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心解》從心理學角度重新解讀紅樓探尋新意義
中新網北京8月9日電 (記者 應妮)前些年有機構曾在網上發起了一項“死活讀不下去的圖書(shu) ”調查,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紅樓夢》竟高居榜首。《紅樓夢》真的那麽(me) “難讀”嗎?或許換一種打開的方式,會(hui) 令人耳目一新。
中國電力作家協會(hui) 主席劉廣迎的新著《紅樓心解》日前出版,該書(shu) 從(cong) 心理學入手,為(wei) 讀者提供了一種品讀紅樓的新視角。作者本身是管理學博士,有著的豐(feng) 富管理經驗,加上近些年對心理學的深入研究,融合兩(liang) 方麵的理論和概念,形成了獨到的解讀工具。
《紅樓心解》說《紅樓夢》是:一無年代、二無地點、三無始終的“三無產(chan) 品”。這種“無”不是真正的無,是麵對生命、人性、自然的超越與(yu) 包容。這不是在賦予《紅樓夢》新的意義(yi) ,而是《紅樓夢》賦予人生新的理解。賈寶玉是眾(zhong) 多男性的想象共同體(ti) ,秦可卿是眾(zhong) 多飲食男女肉體(ti) 欲望的濃縮,劉姥姥是一股綿綿不息的市井煙火氣。這些放在《紅樓夢》中是藝術,放在每個(ge) 人的心裏,就是生活,就是普遍的生命狀態。作者解讀“紅樓夢”,也是在探尋人生的意義(yi) 和價(jia) 值。
全書(shu) 分為(wei) 動機論、潛意識、心智論、生位論、關(guan) 係論等章節,將王夫人描述為(wei) 另類“董事長”,王熙鳳為(wei) 榮府“總經理”,還有“秘書(shu) 長”鴛鴦、“寶玉辦副主任”晴雯等等,用當代人能讀得懂的語言來分析《紅樓夢》中的人物。
這種角色的轉化和滲透,讓讀者有了新的閱讀體(ti) 驗,看懂人心,更看懂世界。正如作者劉廣迎所說,“大家都知道人心重要,但人們(men) 在心中的投入並不多。如今,人們(men) 喜歡美容、熱愛健身,甚至會(hui) 投巨資整形,卻極少去‘投資’自己的心,反而更多地折磨自己的心......如果我們(men) 不能解決(jue) 好心事,即使富可敵國、權大於(yu) 天、貌美如仙,還是停留在原點,照舊安頓不好自己。《紅樓夢》的故事裏,就隱藏著這種道理,包含著這些心事”。
“紅學”自出現伊始,就引起熱議。在《紅樓心解》中,沒有糾結於(yu) “紅學”的索隱派、考據派、題詠派等等,而是吸取了眾(zhong) 多紅學大家的成果。從(cong) “紅學”研究角度,作者既是外來者、闖入者,更是融入者。《紅樓心解》麵對的群體(ti) 是大眾(zhong) ,而不是局限於(yu) 某一個(ge) 學說或派別。劉廣迎認為(wei) ,“它能夠成為(wei) 經典中的經典,是因為(wei) 它在記述人們(men) 的日常生活。普遍規律寓於(yu) 日常生活,不存在於(yu) 非常”。這也正是作者選擇破解《紅樓夢》的原因。(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