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課 | 在實踐一線見證內蒙古經濟高質量發展
近日,教育部等十部門印發了《全麵推進 “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提出要堅持開門辦思政課,強化問題意識、突出實踐導向,充分調動全社會(hui) 力量和資源,建設“大課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師資”,建設全國高校思政課教研係統,設立一批實踐教學基地,推出一批優(you) 質教學資源,做優(you) 一批品牌示範活動,支持建設綜合改革試驗區。本次“穩中求進@高質量發展”活動主題同該通知要求高度契合,符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經濟發展和“大思政課”建設的新要求。
穩中求進,穩字當頭,要求我們(men) 的發展在追求快速的基礎上還要保證高質量平穩運行。腳踏實地,循序漸進,要注重發展內(nei) 容的協調性,現代化農(nong) 業(ye) 、工業(ye) 、服務業(ye) 和互聯網金融技術等各行各領域齊頭並進,補齊短板,徹底解決(jue) “卡脖子”問題。深入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思考如何積極發揮政府、企業(ye) 和員工的主體(ti) 責任,讓創新成為(wei) 高質量發展的內(nei) 驅動力是我們(men) 需要攻破的關(guan) 鍵課題。作為(wei) 內(nei) 蒙古農(nong) 業(ye) 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的研究生,我為(wei) 本次能夠參與(yu) 內(nei) 蒙古自治區高質量發展調研實踐活動感到十分榮幸。
本次研學之旅開始之前,通過提前了解和學習(xi) 關(guan) 於(yu) 內(nei) 蒙古經濟新發展和新動態,在調研途中認真記錄和考察呼包鄂各市每一站目的地經濟產(chan) 業(ye) 的不同優(you) 勢領域及其側(ce) 重點,做到了實踐與(yu) 所學理論知識的深度結合。正是源於(yu) 我們(men) 堅定不移地按照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的指引,發揮地區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合理布局,真正做到了貫徹綠色環保節能低碳化生產(chan) 的新發展理念,我們(men) 內(nei) 蒙古地區的經濟發展才得以取得今天驕人的成績。
調研期間,我們(men) 先後在呼和浩特市走訪了蒙草集團、賽科興(xing) 繁育生物技術、伊利智慧健康穀,實地參觀了呼和浩特市轄屬的和林格爾縣產(chan) 業(ye) 集群;包頭市包鋼產(chan) 業(ye) 園區、北奔集團以及G7數字陸港等產(chan) 業(ye) 園;鄂爾多斯新能源智慧陸港、遠景現代能源裝備製造項目以及國家首個(ge) 零碳產(chan) 業(ye) 園等。其中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東(dong) 數西算”的大數據新發展模式以及“人才創新穀”落戶北方重鎮,敏銳地把握行業(ye) 人才需求方向,高度重視數字人才的儲(chu) 備與(yu) 能力提升,它的落地實施讓我們(men) 看到了未來可持續發展和打造零碳產(chan) 業(ye) 的發展希望。
此外,在包頭考察期間,我們(men) 參觀了包頭鋼鐵工業(ye) 園區,當我親(qin) 眼看到一條條火熱的鋼鐵通過軋鋼工人的勞動從(cong) 煉鋼爐生產(chan) 線上出品的場景,我聯想到了學校思政課堂所談到的工匠精神,每名普普通通的一線生產(chan) 工人都是極具組織紀律性和匠心精神的創造者。正如高級技術工程師趙軍(jun) 同誌所說的,那些深處一線崗位的軋鋼工人兢兢業(ye) 業(ye) 紮根基層,傳(chuan) 承著老一輩鋼鐵人血液裏的那份紅色基因,他們(men) 為(wei) 共同的煉鋼事業(ye) 而不懈奮鬥,為(wei) 包頭鋼鐵產(chan) 業(ye) 乃至全國鋼鐵事業(ye) 默默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我看來,這正是榜樣的力量,是每一名奮鬥在自身崗位的工作者在平凡中鑄就的偉(wei) 大。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隻有紮根基層深入開展業(ye) 務工作才能真正得到曆練與(yu) 收獲。包鋼的發展更是中華兒(er) 女守望相助的縮影和時代見證。這樣高質量發展的成果也正是一代又一代普通基層工作者真抓實幹奮鬥出來的。
實踐證明,思政課堂上的理論根基都融匯著大量身邊生動鮮活的實踐案例。“大思政課”建設首先應該踐行的是把“以學習(xi) 者為(wei) 中心”的教育理念落到實處,善用身邊的實踐資源,學習(xi) 理論,走進實踐,回歸理論。“大思政課”建設的最終目標是立德樹人、啟迪心智和為(wei) 國家培養(yang) 高素質人才。隻有擁有了堅實的思想根基,才能指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做到穩中求進,高質量發展。大思政課就是要致力於(yu) 通過“傳(chuan) 道受業(ye) 解惑”,在人的內(nei) 心深處宣傳(chuan) 正向、積極、源源不斷的能量,用深沉的情感和動人的情懷不斷感染人,作為(wei) 新時代的接班人,隻有掌握和理解大思政課的精髓,才能在思想上得到收獲和深化。
作為(wei) 新時代新青年,我們(men) 要進一步強化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和責任感,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為(wei) 把我國建設成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而不懈追求。(作者:內(nei) 蒙古農(nong) 業(ye) 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研究生 於(yu) 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