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訴說曆史 中外“Z世代”青年打卡“何以中國”
中新網上海8月16日電 (高誌苗 張亨偉(wei) )1998年出生的“Z世代”青年度延結束西安旅程後又走進上海博物館“何以中國”展覽,在這裏她又收獲了一份來自中國曆史的“驚喜”。
來自韓國的她告訴中新網記者,最近對中國曆史有了濃厚興(xing) 趣。“不久前,我到西安看了兵馬俑,今天又看了夏商周的曆史。真正有趣的是,盡管曆史悠久但也可以看到那個(ge) 時代的發展,能夠見到至今為(wei) 止從(cong) 未見過的在河南發現的古代遺址,感到非常高興(xing) 。”
作為(wei) 上海博物館“何以中國”文物考古大展係列首展,“宅茲(zi) 中國——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日前在上海開幕。本次展覽由上海市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指導,上海博物館、河南博物館院主辦,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20家文博單位共同參與(yu) ,以此拉開上海博物館與(yu) 國內(nei) 考古大省合作舉(ju) 辦“何以中國”文物考古大展係列的序幕。
用考古發現講好中國故事,來自孟加拉國的留學生陽光(Mitu Poddar)用“驚奇”來描述看完展覽的心情。“這個(ge) 展覽讓我感覺就像是行走在那段曆史之中,一些有趣的文物真的讓人歎為(wei) 觀止。我會(hui) 推薦朋友至少來看一次這個(ge) 展覽。”
就讀於(yu) 上海交通大學媒體(ti) 與(yu) 傳(chuan) 播學院的白俄羅斯女孩夏瀾(Valeryia Sazanava)則在展覽中來了場“尋夢之旅”。“因為(wei) 小時候被一些來自中國的故事深深吸引,牛郎織女、草船借箭之類的,所以對中國曆史很有興(xing) 趣。這個(ge) 展覽也是講中國曆史的,會(hui) 讓我有一種探尋之前在中國大地上發生的秘密的感覺。”夏瀾說。
複旦大學新聞學院廣播電視學專(zhuan) 業(ye) 的大四學生吳昊對卜骨的展品(甲骨文)印象深刻,“對於(yu) 曆史的認知可以更好地幫助我們(men) 理解當今的中國文化和中國政治製度。這樣的展覽不僅(jin) 有科普的作用,也能增加文化自信。”
來自緬甸的魏梅花一邊看展一邊給印象深刻的展品拍照,通過專(zhuan) 業(ye) 人員講解,對中國曆史不太了解的她有了新的認知。“每個(ge) 文物背後都是有故事的,這些器具很多看似樣貌相似,但了解它們(men) 背後的故事後,覺得每個(ge) 都很特別。”
在上海博物館副館長陳傑看來,每個(ge) 人都可以從(cong) 展覽中獲得關(guan) 於(yu) 中國過去的知識,很多展品也曾在中國曆史教科書(shu) 中出現。“我們(men) 通過場景重組,實際上可以勾連起關(guan) 於(yu) 過去的知識積累。這個(ge) 展覽實際上它可以不斷加深參觀者對於(yu) 曆史的感受,關(guan) 於(yu) 曆史認同,是沒有距離也沒有哪個(ge) 固定群體(ti) 的概念。”(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