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票房超去年同期 市場信心逐漸恢複——電影業探索高質量發展路徑觀察

發布時間:2022-08-18 15:10:00來源: 經濟參考報

 

  73.82億(yi) 元!截至8月13日,我國2022年暑期檔票房超過2021年暑期檔總票房。近年來,受疫情等因素影響,全球電影行業(ye) 遭受衝(chong) 擊。為(wei) 加快我國電影行業(ye) 回暖,中央到地方相繼推出一係列紓困和扶持政策措施。電影業(ye) 在統籌疫情防控的同時有哪些創新和突破?《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多位業(ye) 內(nei) 人士、相關(guan) 專(zhuan) 家,探尋電影業(ye) 高質量發展路徑。

  暑期檔回暖為(wei) 市場注入“強心劑”

  《獨行月球》《人生大事》《神探大戰》《明日戰記》《侏羅紀世界3》……這個(ge) 暑期,北京市民戴魁已經走入影院觀看了5部影片。“明顯感覺買(mai) 票的人比去年暑期多了許多。”戴魁說,在嚴(yan) 格執行疫情防控措施的背景下,很多電影院的上座率依然可觀。

  現實題材片、科幻片、愛情片、動畫片……2022年暑期檔,10餘(yu) 部多類型影片相繼上映,為(wei) 觀眾(zhong) 提供了多樣的觀影選擇。國家電影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13日16時38分,我國2022年暑期檔票房達73.82億(yi) 元,超過2021年暑期檔73.81億(yi) 元的票房成績,電影市場恢複勢頭良好。

  “今年暑期檔票房給電影業(ye) 注入了一針‘強心劑’。”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yu) 傳(chuan) 媒學院影視傳(chuan) 媒係係主任陳剛表示,科幻片《獨行月球》、溫情現實題材片《人生大事》、藝術片《隱入塵煙》等影片的市場表現,從(cong) 不同側(ce) 麵給了電影業(ye) 信心。

  移動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網絡視聽平台正悄然改變著觀眾(zhong) 的觀影習(xi) 慣,疊加疫情影響,電影觀眾(zhong) 線下觀影頻率受到影響。如何讓觀眾(zhong) 走回影院,成為(wei) 電影人麵臨(lin) 的重要課題。

  “電影是漫長的旅程,由電影人拿起第一支接力棒奔跑至最後一程,但它卻隻有在將接力棒遞交給觀眾(zhong) 的瞬間,才能真正完成自己的誕生。”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hui) 相關(guan) 負責人說。

  8月12日至8月21日,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11個(ge) 展映單元推出130餘(yu) 部中外影片,目前,展映影片受到觀眾(zhong) 熱捧。“北京國際電影節放映活動和暑期檔票房反映出觀眾(zhong) 對電影消費、電影娛樂(le) 以及電影帶來的精神熏陶還是有很強烈的期待。”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李道新表示,這是一個(ge) 好的信號,證明盡管遭遇低穀,但中國電影人還是在努力地思考電影業(ye) 該如何轉型,電影創作該如何更好地與(yu) 觀眾(zhong) 結合。

  轉型後的良好反響也讓電影業(ye) 有了扭轉低穀局麵的信心。據燈塔專(zhuan) 業(ye) 版影院營業(ye) 地圖顯示,截至8月15日,全國營業(ye) 影院總數10053家,全國影院營業(ye) 率81.5%(有票房上報的影院)。燈塔專(zhuan) 業(ye) 版分析師陳晉表示,今年暑期檔票房相較去年會(hui) 有明顯漲幅,扭轉上半年市場下行的頹勢,給市場和觀眾(zhong) 恢複信心,“我們(men) 期待複蘇的勢頭能不斷延續”。

  求新求變 電影業(ye) 展現發展韌性

  為(wei) 加快我國電影行業(ye) 回暖,中央到地方出台了多項政策,為(wei) 電影市場紓困。

  國務院5月印發的《紮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提出,文化、體(ti) 育和娛樂(le) 業(ye) 等7個(ge) 行業(ye) 企業(ye) ,納入按月全額退還增量留抵稅額、一次性全額退還存量留抵稅額政策範圍。國家電影局近日推出一係列針對電影業(ye) 的促消費措施,包括開展2022年電影惠民消費季,聯合多家電影票務平台發放共計1億(yi) 元觀影消費券等。北京、浙江、海南、山東(dong) 等地也推出房租減免、消費券發放等助企紓困政策,上海、湖北等地通過直接補助電影院的方式提振行業(ye) 信心。

  國家電影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電影總票房達472.58億(yi) 元,其中國產(chan) 電影票房為(wei) 399.27億(yi) 元,占總票房的84.49%。銀幕總數達到82248塊,全年總票房和銀幕總數繼續保持全球第一。

  “經過多年努力,中國形成了世界第一大電影市場,中國電影人經受了考驗,付出了巨大努力。”李道新說。

  經過三年的挑戰與(yu) 衝(chong) 擊,電影從(cong) 業(ye) 者普遍認識到,優(you) 質內(nei) 容是市場發展的關(guan) 鍵。疫情下,中國電影人堅持守正創新,創作出豐(feng) 富多樣的中國故事,積極推動技術自主創新和工業(ye) 結構升級,促進電影文化、藝術與(yu) 科技的深度融合,在危機中彰顯了強勁韌性。《長津湖》《1921》《中國醫生》《你好,李煥英》《刺殺小說家》《獨行月球》等一批影片受到關(guan) 注。

  “近年來,我國主旋律題材電影探索越來越多元化,使用更令觀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更符合電影規律的方式去傳(chuan) 遞主流價(jia) 值、主流文化。”陳剛表示,散點式的敘事視角、主觀化的視聽語言、穿插交錯的時空結構和蒙太奇剪輯,這些創新舉(ju) 措契合了當下年輕人跳躍式、片段感、碎片化的時空邏輯和視聽體(ti) 驗,拉近了主流大片與(yu) 當代青年觀眾(zhong) 之間的距離。

  《你好,李煥英》《我的姐姐》《人生大事》……近兩(liang) 年來,更多關(guan) 注現實、關(guan) 注社會(hui) 、關(guan) 注普通人命運和境遇的影片出現在大銀幕上,家庭的喜怒哀樂(le) 構成氣象萬(wan) 千的生活圖景。

  “疫情影響下,一批現實主義(yi) 作品的出現其實是跟觀眾(zhong) 的社會(hui) 心理相吻合的。在這樣一個(ge) 特殊的語境之下,關(guan) 注普通人命運、情感的影片更能引發大家共鳴。”中國電影家協會(hui) 副主席、清華大學教授尹鴻說。

  首次大規模使用虛擬拍攝技術的《刺殺小說家》、借助數字化視效技術搭建虛擬場景的《白蛇傳(chuan) ·情》、全片近2000個(ge) 特效鏡頭的《獨行月球》……電影內(nei) 容創新離不開科學技術的發展,中國由電影大國邁向電影強國需要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堅實的工業(ye) 體(ti) 係作支撐。尹鴻表示,近年來中國電影工業(ye) 化水準、製作水平、製作能力、製作規模都有所提升,特別是頭部電影應用新技術的能力、工業(ye) 化的水平提升明顯。

  正視挑戰和機遇

  從(cong) 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邁進

  在由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邁進的過程中,麵對機遇與(yu) 挑戰,中國電影人將如何守正創新,提升中國電影的原創力和國際影響力?

  《“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提出,2035年建成電影強國,中國電影實現高質量發展。北京市委副秘書(shu) 長、宣傳(chuan) 部副部長,北京廣播電視台黨(dang) 組書(shu) 記、台長,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hui) 副主席餘(yu) 俊生表示,未來五年,中國電影需要在戰略上謀篇布局,進一步明確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和路徑。

  “疫情給電影行業(ye) 造成巨大衝(chong) 擊,但不能阻擋我國電影行業(ye) 前進的步伐。中國電影仍處在黃金發展期,投資不會(hui) 離場,人才不會(hui) 離場,觀眾(zhong) 不會(hui) 離場。”保利影業(ye) 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衛強說。

  李衛強認為(wei) ,應該辯證地看待疫情對電影行業(ye) 的影響和衝(chong) 擊。影城院線運營困難、新建影院數量增速放緩、部分低效影院退出市場,但同時也倒逼影院做出努力與(yu) 改變。“優(you) 質影片供應不足、檔期過於(yu) 集中,但仍能看到有表現優(you) 異的影片提振信心,泡沫被擠掉,投資者、創作者也能夠投入更大精力研究內(nei) 容方向。”李衛強說。

  “管理機構還需加強對創作一線、生產(chan) 一線的服務,主動幫助企業(ye) 解決(jue) 困難,為(wei) 企業(ye) 創造更好的經濟文化環境。”尹鴻表示,當下國際經濟形勢還存在很多不確定性,要調動好行業(ye) 從(cong) 業(ye) 人員的能動作用,“人有信心、有活力,創新就能得到保障。”

  “中國電影在類型化探索上已經做了不少努力,但工業(ye) 科技與(yu) 藝術結合的原創力還有不足,未來需要在電影教育方麵加強對青年學生原創力和想象力的培養(yang) 。”陳剛說。

  業(ye) 內(nei) 人士還指出,隨著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中國電影處於(yu) 重要的曆史發展機遇期。為(wei) 適應國際形勢新變化和對外交流合作新需要,中國電影要堅持高點站位,樹立全球視野,切實增強國際競爭(zheng) 力。(記者 烏(wu) 夢達 楊淑君 李放)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