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的選擇“辯證法”
什麽(me) 是地質學?
在上大學前,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文智對這一專(zhuan) 業(ye) 幾乎一無所知。
曾做過一年民辦教師的他,原本立誌成為(wei) 一名教師。1977年高考後,趙文智在誌願填報時先是“為(wei) 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對最高學府的渴望”填報了北京大學,隨後填報了河北的兩(liang) 所師範類大學,最後填寫(xie) 了“服從(cong) 分配”。
就這樣,趙文智被“分配”到了西北大學地質係石油與(yu) 天然氣地質專(zhuan) 業(ye) 。
這一情景若發生在當下,估計會(hui) 有人不禁對此感到“惋惜”——因工作環境較為(wei) 艱苦等原因,地質學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常被列入“冷門專(zhuan) 業(ye) 清單”,更何況還是被調劑到這類專(zhuan) 業(ye) 。
每年填報高考誌願前,總有五花八門的“冷門”專(zhuan) 業(ye) 榜單出爐,經常“被上榜”的專(zhuan) 業(ye) ,還有哲學、考古學、力學、天文學、曆史學、茶學、監獄學等。某專(zhuan) 業(ye) 若被打上“冷門”的標簽,一些不甚了解的考生便望而卻步,被調劑的學生有時也難免暗自失落,或在開學後努力“逃離”該專(zhuan) 業(ye) 。
不過這一錄取結果,並沒影響趙文智當時被錄取的心情,正如他在一篇署名文章中所寫(xie) 的那般,“既高興(xing) 又不知所措,感覺就像做夢一般”;同樣的,也沒能影響他對地質這一學科的熱愛,用他的話說,“因為(wei) 在我們(men) 那個(ge) 年代,更多的是‘幹一行,愛一行’”。
在近日的暑期知識分享活動——“抖音夏日光合季”中,趙文智分享了他對“冷門”或“熱門”專(zhuan) 業(ye) 的看法。他認為(wei) ,在專(zhuan) 業(ye) 選擇上,“冷門”有其優(you) 勢,“熱門”也有缺點。具體(ti) 來說,選擇“冷門”的人少,給從(cong) 事研究的人留下了更多機會(hui) ,且獲取機會(hui) 的可能性更大, “既然這個(ge) 專(zhuan) 業(ye) 存在,國家就必然有需要它的地方”;相反,“熱門”專(zhuan) 業(ye) 的競爭(zheng) 性更大。
不過,不管是選擇“冷門”還是“熱門”,在趙文智看來,首先要做好自己,若能做得很優(you) 秀,能把知識學得最係統、最紮實,都能夠取得成功。
專(zhuan) 業(ye) 選擇如此,人生選擇亦如此。
對此,此次活動中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管曉宏也有自己的一番見解。
他隻上過4年小學和1年半小學附設的初中班,不到15歲就進了建設公司,先後當過民工、樂(le) 隊樂(le) 手、木工、鉗工、車工。當時社會(hui) 上流行“讀書(shu) 無用論”,但他一心自學數理化,周圍很多人不看好,還曾被領導批評走“白專(zhuan) 道路”,但他深信建設國家、個(ge) 人發展離不開知識。後來他參加了1977年的高考,考入清華大學自動化專(zhuan) 業(ye) 。
“適合別人的選擇不一定適合你,不見得‘隨大流’的選擇就是最好的選擇。”管曉宏曾在清華大學2018屆研究生畢業(ye) 典禮上說。
20世紀末,管曉宏又選擇了一條更少人走的路。當時國內(nei) 剛開始發展互聯網,他就選擇做網絡信息安全的研究,“這個(ge) 方向比較新,需要多學科交叉,大家普遍不了解,國內(nei) 更是沒有多少人做”,甚至當時有人認為(wei) 這是屬於(yu) 公安局派出所管的網吧管理問題。而如今,網絡信息安全已成為(wei) 與(yu) 每個(ge) 人息息相關(guan) 的“熱門”話題。
選擇去挑戰一個(ge) 陌生的新領域,是否會(hui) 恐懼?管曉宏說,恐懼、害怕或膽怯源於(yu) 不了解,“你不知道會(hui) 麵臨(lin) 什麽(me) 樣的問題,你才會(hui) 害怕,這是任何一個(ge) 人都會(hui) 經曆的”,而麵對挑戰、困難和恐懼時的態度,往往決(jue) 定將來能否把這件事做好。
在管曉宏看來,選擇困難的路,不一定就是不好的選擇,而走最容易走的路,也不見得是最好的選擇。因為(wei) “對於(yu) 一件很困難的事,別人都不了解,你克服了困難,做出了成果,很可能就是比較大的創新;走一條容易的路,很多人都走過了,你再去發現問題、去創新,可能就不容易了”。他曾說,自己畢業(ye) 後能取得一點成績,往往是因為(wei) 選擇了有價(jia) 值但起步困難的研究方向和課題。
趙文智認為(wei) ,科學研究是一個(ge) 需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的過程,自己要沉下心來用某一段時間或相當長的時間集中思考、解決(jue) 或回答某一問題。雖然這是一個(ge) 很苦的過程,但他卻樂(le) 在其中,通過自己的努力和研究讓更多人去了解未知,或為(wei) 他們(men) 提供更多的路徑,在他看來是一件助人為(wei) 樂(le) 的事。
“奮鬥可能很困難,實際上完成任何重要而有意義(yi) 的工作都很困難。”今年6月,國際知名數學家、菲爾茲(zi) 獎首位華人得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丘成桐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畢業(ye) 典禮上說,自己的重要工作沒有一個(ge) 不是要花5年以上時間才能完成的,而在5年的過程裏,往往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我做問題往往嚐試幾十個(ge) 不同的方向,努力去做,有些時候做到一定地步以後,發現做的方向完全不行了,就嚐試不同的方向,卷土重來,最後完成的時候,心裏覺得很高興(xing) ”。
在丘成桐看來,完成一個(ge) 好的事業(ye) 或一個(ge) 好的學問,一定要真真正正花功夫去做。“完成後,回想當年走過的路,不會(hui) 覺得辛苦,隻會(hui) 覺得喜悅,這是真真正正的喜悅,因為(wei) 這都是花了功夫、花了精力完成的”。
在此次活動中,丘成桐也寄語中國青少年,努力讓中國的數學走到世界最前沿,甚至帶領世界的走向,希望大家為(wei) 中國數學的前途一同努力。
眼下,擺在趙文智麵前的一個(ge) 重大“課題”便是——必須依靠理論和技術的創新,去發現前人沒有發現的地下油氣資源。在他看來,在目前的國際形勢下,這也是關(guan) 乎我國能源安全的重大問題。
“我國已有將近60年的石油勘探開發曆史,我國地下一些簡單、容易發現的油氣多數已被找到,那剩下的油氣資源分布情況更複雜、挑戰更大,也就是說我們(men) 用傳(chuan) 統的、已經知道的理論再去尋找的話,你基本上是發現不了的。”趙文智希望,青少年能繼承發揚石油精神,愛國奉獻、求實創新、苦幹實幹,努力解決(jue) 國家需求問題。
“在今天麵臨(lin)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情況下,如何保障中國能源安全,是值得我們(men) 所有人來考慮的問題。”同樣作為(wei) 一名石油工作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教授劉合也期望,我國青少年樹立節能觀,關(guan) 心國家能源安全問題,不斷豐(feng) 富自己的知識,同時要注重鍛煉身體(ti) ,養(yang) 成良好的生活習(xi) 慣,健康成長,為(wei) 祖國作出更大的貢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孫慶玲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