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金觀平:全方位提升企業創新能力
科技部、財政部近日聯合印發《企業(ye) 技術創新能力提升行動方案(2022—2023年)》,為(wei) 我國科技型企業(ye) 帶來重大利好。我國走創新驅動發展的道路,市場主體(ti) 必然要成為(wei) 創新主體(ti) 。強化企業(ye) 在科技創新方麵的主體(ti) 地位和主體(ti) 作用,是科技工作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去年我國全社會(hui) 研發投入達2.79萬(wan) 億(yi) 元,其中76%都由企業(ye) 貢獻。引導支持各類企業(ye) 將科技創新作為(wei) 核心競爭(zheng) 力,對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促進經濟穩定增長和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具體(ti) 來看,《方案》突出問題導向,強化精準施策,聚焦關(guan) 鍵環節提升企業(ye) 創新能力,可謂“缺什麽(me) 補什麽(me) ”。
歡迎企業(ye) 成為(wei) 科技創新決(jue) 策的主體(ti) 。引導支持企業(ye) 提升科技創新戰略規劃能力,強化從(cong) 企業(ye) 和產(chan) 業(ye) 實踐中凝練應用研究任務。下一步,企業(ye) 將擁有更多參與(yu) 國家層麵創新決(jue) 策的機會(hui) ,將成為(wei) 國家級科技項目的“出題人”。
支持企業(ye) 成為(wei) 集聚科技人才的主體(ti) 。國家科技人才計劃加強對企業(ye) 科技領軍(jun) 人才和重點領域創新團隊的支持,對符合條件的國有企業(ye) 科技人才實行特殊工資管理政策,開展校企、院企科研人員“雙聘”等流動機製試點。未來,隨著人才流動體(ti) 製機製障礙的進一步掃除和科技人才激勵機製的進一步加強,企業(ye) 必將成為(wei) 科技創新人才的集聚地。
引導企業(ye) 成為(wei) 提升創新能力的主體(ti) 。探索政府和社會(hui) 資本合作開展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對企業(ye) 投入基礎研究實行稅收優(you) 惠政策,通過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等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ye) 轉移轉化科技成果。隨著相關(guan) 強基礎、補短板政策的逐一落實,企業(ye) 將成為(wei) 我國科技創新的重要源泉。
幫助企業(ye) 成為(wei) 獲得創新資源的主體(ti) 。推動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普惠性政策“應享盡享”,形成各類企業(ye) “創新不問出身”的政策環境。建立金融支持科技創新體(ti) 係常態化工作協調機製,引導創投企業(ye) 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將服務企業(ye) 情況納入國家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台的評價(jia) 考核指標。
促進企業(ye) 成為(wei) 構建創新生態的主體(ti) 。支持企業(ye) 與(yu) 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一批新型研發機構,麵向重點行業(ye) 龍頭企業(ye) 征集技術產(chan) 品問題,組織中小企業(ye) “揭榜”。支持企業(ye) 建設海外科技創新中心、離岸創新創業(ye) 中心等基地,支持有條件的企業(ye) 牽頭成立產(chan) 業(ye) 創新領域的國際性社會(hui) 組織,參與(yu) 製定國際標準。
實現科技自立自強需要有力的科技創新體(ti) 製機製保障,期待政策早日落實,期待越來越多企業(ye) 成為(wei) 創新發展的探索者、組織者、引領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