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對話中青年海派藝術家:東學西“技” 西學東“意”

發布時間:2022-08-30 15:0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8月29日電 題:對話中青年海派藝術家:東(dong) 學西“技” 西學東(dong) “意”

  作者 浦帆

  “中國畫更多在圖像、造型、工藝等方麵借鑒西方畫,而西方畫更多借鑒中國畫寫(xie) 意的精神。”中國美術家協會(hui) 會(hui) 員、國家二級美術師、東(dong) 華大學藝術生碩士生導師李言告訴中新網記者。正是這樣一種敢於(yu) 借鑒、樂(le) 於(yu) 學習(xi) 、互相包容的精神,鑄就了海派藝術家們(men) 海納百川的特質。

  上海自開埠以來,西學東(dong) 漸,中外交匯,大批優(you) 秀書(shu) 畫家雲(yun) 集浦江。先有趙之謙、任伯年、蒲華等為(wei) 代表開宗,複有吳昌碩、沈曾植、李瑞清等繼前賢而發揚。承上海經濟繁榮之地利,迎西方文化東(dong) 來之天時,遂成書(shu) 畫精英匯聚大觀,漸成和而不同之藝壇重鎮,後人稱之為(wei) “海派”。

  近日,由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hui) 主辦的“海上新經典·中國書(shu) 畫作品展”舉(ju) 辦,10位滬上中青年書(shu) 畫家們(men) 的近50幅作品在此展出。展覽雖難稱宏富,但也可反映出當今滬上中青年書(shu) 畫家們(men) ,在深入生活和自身體(ti) 悟中,表現出的極富時代感的藝術表達、追求個(ge) 性風格的藝術實踐,無論花鳥、人物、山水,每幅作品都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和衝(chong) 擊力。

  展覽現場,一幅水墨畫描繪了一汪潭水,潭水上泛起的漣漪與(yu) 四周環繞的小橋、小樓、小山形成動靜結合之態,為(wei) 畫作添上一絲(si) 生動。這是出自中國美術家協會(hui) 會(hui) 員、上海美術學院國畫係副主任賀蘭(lan) 山之手的寫(xie) 生作品——《桃花潭》。

  賀蘭(lan) 山告訴中新網記者,《桃花潭》雖是一幅寫(xie) 生,但其實已經產(chan) 生了很大的變化。“畫麵好像是俯視的,但我其實沒有坐那麽(me) 高。如果照實畫的話,就體(ti) 現不了自己對畫麵的主觀處理,和中國山水畫的精神不相符,說的直接點就是‘沒有味道’。”

  這便體(ti) 現了中西畫在傳(chuan) 統脈絡上的差異。李言表示,西方畫家非常重視寫(xie) 生,但隻畫看得到的事物;中國畫家則一般主要依靠看和記憶,雖然絕大部分古代畫家也強調“師法自然”,但隻是飽覽名山大川,回家以後憑借記憶下筆,畫家的主觀處理為(wei) 畫作增添韻味和趣味性,體(ti) 現出中國畫的寫(xie) 意精神。“文藝複興(xing) 之後,西方有些畫家開始關(guan) 注到東(dong) 方繪畫,開始學習(xi) 中國畫的寫(xie) 意精神,也開始畫想象到的東(dong) 西,於(yu) 是如印象派之類的流派開始慢慢出現。”

  西方畫家學習(xi) 中國畫寫(xie) 意精神的同時,中國畫家也同樣受到了西方美學的影響。“基本上可以說所有的畫家目前都受到過西方素描的訓練。”賀蘭(lan) 山說,更值得一提的是,當代藝術家的閱讀結構也發生了變化,薩特、加繆、維特根斯坦等西方哲學家的思想傳(chuan) 入中國後,使得藝術家們(men) 的知識結構也產(chan) 生了變化,這自然也就對筆下的畫麵造成影響。

  中國美術家協會(hui) 會(hui) 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上海師範大學教授車鵬飛表示,以色彩為(wei) 例,雖然中國畫也很重視色彩的運用,但在色彩體(ti) 係的研究上不如西方畫家,所以學習(xi) 過西畫的中國畫家在色彩的運用和理解上就能更透徹一些。

  成長經曆不同、教育背景不同、藝術風格追求也不同,這就是目前中青年海派藝術家們(men) 的真實寫(xie) 照,李言將其概括為(wei) “海納百川的海派文化”,賀蘭(lan) 山將其總結成“契約精神下的互相尊重”。總之,正是這樣一批接受當代中外美學思想薰染的藝術家們(men) ,用他們(men) 傳(chuan) 統韻味與(yu) 現代範式相結合的筆墨,傳(chuan) 承著海派特色,並走向新理念和新水平。(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