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鄱陽湖抗旱記

發布時間:2022-08-22 15:28:00來源: 新華社

  今年6月下旬以來,江西持續高溫少雨,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水位持續走低。

  位於(yu) 江西廬山市的星子站是鄱陽湖標誌性水文站,水文站負責人劉琨和同事每天都關(guan) 注著水位的變化。

  8月19日,鄱陽湖星子站跌破10米低枯水位;8月20日10時,星子站水位降至9.76米,不到曆史最高水位22.63米的一半。

  在星子水文站不遠處的落星墩,是鄱陽湖中的一處地標。如今已經水落墩出,大片草洲取代了往日的湖麵。

  在鄱陽湖另一處地標——永修縣吳城鎮“水上公路”,如今湖水退去,公路兩(liang) 側(ce) 草洲茂盛,“水上公路”變身“草原之路”。

  江西是全國13個(ge) 糧食主產(chan) 省之一,而環鄱陽湖地區是江西的糧食主產(chan) 區。受持續高溫、降水偏少影響,鄱陽湖水位持續下降,環湖地區已出現旱情。

  眼下正是中稻的灌漿抽穗期,稻田能不能“喝飽”水決(jue) 定著今年的水稻產(chan) 量。最近幾天,72歲的種糧戶楊清水冒著炎炎烈日到處奔走,為(wei) 自家的10多畝(mu) 稻田尋找灌溉水源。

  同樣為(wei) 水犯愁的,還有湖對岸的種糧大戶曹黎明。他今年種了190畝(mu) 田,田間割完一茬的再生稻現在正抽出新葉,也需要及時補水。

  曹黎明的農(nong) 田距離鄱陽湖本不到1公裏,但此時的鄱陽湖水麵“後退”了約300米。往日煙波浩渺的景象不再,露出成片的草洲和一條河道。

  當地政府組織人員花5天時間挖了一條水渠,8台抽水機日夜不停運轉,保障湖邊農(nong) 田的灌溉用水。

  湖水抽到水渠,經提灌進入灌溉渠,再從(cong) 灌溉渠抽到農(nong) 田中。幾經周折,曹黎明家種植的水稻才能“喝上水”。

  算上開挖溝渠的成本,購買(mai) 水泵、管道的費用和抽水泵運轉產(chan) 生的電費等,種糧大戶們(men) 的種糧成本相比往年增加了不少。即便糧食收成不受影響,今年種糧的收益也會(hui) 減少。

  記者從(cong) 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了解到,截至8月19日,此輪旱情已造成全省220.4萬(wan) 人受災,農(nong) 作物受災麵積247.4千公頃,絕收19.5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達17.3億(yi) 元。

  麵對旱情,各地幹部群眾(zhong) 千方百計抗旱保豐(feng) 收,開挖水渠、架設水泵、打機井、人工增雨……在環鄱陽湖地區,抗旱忙碌的場景隨處可見。

  緊鄰修河的三角鄉(xiang) 是江西省永修縣的產(chan) 糧大鄉(xiang) 。由於(yu) 修河水位下降,鄉(xiang) 裏一個(ge) 大型提灌站的取水口離水麵有三四十米遠,沒辦法取到水。當地幹部組織2台挖機連夜新挖了一段取水渠,保障了灌區內(nei) 5萬(wan) 多畝(mu) 農(nong) 田的用水。

  作為(wei) 國際重要濕地,鄱陽湖也是眾(zhong) 多候鳥和水生生物的家園。為(wei) 防止被稱為(wei) “水中大熊貓”的江豚因鄱陽湖水位降低而擱淺,沿湖漁政部門和江豚巡護隊加強了湖區的巡護力度。

  據了解,目前漁政部門尚未接到江豚擱淺死亡的報告,鄱陽湖提前進入枯水期對候鳥和其他水生生物帶來的影響也有待進一步評估。

  根據預報,未來一周,晴熱高溫天氣還將持續,鄱陽湖地區抗旱保豐(feng) 收等工作仍在進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