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鋒對話】 著名作家“看”雲南如何令人神往
近日,喜迎黨(dang) 的二十大“全國著名作家看雲(yun) 南”係列文學采風活動正式開啟。活動第一場,18位全國著名作家從(cong) 昆明出發,開啟一場了解雲(yun) 南、探究雲(yun) 南、鑒賞雲(yun) 南之旅。
本期先鋒對話,雲(yun) 嶺先鋒全媒體(ti) 記者帶你與(yu) 著名作家代表麵對麵,探討如何用作家的視角、文藝的形式,挖掘曆史文化資源,展示新時代雲(yun) 南山鄉(xiang) 巨變,實現雲(yun) 南文學創作的高質量發展,講好“雲(yun) 南故事”,為(wei) 黨(dang) 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濃厚氛圍。
(建議在WIFI下觀看,部分視頻素材來源為(wei) 雲(yun) 南網)
這次采風,您對雲(yun) 南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麽(me) ?
劉醒龍(中國文聯全委會(hui) 委員,中國作家協會(hui) 小說委員會(hui) 副主任,湖北省文聯主席,《芳草》雜誌主編,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獲得者。代表作品:《挑擔茶葉上北京》《天行者》《鳳凰琴》等):
七彩雲(yun) 南的每一處都有自己的美妙。多年前,我到元謀縣拜訪過一百七十萬(wan) 年前使用火焰的元謀人,到彝良縣見識了獨一無二的二十世紀初設立的彝良縣牛街分縣,到萬(wan) 裏長江第一灣采訪過長江源頭的第一座水文站石灣水文站。這次采風印象最深的,是聞一多先生的犧牲地。
我和聞一多先生都是湖北巴河人,聞一多先生家在巴河左岸,我家在巴河右岸。那天因為(wei) 下雨,行程較為(wei) 匆忙,但我還是特意請朋友帶我去了昆明西倉(cang) 坡,就是聞一多先生遇難的地方,回想當年先生遇難倒在血泊中的情形,我感到很悲壯。當人們(men) 將所有讚美獻給西南聯大,獻給那些活到能為(wei) 國家強盛作出長久貢獻的了不起的學者們(men) 的時候,我們(men) 更要牢記,正是英年早逝的聞一多先生的風骨與(yu) 血性,支撐起這座充分體(ti) 現知識分子特質的雕像。
“詩人主要的天賦是愛,愛他的祖國,愛他的人民。”聞先生不僅(jin) 這樣說,更是用自己的生命來踐行。對當代作家來說,萬(wan) 變不離其宗,文學作品所要表現的依然是對這個(ge) 時代、對腳下的土地、對生你養(yang) 你的人民的愛。
關(guan) 仁山(中國作家協會(hui) 主席團委員,河北省作家協會(hui) 主席,魯迅文學獎、五個(ge) 一工程獎獲得者。代表作品:小說《白洋澱上》《日頭》《大雪無鄉(xiang) 》,長篇紀實文學《感天動地》《太行沃土》等):
從(cong) 西南聯大舊址到聞一多舊居,回顧那個(ge) 年代的曆史,我們(men) 可以看到,聞一多是有風骨的文人。他是見自我、見天地、見靈魂的人。而西南聯大是為(wei) 後來新中國各行各業(ye) 奠基,特別是文化奠基的一個(ge) 學校。站在民族複興(xing) 的曆史長河中來看,這個(ge) 學校具有獨特的價(jia) 值,它的精神力量和人才輸出為(wei) 新中國帶來了璀璨的光芒。這次,我帶著敬仰之心來到這些舊址遺跡,愈發感到當代的知識分子要向聞一多先生學習(xi) ,練就一身為(wei) 國家、為(wei) 藝術獻身的風骨。
顧建平(《小說選刊》副主編,編審,曾獲首屆黃賓虹美術獎。著有評論集《無盡藏》、散文集《冬天我到南方》):
這幾天一直在中國近現代史中穿越,看了西南聯大的幾處曆史遺存,看了在中外交通、交流史上具有特殊意義(yi) 的碧色寨,還有查尼皮。
1928年10月13日,在蒙自查尼皮村一間矮小的茅草屋裏,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雲(yun) 南第一次代表大會(hui) 召開。參加這次會(hui) 議的代表,大多犧牲了,而且犧牲時非常年輕,看著他們(men) 的遺像、簡介令人痛心。共和國今天的強盛、中國人民如今的幸福生活實在來之不易。重溫近現代史,瞻望文化前輩、革命先烈的遺跡,可以讓我們(men) 筆底的文字更具力度、深度,也更有厚重感。
這次來雲(yun) 南,您看到有什麽(me) 不同和變化?
黃賓堂(作家出版社原總編輯。代表作品:《生命潮汐湧動的世界》《距離與(yu) 空間》等):
現在想來,離上一次到雲(yun) 南已過去十幾年。上次在大理、保山,看到了多民族既有差異性又相安融合的風情,感受到了中緬邊境地區居民和諧交融的日常生活,在騰衝(chong) ,去了國殤墓園,感受到了在民族危亡中悲壯奮起血肉相搏的民族精神,讓人記憶猶新。
這次到雲(yun) 南,走的是西南聯大線。抗日戰爭(zheng) 期間,西南聯大如同屹立不倒的精神堡壘。這是一群文化精英共同堅守和鑄就的。他們(men) 用自己的智慧和行動,詮釋了中國知識分子的信念勇氣和精神價(jia) 值,他們(men) 教育救國,是一群不扛槍的戰士,在中國的教育史、文化史以至抗戰史中留下獨特而永不磨滅的印記,永遠值得後人仰望和銘記。
顧建平:
我第一次到雲(yun) 南是1993年,距今已經將近30年。30年間,我到雲(yun) 南不下50次。這些年來,雲(yun) 南從(cong) 城市麵貌、道路交通、旅遊服務、鄉(xiang) 村景觀、文化建設,到當地人的著裝服飾、精神麵貌、言語談吐等,都有了巨大的變化,雲(yun) 南的現代化建設與(yu) 全國同步,有些方麵甚至超前幾步,走在全國的前列。雲(yun) 南的發展有自己的特點,多民族文化、旅遊文化、茶文化都是閃閃發光的金字招牌。還有如西南聯大、紅色遺跡、香格裏拉、茶馬古道等,放到全國也是非常吸引眼球的。雲(yun) 南的發展,把經濟和文化結合起來,生態環保,可持續,促進社會(hui) 和諧,是五個(ge) 文明建設的樣板。
張者(重慶市作家協會(hui) 副主席。代表作品:《桃李》《零炮樓》《文化自白書(shu) 》等):
我來雲(yun) 南多次了。談起雲(yun) 南的變化,有變有不變。雲(yun) 南是全世界人民的旅遊目的地,這一點不能變,她不能變老也不能變小,她應該永遠保持著美麗(li) ,保持著她的魅力。當然,在城市化進程中,每一個(ge) 城市都在變。雲(yun) 南的城市肯定是有變化的,這種變化是隨著全中國的城市化進程發生的,基礎設施有了極大的改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但在這種變化中,雲(yun) 南的靈魂還在,這尤其讓人驚喜和欣慰。麗(li) 江的古城還在,那些唱民謠的美麗(li) 姑娘還在;大理三月的好風光還在,美麗(li) 的香格裏拉還在;梅裏雪山還會(hui) 時不時地顯露出金色之頂,讓有緣人一睹光芒。雲(yun) 南是以不變而應萬(wan) 變,比如那美麗(li) 的雲(yun) 彩,總是多姿多彩卻又變幻無窮。所以雲(yun) 南是唯一的也是難得的。
如何看待雲(yun) 南的曆史資源和文化資源?
譚旭東(dong) (上海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魯迅文學獎獲得者。代表作品:童詩集、新詩集《母親(qin) 與(yu) 孩子的歌》《夏天的水果夢》等,文學理論批評著作《重繪中國兒(er) 童文學地圖》《尋找批評的空間》等):
我之前也來過雲(yun) 南,感覺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我主要是做理論研究和人才培養(yang) ,創作是我的業(ye) 餘(yu) 愛好。很慶幸的是,我有三位碩士生和博士生是來自雲(yun) 南的。來到雲(yun) 南采風以後,我感覺這裏有壯美而不乏秀麗(li) 的山河,有五彩斑斕的地方文化,豐(feng) 富的民俗文化和民族風情,這些給我很多創作啟示。實地考察能直接提供豐(feng) 富的創作素材,我覺得雲(yun) 南既可以讓我寫(xie) 出優(you) 美的詩篇,也可以寫(xie) 出抒情的散文,還可以寫(xie) 出幻想聯翩的童話,這次采風可能會(hui) 變成我業(ye) 餘(yu) 創作的一個(ge) 新引擎。
無論是創作還是理論研究,都離不開生活,離不開自己熱愛的土地和家園,雲(yun) 南是中華大家園的一部分,雲(yun) 南的曆史文化也是中華曆史文化的璀璨部分,我堅信隨著對雲(yun) 南了解的深入,會(hui) 對她產(chan) 生更深沉的迷戀和熱愛。
張者:
雲(yun) 南的曆史資源和文化資源都很豐(feng) 厚。總結起來有“一文一武”。“一文”就是著名的西南聯大,“一武”就是雲(yun) 南講武堂。
當年,西南聯大師生一邊跑警報,一邊做學問,完成學業(ye) 。他們(men) 不時仰望著天空防著敵人的飛機轟炸,不時低頭看著書(shu) 本。他們(men) 抬頭看的其實不僅(jin) 僅(jin) 是敵人的飛機,他們(men) 誌存高遠,想的是民族的未來。當他們(men) 低頭時,他們(men) 又回到了現實,必須認真學習(xi) ,做好自己的學問。他們(men) 心中充滿了對敵人的仇恨,同時又是樂(le) 觀和豁達的,這從(cong) 跑警報中可見一斑。不叫“逃警報”也不叫“躲警報”,就叫“跑警報”。不“躲避”也不“逃遁”。邊“跑”邊望天,邊“跑”邊看書(shu) 。那種緊張中透出的從(cong) 容風度是對敵人最大的輕蔑。多年後,從(cong) 這些“跑警報”的師生中走出了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8位“兩(liang) 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5位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170多位院士……
雲(yun) 南陸軍(jun) 講武堂從(cong) 1909年開辦到1935年停辦,在26年辦學曆程中,共培養(yang) 學員近萬(wan) 名。從(cong) 雲(yun) 南陸軍(jun) 講武堂走出的將軍(jun) 數以百計,共和國的兩(liang) 位元帥朱德、葉劍英都畢業(ye) 於(yu) 雲(yun) 南陸軍(jun) 講武堂。
麵對如此豐(feng) 富的曆史資源和文化資源,中國作家應當好好挖掘、利用。
範穩(雲(yun) 南省作家協會(hui) 主席,雲(yun) 南省文聯副主席。代表作品:“藏地三部曲”、《吾血吾土》《重慶之眼》《太陽轉身》等。曾獲多個(ge) 國內(nei) 重要文學獎項):
雲(yun) 南是一個(ge) 文化資源和曆史資源豐(feng) 富的多民族大省,擁有25個(ge) 少數民族和燦爛的曆史文化。作家對精品力作的追求不僅(jin) 是社會(hui) 的需要,也是我們(men) 的責任和使命。雲(yun) 南省作家協會(hui) 希望每一個(ge) 民族都擁有自己的傳(chuan) 世作品,尤其要鼓勵這些少數民族作家書(shu) 寫(xie) 傳(chuan) 承本民族文化的文學作品。
由於(yu) 雲(yun) 南民族文學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培養(yang) 少數民族作家需要時間,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們(men) 從(cong) 大山走出來許多少數民族作家,但他們(men) 的知識構架和文學基礎相比文化發達地區有較大差距,不過也可通過後天的努力來彌補。這次我們(men) 請全國優(you) 秀的作家,在蒙自指導本地作家並進行交流,受到了廣大基層作家們(men) 的熱烈歡迎,從(cong) 而也潛移默化地讓他們(men) 朝著文學的殿堂又邁進一步。
助讀: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考察雲(yun) 南時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講好“聶耳和國歌的故事”“西南聯大教育救國的故事”“聞一多‘最後的演講’舍生取義(yi) 的故事”“‘紮西會(hui) 議推動中國革命走向勝利新階段’的故事”“中央紅軍(jun) 巧渡金沙江的故事”五個(ge) 故事。
在本次活動啟動儀(yi) 式上,省委宣傳(chuan) 部相關(guan) 領導表示,希望通過各位作家的生花妙筆、敏銳洞察,更加深入地發現和挖掘雲(yun) 南“五個(ge) 故事”背後的深刻內(nei) 涵,為(wei) 黨(dang) 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良好氛圍。
如何挖掘“五個(ge) 故事”背後的精神,實現雲(yun) 南文學創作的高質量發展?
徐劍(中國報告文學學會(hui) 會(hui) 長,魯迅文學獎、五個(ge) 一工程獎獲得者。代表作品:長篇報告文學《天曉—1921》《大國長劍》,長篇小說《導彈旅長》,散文集《歲月之河》等):
我是雲(yun) 南人民的兒(er) 子。我16歲從(cong) 雲(yun) 南去到北京,61歲退休又回來。我對這片土地充滿了感情。雲(yun) 南文化有很強的包容性,於(yu) 是就有了西南聯大的奇跡。這一次和作家朋友們(men) 一同探究雲(yun) 南、鑒賞雲(yun) 南,有了新的收獲和啟發。
我剛走進西南聯大紀念館的時候,情不自禁地哽咽,淚水止不住地往下流。不是因為(wei) 淚點低,而是我看到了一個(ge) 多難的中國,特別是我在聞一多先生的詩歌中看到“南渡北遷”幾個(ge) 字的時候。在那種烽火連天的惡劣環境下,有一波莘莘學子從(cong) 北方撤往南方執著追求。那段曆史賦予雲(yun) 南的,是災難,也是厚愛。它聚集了中國所有學界的精英,他們(men) 給予了雲(yun) 南最大的饋贈。在那個(ge) 苦難的年代,這批精英給雲(yun) 南帶來了八年教育九千學子。即便是離開了的大師,也把文墨和治學精神留給了雲(yun) 南。
我作為(wei) 一個(ge) 土生土長的雲(yun) 南作家,感覺寫(xie) 實作家們(men) 挖掘雲(yun) 南故事還遠遠不夠。特別是西南聯大的故事,它送給了雲(yun) 南人民一份教育的厚禮。那些大師把自己的青春、理想、抱負、家國情懷獻給了雲(yun) 南。他們(men) 一邊躲避轟炸一邊堅持教學,在那種惡劣的環境下竟然走出了那麽(me) 多的大師級人物,包括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李政道,“兩(liang) 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鄧稼先。大師精神是大家精神,是留給中國所有作家的精神。
雲(yun) 南不乏好作家和好作品,缺的是廣泛宣傳(chuan) 和包裝。雖然我們(men) 地處西南邊陲,但我們(men) 要有大格局、廣視野、家國情懷和國家意識,並且要動員各方力量努力,從(cong) 雲(yun) 貴高原走向文學高峰。
關(guan) 仁山:
如何利用好“五個(ge) 故事”的資源,創作出文學藝術精品來鼓舞社會(hui) 是值得深思的。雲(yun) 南在生態文明建設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方麵都走在前列,如今,“七彩雲(yun) 南”的口號已經打出去了,但對於(yu) “七彩雲(yun) 南”的內(nei) 涵還有待深入挖掘。西南聯大的故事雖然已經拍成了一些影視作品,但還遠遠不夠。對於(yu) 西南聯大時期的相關(guan) 人物應進一步深入挖掘細節,講述好他們(men) 從(cong) 抗戰到新中國成立後這段時期波瀾壯闊的故事。我們(men) 也不能就這個(ge) 階段看這個(ge) 階段的事,應站在曆史長河中來考察。“五個(ge) 故事”的精神,與(yu) 今天在民族複興(xing) 中中國人砥礪奮進的精神是一脈相承的。在新時代,我們(men) 既需要藝術表達,也需要真實表達,並且要站在一定高度。
範穩:
西南聯大不僅(jin) 是雲(yun) 南的一筆寶貴文化遺產(chan) ,也是全民族甚至是全世界的珍貴財富。它影響深遠,學子遍布世界各地。挖掘這筆偉(wei) 大的遺產(chan) ,學習(xi) 整理並精彩呈現不僅(jin) 僅(jin) 是雲(yun) 南作家的使命,而應該是全世界作家的共同責任。雲(yun) 南的文學、戲劇、歌舞、繪畫、書(shu) 法等各個(ge) 領域的藝術家為(wei) 西南聯大故事挖掘和呈現做了很多工作,也為(wei) 偉(wei) 大的題材奉獻了智慧和力量。這次采風活動讓西南聯大通過文學形式廣為(wei) 人知,是弘揚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有益探索。
站在作家的角度,請您談談如何講好雲(yun) 南故事,書(shu) 寫(xie) 新時代山鄉(xiang) 巨變?
顧建平:
我對雲(yun) 南文學現狀的整體(ti) 判斷,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hui) 上講話所強調的,在文藝創作方麵,也存在著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新時期文學四十餘(yu) 年裏,產(chan) 生了眾(zhong) 多優(you) 秀的作家,發表、出版了一係列優(you) 秀的作品。我與(yu) 雲(yun) 南文學界有很深的淵源,與(yu) 李喬(qiao) 先生以下的幾代雲(yun) 南作家都有交集,也是他們(men) 代表性作品的編輯或出版人。當前,中國作家協會(hui) 正在積極推進“新時代山鄉(xiang) 巨變創作計劃”“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等文學項目,為(wei) 新時代山鄉(xiang) 鑄魂,讓我國的文學從(cong) “高原”向“高峰”攀登。建議雲(yun) 南的作家們(men) 一邊寫(xie) 作一邊思考,不斷校正方向,方向比速度更重要。節製自己的才華,養(yang) 精蓄銳厚積薄發,用自己多年的訓練、思考和勤奮,書(shu) 寫(xie) 新時代雲(yun) 南的山鄉(xiang) 巨變、都市巨變、人與(yu) 環境的巨變,讓自己從(cong) 優(you) 秀走向卓越,勇攀文學新高峰。
範穩:
我曾經以為(wei) 滄海變桑田需要一千年、一萬(wan) 年,而現在隻需要幾年的時間就能感受到變化。這種巨變隻可能在這個(ge) 偉(wei) 大的時代實現。文學創作要有時間和空間的距離感,如果匆忙創作,就有可能失之偏頗。盡管如此,我們(men) 的作家在現場記錄時代脈搏,將這段曆史真實生動地保存下來,今後人們(men) 也可以通過這些文學作品,了解到我們(men) 當下的生活麵貌。我們(men) 應該努力打造與(yu) 時代同步,既有時代特色、曆史真實又有文學價(jia) 值的精品力作。
徐劍:
雲(yun) 南努力建設麵向南亞(ya) 東(dong) 南亞(ya) 輻射中心,國家對雲(yun) 南寄予了很大希望。改革開放時期,當我們(men) 打通了鐵路、公路通道後,預示著打開了雲(yun) 南麵向世界發展的機遇和更大天地。
我很想寫(xie) 一條路——滇越鐵路;我很想寫(xie) 一個(ge) 點,就是西南聯大的點。這片文學的厚土,造就了雲(yun) 南文學的多樣性,不僅(jin) 僅(jin) 是曆史、地域、民族、風情的,還是世界的。雲(yun) 南的資源稟賦極好,特別是生態資源,物種的多樣性也是世界絕無僅(jin) 有的。我們(men) 可以向滇南發展,以滇越鐵路為(wei) 基礎,打造米軌國家公園,帶動整個(ge) 滇越鐵路的文化和書(shu) 寫(xie) 。其實在雲(yun) 南,類似這種旅遊資源比比皆是。還有西南聯大大師們(men) 的精神和文化氣質也令人神往。
雲(yun) 南是我的故鄉(xiang) ,雲(yun) 南的土地是一塊聖地。它有很多可以縱橫的文學天地和疆域。雲(yun) 南的作家是幸運的,我作為(wei) 雲(yun) 南人民的兒(er) 子也是幸運的。高黎貢山、三江並流、滇越鐵路、中老鐵路等都可以寫(xie) 出好的作品。我將重新從(cong) 這裏啟航,書(shu) 寫(xie) 更美好的雲(yun) 南!
雲(yun) 嶺先鋒全媒體(ti) 記者 吳麗(li) 楊錫暢 馬蕭
(除署名外,本文圖片均由記者楊錫暢攝)
視頻拍攝:馬蕭
視頻剪輯:楊錫暢
來源:雲(yun) 嶺先鋒
編輯:王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