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8月22日,“中國這十年”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hui) 內(nei) 蒙古專(zhuan) 場舉(ju) 行。
內(nei) 蒙古自治區黨(dang) 委書(shu) 記孫紹騁表示,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全區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指示精神,各項事業(ye) 取得曆史性成就,地區生產(chan) 總值從(cong) 2012年過萬(wan) 億(yi) 元到2021年跨過2萬(wan) 億(yi) 元大關(guan) ,人均GDP從(cong) 4.2萬(wan) 元增加到8.5萬(wan) 元,保持了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hui) 穩定、邊疆安寧的良好局麵。
築牢我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
“內(nei) 蒙古把築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作為(wei) 首要戰略定位,把保護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內(nei) 蒙古自治區黨(dang) 委副書(shu) 記、自治區主席王莉霞表示。
十年來,內(nei) 蒙古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係統治理,全區森林覆蓋率和草原植被蓋度實現“雙提高”,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麵積實現“雙減少”。累計營造林1.22億(yi) 畝(mu) 、種草2.86億(yi) 畝(mu) ,年均防沙治沙1200萬(wan) 畝(mu) 以上,規模均居全國第一,全區草原植被蓋度和森林覆蓋率分別由40.3%和20.8%提高到45%和23%,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麵積持續減少,沙塵暴天數由每年4.9天減少到0.6天。
內(nei) 蒙古堅持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十年間單位GDP用能下降4.1%、用水下降40.7%、用地下降60%,創建綠色礦山、綠色園區,綠色有機農(nong) 畜產(chan) 品年產(chan) 量接近1000萬(wan) 噸,居全國前列。
2021年,全區空氣優(you) 良天數比例較2015年提高了3.7個(ge) 百分點,國考地表水斷麵優(you) 良水體(ti) 比例較2016年提高了22.9個(ge) 百分點。
書(shu) 寫(xie) 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十年來,內(nei) 蒙古大力發展現代能源經濟,電力總裝機達到1.56億(yi) 千瓦,外送電能力達到7000萬(wan) 千瓦,外送電量連續17年領跑全國,累計生產(chan) 煤炭98.9億(yi) 噸、外運59.3億(yi) 噸,發電4.9萬(wan) 億(yi) 千瓦時、外送1.8萬(wan) 億(yi) 千瓦時,建成了全國最大的煤電、煤化工基地。新能源裝機達到5600萬(wan) 千瓦、占電力裝機比重超過1/3,新能源發電量達到1191億(yi) 千瓦時,居全國首位。稀土就地轉化率提高到75%以上。
內(nei) 蒙古堅持降碳、減汙、擴綠、增長協同推進,一手抓保供、一手抓保護,一手穩定能源供給、一手推進能源革命。外運煤炭、外送電量均居全國第一,去年完成了18個(ge) 省份的煤炭保供任務,今年上半年外調煤炭同比增長23%,外送電力同比增長10%。
內(nei) 蒙古全力推動產(chan) 業(ye) 結構與(yu) 能源結構同步調整。“十四五”期間在建和擬建的新能源裝機規模接近1.5億(yi) 千瓦,一體(ti) 發展新能源裝備製造業(ye) 和運維服務業(ye) ,規劃建設風、光、氫、儲(chu) 4個(ge) 千億(yi) 級產(chan) 業(ye) 集群,拉動新能源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
內(nei) 蒙古大力發展現代農(nong) 牧業(ye) ,打造形成奶業(ye) 、玉米2個(ge) 千億(yi) 級和肉羊、肉牛、馬鈴薯、葵花籽等10個(ge) 百億(yi) 級產(chan) 業(ye) 集群。內(nei) 蒙古糧食產(chan) 量連續4年突破700億(yi) 斤。草食牲畜存欄突破7000萬(wan) 頭隻,羊肉、牛肉、牛奶、羊絨產(chan) 量分別約占全國的1/5、1/10、1/5、1/2。
作為(wei) 我國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十年來,內(nei) 蒙古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全麵加強區域協作,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全區鐵路運營裏程從(cong) 9400多公裏增加到近1.5萬(wan) 公裏,新增公路裏程4.9萬(wan) 公裏,與(yu) 周邊8省份的高等級公路全麵打通,民用機場由15個(ge) 增加到43個(ge) 。對外開放口岸由12個(ge) 增至20個(ge) ,過境中歐班列由2013年的3列增加到2021年的6100多列,始發中歐班列由2016年的30多列增加到2021年的300多列。
踐行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
十年來,內(nei) 蒙古認真踐行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157萬(wan) 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全體(ti)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cong) 16800元增加到34108元,城鄉(xiang) 居民人均居住麵積分別達到35.3平方米和32.8平方米,比2012年增加5.4平方米和7.9平方米,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麵積達到20.7平方米,高於(yu) 全國平均水平近40%。
老百姓“錢袋子”更鼓。累計新增城鎮就業(ye) 258.7萬(wan) 人。居民收入增幅始終高於(yu) 經濟增幅,城鎮居民收入增長了1.9倍,農(nong) 牧民收入增長了2.4倍。
公共服務更優(you) 。全域實現義(yi) 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學前教育毛入園率等達到90%以上,建成了五級醫療衛生體(ti) 係,累計實施老舊小區改造46.4萬(wan) 戶、危房改造116.65萬(wan) 戶,配套建成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160多萬(wan) 套。
民生“保障網”更密。基本養(yang) 老保險參保人數從(cong) 1228萬(wan) 人增加到1615萬(wan) 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從(cong) 967.7萬(wan) 人增長到2192.2萬(wan) 人,連年提高養(yang) 老金、醫保補助、低保保障、特困人員救助供養(yang) 標準。全區養(yang) 老機構床位從(cong) 13.58萬(wan) 張增加到21.33萬(wan) 張,居家社區養(yang) 老服務設施從(cong) 614個(ge) 增長到1165個(ge) 。
“新征程上,我們(men) 將沿著總書(shu) 記指引的方向篤定前行,全力建設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建設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農(nong) 畜產(chan) 品生產(chan) 基地,打造我國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書(shu) 寫(xie) 好新時代內(nei) 蒙古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努力把祖國北部邊疆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li) 。”孫紹騁表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