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從《星漢燦爛》看古偶劇的“燦爛”與“黯淡”

發布時間:2022-08-18 11:32:00來源: 光明網-文藝評論頻道

  作者:楊慧

  古偶劇,作為(wei) 古裝劇和偶像劇的融合類型,將兩(liang) 種影視美學風格進行有機融合,進而形成了一種高度商業(ye) 化與(yu) 年輕化的電視劇品類,常年在電視劇收視排行榜中占據一席之地。近期,又一部古偶劇《星漢燦爛》(包括其下部《月升滄海》)正在播出,先有《夢華錄》熱播在前,後有《沉香如屑》等一眾(zhong) 古偶劇接踵而至,《星漢燦爛》位居其中,顯示出了頗多古偶劇的共性。

  從(cong) 主題來看,《星漢燦爛》是一部擁有古代外表、現代內(nei) 核的灰姑娘童話“變奏曲”——灰姑娘隻有遇到王子才會(hui) 被拯救。此外,該劇沿襲了古偶劇常見的“瑪麗(li) 蘇”人設,即女主隻有一位“王子”守護遠遠不夠。劇中,多位優(you) 秀適齡男士向程少商示好並展開追求,甚至出現了當麵較勁吃醋的“修羅場”,為(wei) 劇情增添了幾分輕喜劇調性。相比童話故事裏等待“拯救”的灰姑娘和公主,女主角程少商是個(ge) 講究平等、尊重、自由的女性,她積極追愛且富有主見。這樣的設定符合近年觀眾(zhong) 對女性角色的寄望與(yu) 要求:愛情可貴,獨立自強也不可或缺。

  《星漢燦爛》的原作小說與(yu)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係同一作者,因此,該劇也延續了對內(nei) 宅紛擾的描寫(xie) 。不同的是,《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對宅鬥進行了細膩的描繪,《星漢燦爛》則放大了“家”的元素和比重,將家庭故事從(cong) 情節型變為(wei) 情緒型,並貢獻出兩(liang) 大看點。其一為(wei) 該劇製造了喜劇包袱。如程家祖母大呼小叫的誇張表達,給觀眾(zhong) 提供了無數表情包。其二是建構了全劇最虐心的段落,即程少商與(yu) 母親(qin) 之間的矛盾。劇中家庭成員的矛盾設定不夠充分,人物設定較為(wei) 單薄,但都被人物的情緒張力所掩蓋。

  家國權謀也是古偶劇常見的主題之一。《星漢燦爛》對宮廷朝堂的呈現不少,但都給人一種“東(dong) 宮娘娘烙大餅,西宮娘娘剝大蔥”的兒(er) 戲感:皇帝的日理萬(wan) 機大都停留在台詞上,後宮一後一妃無比和睦,文修君對皇後的咄咄相逼和越妃宴席的唇槍舌劍,無論從(cong) 哪個(ge) 角度來看都是不可思議的劇情。但同樣由於(yu) 有足夠的情緒張力,反而成為(wei) 讓人拍手稱快的看點。

  古偶劇通過古風景觀讓愛情擁有更大布景、讓青春擁有更大格局。但這些作品的觀眾(zhong) 定位往往以低齡人群為(wei) 主,因此在呈現家庭矛盾、政治衝(chong) 突甚至時代背景時予以幼稚化想象,將纏綿的愛情與(yu) 人物的成長故事相結合,給觀眾(zhong) 帶來較強的“爽感”體(ti) 驗和情緒宣泄出口。因此,這也造成了古偶劇作為(wei) 一種文化產(chan) 品,往往消遣價(jia) 值濃重但藝術價(jia) 值不足,娛樂(le) 功能發達但文化功能欠缺。

  浪漫化、傳(chuan) 奇化的故事風格並非沒有可取之處,但是一味追求“發糖”“虐心”“爽感”等情緒,而放棄故事情節本身的嚴(yan) 謹邏輯,是古偶劇常見的問題。此外,古偶劇服化道和置景以中國古代社會(hui) 為(wei) 藍本,劇集的觀眾(zhong) 緣跟該劇對古代中國社會(hui) 的想象和呈現密切相關(guan) ,哪怕是架空設定,其中也不乏借鑒於(yu) 曆史的服飾與(yu) 建築、禮儀(yi) 與(yu) 製度等元素。就大部分古偶劇而言,曆史文化仍然是一種“缺席的在場”。作為(wei) 一種與(yu) 年輕人對話較多的類型劇,如何在提供消遣的同時,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從(cong) 而提升藝術品質、更好地服務觀眾(zhong) ,是當下許多古偶劇有待探索的命題。

  (作者係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文化產(chan) 業(ye) 係講師)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