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更豐富、更便捷、更“對味”的文化產品和服務
央視網消息:在今天(8月18日)上午舉(ju) 行的“中國這十年”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hui) 上,針對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記者提出的“在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建設、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麵主要做了哪些工作”這一問題,中央宣傳(chuan) 部副部長孫業(ye) 禮、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盧映川、廣電總局副局長孟冬分別作了回答。
文化產(chan) 品和服務更豐(feng) 富、更便捷、更“對味”
孫業(ye) 禮指出,這些年,我們(men) 持續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不斷完善覆蓋城鄉(xiang) 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努力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提供更豐(feng) 富、更便捷、更“對味”的文化產(chan) 品和服務。
重點推進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農(nong) 家書(shu) 屋、農(nong) 村電影放映等工程,使得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更加健全。截至2021年底,全國共有廣播電視播出機構2542個(ge) ,公共圖書(shu) 館3215個(ge) ,文化館3316個(ge) ,博物館6183個(ge) ,鄉(xiang) 鎮(街道)文化站4萬(wan) 多個(ge) ,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57萬(wan) 個(ge) ,農(nong) 家書(shu) 屋58萬(wan) 家。到目前為(wei) 止,實現了所有公共圖書(shu) 館、文化館、美術館、綜合文化站和大部分博物館免費開放。
建設國家公共文化雲(yun) 、智慧廣電、智慧圖書(shu) 館、智慧博物館、數字農(nong) 家書(shu) 屋等。2021年,全國公共圖書(shu) 館實際持證的讀者達到了1.03億(yi) 人,群眾(zhong) 文化機構服務人次8億(yi) 多,全國博物館舉(ju) 辦展覽36000場,教育活動32萬(wan) 場,接待觀眾(zhong) 近8億(yi) 人次,相關(guan) 網站網絡的瀏覽量41億(yi) 人次。
引導和鼓勵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公共文化設施運營和服務供給,形成多元化社會(hui) 化供給新模式。
公共文化服務從(cong) “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
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盧映川表示,過去十年,在初步實現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基礎上,我們(men) 的政策著眼點主要是放在提高文化服務的質量上,注重促進公共文化服務從(cong) “有沒有”向“好不好”來轉變。
過去十年,出台了《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公共圖書(shu) 館法》《博物館條例》等一批新的法規。同時,製定出台了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有關(guan) 標準,推動各地製定實施標準和相應的指導目錄,進一步明確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保障範圍,這些法規製度有力保障了公共文化服務的普及與(yu) 提升。
推進全麵深化改革,通過機製創新,進一步促進公共文化服務的活力增強和覆蓋麵的擴展。全國92%以上的縣級文化館、圖書(shu) 館建立了總分館製。圖書(shu) 館、文化館從(cong) 過去的6300個(ge) 左右到2021年達到了9.5萬(wan) 個(ge) ,極大地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務的效率,拓展了服務範圍。
始終把群眾(zhong) 文化活動作為(wei) 重點,持續加強和完善群眾(zhong) 文藝團隊的建設,目前全國現有群眾(zhong) 文化團隊的數量超過了45萬(wan) 個(ge) ,比2012年增加了50%。持續組織開展群眾(zhong) 廣泛歡迎的像群眾(zhong) 歌詠、廣場舞的展演,還有鄉(xiang) 村的“村晚”,打造專(zhuan) 屬於(yu) 群眾(zhong) 的文藝舞台,2022年春節期間全國的春晚示範展示活動線上線下累計參與(yu) 人次達到了1.18億(yi) ,這些文化活動都已經成為(wei) 群眾(zhong) 十分喜愛的品牌活動。
實施公共文化數字化項目,依托數字化技術手段進一步促進文化服務質量的提升。過去十年間,累計建設並提供給廣大讀者的數字資源總量達到了3844TB,大體(ti) 上相當於(yu) 增加了10個(ge) 省級圖書(shu) 館數字資源的總量,極大地增強了服務的便利性、可及性。
廣播電視公共服務取得了曆史性成就
廣電總局副局長孟冬介紹,十年來,廣播電視公共服務取得了曆史性成就,一是實現了“村村通”到“戶戶通”,二是推動了從(cong) “聽到看到”到“聽好看好”,三是加快了從(cong) “單一服務”到“綜合服務”。
截至2021年底,全國廣播電視節目的綜合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了99.48%和99.66%。
持續實施了一係列廣電惠民工程,切實保障人民群眾(zhong) 聽廣播、看電視的文化權益。目前,我們(men) 又在推進廣播電視“人人通”“終端通”“移動通”,讓人民群眾(zhong) 能夠隨時隨地享受到便捷的、高質量的廣播電視服務。
這十年,智慧廣電網絡平台、應急廣播體(ti) 係建設,在地方黨(dang) 委政府加強政策宣傳(chuan) 、防災救災等方麵發揮了積極作用。比如,疫情期間,遍布鄉(xiang) 村的應急廣播,通過方言土語將防疫知識送到了田間地頭,廣播電視的“空中課堂”實現了“停課不停學”。同時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行業(ye) 服務“三農(nong) ”、直播帶貨,推動了產(chan) 品變產(chan) 業(ye) 、流量變銷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