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範使用地圖 一點都不能錯
核心閱讀
地圖是國家版圖最主要的表現形式,反映國家的主權範圍,具有嚴(yan) 肅的政治性、嚴(yan) 密的科學性和嚴(yan) 格的法定性。近年來,地圖內(nei) 容越來越豐(feng) 富、更新越來越快、應用領域越來越廣,已成為(wei) 人們(men) 日常必備的工具。同時,我國測繪地理信息法律體(ti) 係不斷完善,地圖管理納入法治化、規範化軌道。
隨著全民的國家版圖意識普遍提高,規範使用地圖越來越成為(wei) 全社會(hui) 的自覺行動。
今年8月29日是第十九個(ge) 全國測繪法宣傳(chuan) 日。2022年測繪法宣傳(chuan) 日暨國家版圖意識宣傳(chuan) 活動周主場活動29日在京舉(ju) 行,今年活動周的主題為(wei) “規範使用地圖,一點都不能錯”。
活動現場發布了2022年版標準地圖和參考地圖,共計646幅。其中,標準地圖20幅,包括中文版中國地圖6幅、英文版中國地圖14幅;參考地圖626幅。
為(wei) 什麽(me) 要發布標準地圖?如何獲取正確地圖?發布標準地圖對於(yu) 提升全民國家版圖意識有何意義(yi) ?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加大標準地圖有效供給,更好滿足公眾(zhong) 需求
地圖,是將自然和社會(hui) 經濟要素的名稱、形狀、大小、空間位置及其屬性表現在紙質、互聯網和其他載體(ti) 上的圖形或者影像,包括紙質地圖、電子地圖、互聯網地圖、附著在各種產(chan) 品上的地圖以及其他表現形式的地圖。
國家版圖是一個(ge) 國家行使主權和管轄權的疆域,是國家主權與(yu) 領土完整的象征。地圖是國家版圖最主要的表現形式,反映國家的主權範圍,具有嚴(yan) 肅的政治性、嚴(yan) 密的科學性和嚴(yan) 格的法定性。
從(cong) 開車導航到出行規劃,從(cong) 外賣訂餐到信息查詢,從(cong) 生產(chan) 到生活、線上到線下,地圖內(nei) 容越來越豐(feng) 富、更新越來越快、應用領域越來越廣,已成為(wei) 人們(men) 日常必備的工具。國內(nei) 主要互聯網地圖服務日均位置服務請求超1000億(yi) 次。
然而,隨著各類地圖使用量的增加,錯繪國界線、漏繪我國重要島嶼等“問題地圖”時有出現,部分地圖登載了不宜公開甚至涉密的內(nei) 容,損害了國家主權、安全和利益。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共發現1.8萬(wan) 張互聯網“問題地圖”。
自然資源部地理信息管理司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在互聯網時代,“問題地圖”一旦出現,傳(chuan) 播速度快、範圍廣、影響大,在嚴(yan) 肅查處的同時,隻有不斷加大標準地圖有效供給,才能更好滿足公眾(zhong) 需求,遏製“問題地圖”出現。同時,發布標準地圖,提供權威、準確的公益性地圖服務,有助於(yu) 提升公眾(zhong) 識別“問題地圖”能力,提升全民的國家版圖意識。
標準地圖依據中國和世界各國國界線畫法標準編製而成,可用於(yu) 新聞宣傳(chuan) 用圖、書(shu) 刊報紙插圖、廣告展示背景圖、工藝品設計底圖等,也可作為(wei) 編製公開版地圖的參考底圖。社會(hui) 公眾(zhong) 可以免費瀏覽、下載標準地圖,直接使用標準地圖時需要標注審圖號。參考地圖是根據地圖內(nei) 容的係統性、實用性、現勢性等特點,由地方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提供,列入標準地圖服務係統中。
截至目前,自然資源部標準地圖服務係統可提供359幅標準地圖、4套自助製圖底圖、803幅參考地圖。各省級地區均已開通標準地圖服務,共提供9860幅標準地圖,全國共提供標準地圖、參考地圖11022幅。
地圖管理納入法治化、規範化軌道,對地圖的監管和日常巡查力度不斷增強
目前,用戶可通過自然資源部官方網站和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天地圖”的標準地圖服務係統免費瀏覽、下載標準地圖,在線自助製作個(ge) 性化地圖。對地圖內(nei) 容編輯(包括放大、縮小和裁切)改動的,公開使用前需要送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審核。自助製圖生成的地圖,公開使用前需要送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審核。此外,也可以購買(mai) 標注審圖號的正規地圖產(chan) 品,或者向具備地圖編製資質的測繪單位定製地圖。
值得一提的是,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天地圖”集成海量的基礎地理信息資源,近年來得到廣泛應用。截至2022年7月底,累計注冊(ce) 開發用戶超過80.79萬(wan) 個(ge) ,支撐應用超過73.18萬(wan) 個(ge) 。
近年來,我國測繪地理信息法律體(ti) 係不斷完善,《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地圖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將地圖管理納入法治化、規範化軌道。2016年1月起施行的《地圖管理條例》對地圖編製主體(ti) 、編製標準等作出規定,同時明確了地圖審核範圍、送審主體(ti) 、審核內(nei) 容和程序。
《地圖管理條例》第十五條規定,國家實行地圖審核製度。向社會(hui) 公開的地圖,應當報送有審核權的測繪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地圖管理條例》第十六條規定,出版地圖的,由出版單位送審;展示或者登載不屬於(yu) 出版物的地圖的,由展示者或者登載者送審;進口不屬於(yu) 出版物的地圖或者附著地圖圖形的產(chan) 品的,由進口者送審;進口屬於(yu) 出版物的地圖,依照《出版管理條例》的有關(guan) 規定執行;出口不屬於(yu) 出版物的地圖或者附著地圖圖形的產(chan) 品的,由出口者送審;生產(chan) 附著地圖圖形的產(chan) 品的,由生產(chan) 者送審。
近年來,自然資源部麵向“問題地圖”多發頻發領域,聯合有關(guan) 部門強化對地圖的監管和日常巡查力度,對“問題地圖”開展督促整改,取得了顯著成效。在被查處的一大批違法、違規案件中,有的漏繪、錯繪我國重要島嶼、國界線等,危及國家主權;有的在互聯網中上傳(chuan) 、標注敏感和涉密信息,公開登載、非法交易涉密地圖等,危及國家安全;有的對相關(guan) 國家和地區不按我國政治外交主張進行標示,以及非法測圖、編圖、提供地圖服務等,損害國家利益。
近日,地方自然資源主管部門配合寧波海關(guan) 在出口貨物中查獲23500件地圖產(chan) 品,存在未履行地圖審核程序、錯繪國界線、漏繪重要島嶼等問題,目前已依法處理。
據介紹,自然資源部還專(zhuan) 門研發部署了上下聯動的互聯網地圖監控係統,設置國家級節點1個(ge) ,省級節點31個(ge) ,對2萬(wan) 餘(yu) 個(ge) 網站開展日常監控。數據顯示,2021年國家級節點全年推送地圖圖片13.4萬(wan) 餘(yu) 張,鑒定發現“問題地圖”4700餘(yu) 張;各省級節點全年推送地圖圖片24.6萬(wan) 張,發現“問題地圖”1.3萬(wan) 餘(yu) 張,均依法進行了處理。
我國大力普及國家版圖知識和測繪法律法規,形成了自覺維護國家版圖尊嚴(yan) 、遵守測繪法律法規的良好社會(hui) 氛圍
“我們(men) 祖國的最南邊在哪裏呢?”在山東(dong) 省濟寧市濟寧學院附屬小學太白湖校區的教室裏,一隻隻稚嫩的小手紛紛舉(ju) 起,同學們(men) 踴躍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這是國家版圖意識教育進課堂活動現場的生動一幕。近年來,我國大力普及國家版圖知識和測繪法律法規,形成了自覺維護國家版圖尊嚴(yan) 、遵守測繪法律法規的良好社會(hui) 氛圍。自然資源部持續組織國家版圖意識“三進”(進學校、進社區、進媒體(ti) )活動,開展國家版圖意識宣傳(chuan) 教育活動近萬(wan) 次,全民國家版圖意識顯著提升。
“國家版圖同國旗、國徽、國歌一樣是國家的象征。”自然資源部地理信息管理司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自然資源部與(yu) 中宣部、教育部等多部門協作,共同加強國家版圖意識宣傳(chuan) 教育;以全國國家版圖知識競賽、少兒(er) 手繪地圖大賽為(wei) 重點,大力開展國家版圖宣教活動。全國版圖知識競賽從(cong) 2012年開始已經成功舉(ju) 辦4屆。競賽通過內(nei) 容豐(feng) 富、參與(yu) 性強的答題,普及地圖、地理及自然資源知識,激發青少年對祖國的熱愛。
隨著全民的國家版圖意識普遍提高,規範使用地圖越來越成為(wei) 全社會(hui) 的自覺行動。社會(hui) 公眾(zhong) 在規範使用地圖方麵,還應該注意以下幾點:一是使用有審圖號的地圖。按照國家有關(guan) 規定,地圖在公開前應進行審核,審核通過的地圖,會(hui) 在適當位置標注地圖審圖號;二是使用標準地圖。近年來,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根據需求,組織編製了大量標準地圖供社會(hui) 公眾(zhong) 免費使用;三是不得使用未經審核的地圖或者境外地圖;四是不得在互聯網地圖上標注涉密、敏感等信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