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張煒:講述“生命的訊息和秘密”

發布時間:2022-08-22 14:57:00來源: 齊魯晚報

  “人這一輩子就像一條河,到時候就得拐彎。”8月20日,作為(wei) “首屆山東(dong) 省全民閱讀大會(hui) 暨齊魯書(shu) 香節”的重要活動之一,著名作家張煒長篇小說《河灣》新書(shu) 分享會(hui) 在山東(dong) 書(shu) 城舉(ju) 行。《河灣》是張煒寫(xie) 作長河中的第23部長篇,他想在這部小說中盡可能多地講述“生命的秘密和訊息”。分享會(hui) 現場,張煒暢談了他對閱讀、好書(shu) 的理解。

  記者 師文靜

  積蓄更為(wei) 深刻的哲思

  花城出版社出版的《河灣》是作家張煒沉潛五年創作的最新長篇小說。小說講述主人公傅亦銜在體(ti) 麵的表層生活下追尋超脫凡俗的“異人”,在目睹好友的挫敗和戀人的蛻變後,獨自走向河灣重建生活的人生曆程。

  作為(wei) 半個(ge) 世紀以來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張煒始終保持著旺盛的創作力,關(guan) 注著他所生活和穿行的“半島”與(yu) 中國。在《河灣》這部小說中,“半島”仍然是小說人物流浪、尋覓、經營生活的地點:小說主人公的父輩們(men) 曾在“半島”的土地上奔走,小說以文學的方式發掘不被史書(shu) 記載的過往;而同一片土地上,人們(men) 仿佛站在當代生活的分岔路口上。《河灣》堪稱張煒長河式寫(xie) 作中的一處回旋迂曲的景觀,在河灣處沉澱激情,積蓄更為(wei) 深刻的哲思,從(cong) 往日轉折流向當下生活。

  《河灣》中,張煒悉心描繪了追求超脫凡俗的“高人”和“異人”,那麽(me) 什麽(me) 是“高人”?張煒說,“他們(men) 是難以遇到,也難以被複製和學習(xi) 的人,能夠在時代從(cong) 眾(zhong) 的潮流裏,脫離到一邊去過自己的生活。高人,最能夠擺脫潮流,最能夠活出自我,最能夠在各種各樣的熱情、語言、動作、思想以及強烈的誘惑衝(chong) 擊之下,回到自己的角落進行思考和判斷。”

  張煒還向讀者們(men) 分享了創作《河灣》的過程,在寫(xie) 作中,他關(guan) 掉了手機與(yu) 外界隔絕,寫(xie) 到頭發很長、胡子拉碴,因此還被朋友笑稱是“住在山洞裏”。張煒稱,提筆寫(xie) 這部長篇的初衷,是為(wei) 了盡可能地真實、準確記錄和再現自我生命河流裏的這一段:“你如果足夠樸實、足夠誠懇,你今天的生活和昨天的生活一定是不一樣的。《河灣》就是記錄我這些年來的主要思考和經曆。我們(men) 為(wei) 什麽(me) 要閱讀和思考?就是因為(wei) 我們(men) 珍視生命,不願意無意義(yi) 、廉價(jia) 地度一天天的生活,我們(men) 要跟最有意義(yi) 的生命去對話,去尋找最能夠吸引我們(men) 的生命奧秘。”

  書(shu) 是豐(feng) 富的生命礦場

  借由《河灣》的創作體(ti) 會(hui) 和思考,張煒再次談到“我們(men) 為(wei) 什麽(me) 要讀書(shu) ”“好書(shu) 應該是什麽(me) 樣的”等問題。

  張煒說,講到人和書(shu) 的關(guan) 係,實際上每一個(ge) 人就是一本大書(shu) ,一本由好多章節結構起來的書(shu) ,而不同的書(shu) 的表達和外在形式都不一樣,有時候一些人一生沉默、話語很少,但同樣是一部豐(feng) 富的大書(shu) ,隻是我們(men) 沒有讀懂或沒有更多機會(hui) 和其交流;和書(shu) 的交流,其實就是和生命的交流、和人交流,最有魅力的是人,最有魅力的也是書(shu) 。“讀書(shu) 是不得了的一個(ge) 事情,書(shu) 不是一個(ge) 簡單的娛樂(le) 品,它不是我們(men) 生活中一般意義(yi) 上的事物,在我眼裏,書(shu) 簡直就是一個(ge) 奧秘無窮的關(guan) 於(yu) 生命秘密的堆積,是信息的堆積、消息的堆積,是最能夠吸引你生活下去的最豐(feng) 富的生命礦場。”

  那麽(me) 什麽(me) 是好書(shu) ?張煒說,“哪一本書(shu) 透露的生命接縫處很難表達的隱秘越多,它就是好書(shu) 。隱秘不是簡單的隱私,是一個(ge) 人對愛、權力和金錢等事物的看法,是他如何對待既不可忍受又歡樂(le) 無比的生活。而哪一本書(shu) 在講大同小異的從(cong) 眾(zhong) 的故事,它就是平庸的書(shu) 。”

  張煒說,好書(shu) 是很難遇到的,有多少書(shu) 是令你驚訝、感慨、如饑似渴害怕讀完的?有那種閱讀嗎?很難很難。“人們(men) 孜孜追尋好書(shu) 的目的是什麽(me) ?一部書(shu) 最大的主人公就是作者,讀書(shu) 的最終目的就是為(wei) 了企及那個(ge) 在現實中夠不著的卓越的‘高人’,強拉硬拽地要和他交朋友、要和他相處、要和他一起生活,這才過癮、才有意義(yi) 。如果我一生寫(xie) 出了這樣一本書(shu) ,我覺得也值得了。《河灣》是我第23次以長篇的形式作出的努力,去書(shu) 寫(xie) 盡可能多的生命秘密,希望讀者會(hui) 覺得有意義(yi) ,不會(hui) 浪費時間。”

  文學有能力大於(yu) 生活

  《河灣》新書(shu) 分享會(hui) 上,山東(dong) 大學文學院教授馬兵指出,《河灣》關(guan) 注著一種極具代表性的現代性征候:“倦怠”,並不懈地追問:造成這種忙碌而不幸福的狀態的原因是什麽(me) ?擺脫“倦怠”如何可能?

  山東(dong) 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顧廣梅用“舉(ju) 重若輕”來概括小說《河灣》的氣質,認為(wei) 它用極輕的筆觸書(shu) 寫(xie) 時代中每個(ge) 個(ge) 體(ti) 的生命經驗,這些個(ge) 體(ti) 經驗又匯成極重極大的整體(ti) 精神的氣象,在這個(ge) 意義(yi) 上,生活無處不是“河灣”,現代人的心之所至即是河灣;《河灣》證明了“文學有能力大於(yu) 生活”。對於(yu) 《河灣》的獨特魅力,顧廣梅稱:“《河灣》的文字呈現兩(liang) 極的藝術張力,一種是強大的、理性的、哲學高度的氣息;一種是激情澎湃、血肉豐(feng) 滿的,來自凡俗肉身,可以用我們(men) 的呼吸與(yu) 之打通的生命實感,比如痛苦的、焦灼的、倦怠感的東(dong) 西。我們(men) 每一個(ge) 讀者都會(hui) 被這部小說的藝術力量、文學力量召喚到場,我們(men) 突然發現,它竟然有力量匯集了一個(ge) 時代,把我們(men) 所有人的心匯集到一起,這是大作家才有的書(shu) 寫(xie) 能力和寫(xie) 作魅力。”

  山東(dong) 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趙月斌認為(wei) ,《河灣》貌似是一部個(ge) 人的成長史、精神史和心靈史,記錄和預言的實則是時代的變遷,張煒小說的主人公在時代的巨變中,永遠在用青春的狀態思考、生長,尋找適合自我生長的安身之地。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