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青年發展專項立法 讓青年在新時代更好發展更有作為
“我叫柴閃閃,閃閃發光的閃,一名85後農(nong) 民工代表。”2022年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hui) 議代表通道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市郵區中心郵件接發員柴閃閃自信爽朗的自我介紹,讓人們(men) 看到了閃閃發光的新生代農(nong) 民工風貌。
“十年前,我剛進城務工時擇業(ye) 機會(hui) 很少,除了上工地就是通過中介找工作。”柴閃閃感慨道,“現在真是大不一樣,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迅猛發展為(wei) 年輕人提供了更多的就業(ye) 機會(hui) 和展示自我的可能。”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站在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薪火相傳(chuan) 、後繼有人的戰略高度,高度重視青年、熱情關(guan) 懷青年、充分信任青年。2017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製定出台新中國第一部全麵促進青年發展的國家專(zhuan) 項規劃——《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明確提出“黨(dang) 管青年”原則和“青年優(you) 先發展”理念,為(wei) 新時代中國青年發展提供根本政策指引。
隨著我國人口結構變化和社會(hui) 競爭(zheng) 日趨激烈,當代青年在學習(xi) 、就業(ye) 、生活等方麵麵臨(lin) 一些新問題、新挑戰、新壓力,在針對性出台推動青年發展政策的同時,迫切需要加快黨(dang) 的青年政策法治化進程。
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負責人指出,目前,青年領域專(zhuan) 項立法尚屬空白,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青年工作,青年發展迫切需要專(zhuan) 項法律保障。應立足《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實施以來的成效經驗,聚焦解決(jue) 青年急難愁盼的突出問題,研究推動將黨(dang) 對青年的關(guan) 懷從(cong) 政策層麵上升到法律層麵的具體(ti) 路徑,更好促進青年發展、推動青年有為(wei) 。
2022年,廣東(dong) 省團校和團廣東(dong) 省委權益部麵向各類青年群體(ti) 開展大規模網絡問卷調查。截至7月底,共回收問卷3.4萬(wan) 多份。結果顯示,85.47%的年輕人認為(wei) 推進青年專(zhuan) 項立法比較必要或非常必要。
“在對問卷進行統計分析後發現,青年最希望就業(ye) 、居住、身心健康、創新創業(ye) 、婚戀交友、老人贍養(yang) 等方麵的政策,能夠上升為(wei) 法律。”廣東(dong) 青年政治學院馬克思主義(yi) 學院院長林楠認為(wei) ,青年群體(ti) 對優(you) 先發展的理念具有非常高的期待,凸顯了青年群體(ti) 對自身發展更加製度化、法治化保障的期望。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組織研究所所長、法學博士郭開元指出,製定促進青年發展專(zhuan) 項法律可以填補青年發展領域的立法空白,切實促進青年全麵發展和優(you) 先發展。
促進青年全麵發展同樣是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和社會(hui) 的關(guan) 切所在。近10年來,共青團中央共承辦全國兩(liang) 會(hui) 議案、建議和提案1000餘(yu) 件,圍繞促進青少年成長發展提出建議,為(wei) 青年群體(ti) 全麵發展鼓與(yu) 呼。
在2022年“青聲@全國兩(liang) 會(hui) ”網絡建言征集活動中,11萬(wan) 名青少年提交有效建議5040份。10個(ge) 青少年最關(guan) 心的問題,被“速遞”到全國兩(liang) 會(hui) 。
全國人大社會(hui) 建設委員會(hui) 工青婦室處長王陽認為(wei) ,黨(dang) 和國家曆來高度重視青年工作,推動青年發展專(zhuan) 項立法要科學合理做好頂層設計,在國家層麵製定相關(guan) 措施,從(cong) 而引導地方穩步推進。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苑寧寧認為(wei) ,在呼籲國家層麵立法的同時,可以推動地方立法先行先試,“地方可以結合實際率先探索,以助推當地青年工作,並為(wei) 國家層麵立法積累經驗”。
值得注意的是,已有地方開始探索推進青年群體(ti) 立法工作。2022年7月,廣東(dong) 省廣州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hui) 第四次會(hui) 議審議了《廣州市青年創新創業(ye) 促進條例(草案)》,聚焦青年、激發創新、鼓勵創業(ye) ,為(wei) 青年創新創業(ye) 打造優(you) 質的製度環境。
多位專(zhuan) 家建議,應以維護青少年發展權益、促進青年成長發展作為(wei) 專(zhuan) 項立法的方向,結合青年成長發展過程中精神素養(yang) 、教育、健康、就業(ye) 、家庭、社會(hui) 融入等現實需求,強化法律倡導,凝聚各界共識,促進青年在新時代更好發展、更有作為(wei) 。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韓颺 通訊員 肖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