作采風、體(ti) 驗生活,參觀考察八路軍(jun) 115師司令部舊址、沂蒙革命紀念館、沂南紅嫂紀念館等重點紅色教育基地,與(yu) 當地專(zhuan) 家學者、老革命軍(jun) 人、紅嫂後人進行交流,反複重溫革命先烈英雄事跡。“實地探訪體(ti) 驗讓《沂蒙山》主創人員感受到沂蒙人民對黨(dang) 、對軍(jun) 隊的深情厚誼和無限忠誠,為(wei) 劇目創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深入沂蒙山老區感受曆史、體(ti) 驗生活,能為(wei) 後期捕捉人物形象、真誠還原人物狀態奠定基礎,也更讓演職人員深入了解沂蒙山的曆史,了解山東(dong) 文化。”演員竇文婧告訴記者,為(wei) 衝(chong) 刺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文華大獎”,演職人員熱情高漲,隻為(wei) 呈現完美一場更完美的演繹。
據了解,歌劇《沂蒙山》由中共山東(dong) 省委宣傳(chuan) 部、山東(dong) 省文化和旅遊廳、中共臨(lin) 沂市委聯合出品,山東(dong) 歌舞劇院創排。(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