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中國人的故事|林於暄:在曆史裏活一遍走一遭

發布時間:2022-09-01 15:59:00來源: 中國青年網

  編者按

  近日,2022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hui) 網絡文明社會(hui) 共建論壇在天津舉(ju) 行。網絡文明建設,青年在行動!他們(men) 是網絡文明的使者,他們(men) 傳(chuan) 播網絡文明火種、帶頭維護網絡文明生態,用自己的點滴努力為(wei) “人人參與(yu) 、齊抓共治”的網絡文明建設貢獻著青春力量。其實,不隻是他們(men) ,還有千千萬(wan) 萬(wan) 的好青年、好網民,網絡文明使者和他們(men) 的故事,就在你我身邊,就是你我他,讓我們(men) 一起走進他們(men) 的故事——

  “兔子有個(ge) 大國夢,這個(ge) 大國夢由千千萬(wan) 萬(wan) 的兔子們(men) 共同努力著。這篇文章的前半段講的是祖國同胞的苦難,後半段是民族的榮光,時代在變,國力在變,不變的是一個(ge) 國家曾經向她的人民許下的承諾,無論走到哪裏,祖國都是你堅強的後盾!”

  文章《我們(men) 能以大國姿態撤僑(qiao) ,是因為(wei) 有一隻兔子在負重前行》曾火遍全網,在開頭中,這段看似略帶俏皮的描述,透出一股深沉壯闊。

  2015年也門撤僑(qiao) 行動圓滿完成,很多網友的留言讓林於(yu) 暄振奮。“我想讓一些人慣用的‘國家在哪裏’的設問句在網絡上失去市場,我們(men) 要真正打骨子裏站立起來。”林於(yu) 暄本人從(cong) 事航運業(ye) ,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讓他有機會(hui) 接觸相關(guan) 的豐(feng) 富史料,也正是從(cong) 那一天起,他開始把創作的目光投向了中國撤僑(qiao) 史。

  在梳理中國曆朝曆代對海外華僑(qiao) 的態度、解讀中國政府保障海外華僑(qiao) 華人利益的行動後,林於(yu) 暄落淚了。他是帶著滿腔自豪來寫(xie) 這篇文章的。“撤僑(qiao) 不是一種國家政治姿態,而是浸染著民族苦難的血色歸途。難能可貴的是無論貧窮還是富有,我們(men) 身處的這個(ge) 國家從(cong) 來沒有忘記過她的承諾,沒有放棄過她的同胞。”

  最開始,林於(yu) 暄僅(jin) 在網上逐一回複不實言論,寫(xie) 一些科普類短文,認為(wei) “憑一己之力便可力挽狂瀾”。可無人關(guan) 注、史料核實難度大、信息不對稱、缺乏官方背景等問題成了林於(yu) 暄創作過程中的阻力。發布的文章和評論就像一顆顆丟(diu) 向大海的小石子,各種嘈雜聲音組成的海波仿佛“嘲笑”著它們(men) :我就是大海,這麽(me) 點小石子算什麽(me) 。

  林於(yu) 暄開始反思,決(jue) 定“慢工出細活兒(er) ”。研究多了,就產(chan) 生了情懷和熱愛。但是每段曆史都存在“空隙”,很多書(shu) 籍的記載是片段或碎片式的,不可能完整呈現所有的事件和細節。麵對這些遺憾,林於(yu) 暄查閱、核實曆史資料,采訪當事人,“在嚴(yan) 格遵循曆史邏輯的基礎上,把核實過的資料、采訪到的內(nei) 容‘鑲嵌’和還原到曆史中去。”他前後共花了3年時間,來彌補這些“空隙”造成的遺憾。

  同時,在與(yu) 網絡上結交的文友互相分享所學成果的過程中,他也開始用更生動的網絡語言激發網友們(men) 的閱讀興(xing) 趣、用反諷來反駁曆史虛無主義(yi) ……努力終見回報,現在,林於(yu) 暄不僅(jin) 在網絡上收獲了大量認同正能量觀點的讀者,還認識了很多誌同道合的朋友,做大網絡正能量同心圓,讓正能量小水滴匯聚成海洋,是他始終不變的初心。

  “我寫(xie) 的是曆史,都經得起考證;隻不過寫(xie) 的內(nei) 容和方式是文學化、人性化的。”林於(yu) 暄不是從(cong) 政治、道德或學術的角度去寫(xie) 作,而僅(jin) 僅(jin) 是從(cong) 尊重曆史的角度去還原曆史。他不批判也不仰視,隻是和他筆下的人物“悲歡與(yu) 共”,設身處地還原曆史中的他們(men) 。

  “雜音從(cong) 網絡上來,那我們(men) 就要從(cong) 網絡上正本清源。”林於(yu) 暄認為(wei) 他作品的最大特色是鮮活、真實、代入感特別強。就像一位讀者說的:“書(shu) 中的每個(ge) 字,都不像是史學家總結出來的,反倒像是一個(ge) 穿越者寫(xie) 的日記。”

  “我們(men) 在讀曆史小說,其實最終讀的並不是曆史,而是我們(men) 從(cong) 曆史中挖掘出來的跟現代人所產(chan) 生共鳴的點。如果我們(men) 能夠找到這個(ge) 點,找到它的現實意義(yi) 所在,那麽(me) ,這個(ge) 文章才有它的價(jia) 值。”林於(yu) 暄對於(yu) 當下曆史類文章的寫(xie) 作感到樂(le) 觀,因為(wei) 自己遇上了很好的時代。“隨著互聯網的廣泛運用,信息資料的來源渠道越來越豐(feng) 富,網友的視野和認知能力也得到了極大的拓展。站穩中國立場,培養(yang) 全球視野,講好中國故事,相信會(hui) 有更多優(you) 秀的中國新生代走向網絡輿論場,發出自己的聲音。”

  記者:牟昊琨

  製圖:韓伊博(實習(xi) )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