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中國人的故事|申鵬:讓更多網民從曆史中汲取努力前行的力量

發布時間:2022-09-01 15:51:00來源: 中國青年網

  編者按

  近日,2022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hui) 網絡文明社會(hui) 共建論壇在天津舉(ju) 行。網絡文明建設,青年在行動!他們(men) 是網絡文明的使者,他們(men) 傳(chuan) 播網絡文明火種、帶頭維護網絡文明生態,用自己的點滴努力為(wei) “人人參與(yu) 、齊抓共治”的網絡文明建設貢獻著青春力量。其實,不隻是他們(men) ,還有千千萬(wan) 萬(wan) 的好青年、好網民,網絡文明使者和他們(men) 的故事,就在你我身邊,就是你我他,讓我們(men) 一起走進他們(men) 的故事——

  不少網友認識申鵬,源於(yu) 知乎上一篇有關(guan) 非洲發展問題的文章。題主的問題是——非洲為(wei) 什麽(me) 這麽(me) 窮?

  在回答中,申鵬引用講述中國援建肯尼亞(ya) 蒙內(nei) 鐵路的紀錄片《我的鐵路,我的故事》,展現援建非洲的意義(yi) 。“基建搞好了,教育普及了,信息傳(chuan) 播了,商品流通了,工業(ye) 在當地紮根了,現代文明才會(hui) 真正進入當地,形成一個(ge) 良性的循環,這才是真正的扶貧。終有一天,這些脫貧的地區和國家,同樣會(hui) 正向反哺整個(ge) 現代文明。”數萬(wan) 點讚是網友發自心底的認同。作為(wei) 曾經的土木工程師,申鵬渴望通過自己的專(zhuan) 業(ye) 知識,講述中國“基建狂魔”稱號背後的底氣,以及“中國速度”背後無數人的奮鬥與(yu) 堅持。

  在不少網民眼中,申鵬的文風犀利,針砭時弊、激濁揚清。申鵬坦言,一針見血的表達方式或許顯得尖銳辛辣,但自己的思想態度時刻保持溫和、理性。保持真誠,是寫(xie) 作最大的技巧。

  在知乎“你覺得哪個(ge) 國家是世界上最奇怪的國家”這一問題下方,申鵬的回答獲得了數萬(wan) 網友點讚。在其他博主五花八門的“提名”中,申鵬的回答格外與(yu) 眾(zhong) 不同:“我們(men) 所在的這個(ge) 國家就挺‘奇怪’的。”申鵬解釋,“‘奇怪’,是因為(wei) 我們(men) 獨一無二。”寫(xie) 作靈感源於(yu) 一次與(yu) 曆史的對話,在荊州博物館參觀時,申鵬發現,幾千年前竹簡上的文字,高中畢業(ye) 的水平都能看懂幾句,博物館裏還有人興(xing) 奮地念出來。“就像讀千百年前的古詩,我們(men) 能感同身受一樣。”折柳送給遠行的親(qin) 朋,望同一輪明月寄托相思,幾千年文化沉澱下的獨特意象是獨屬於(yu) 我們(men) 的“中國式浪漫”。“這說明我們(men) 的文化始終在傳(chuan) 承,即使千百年過去,我們(men) 的精神內(nei) 核沒有變。”申鵬說。

  從(cong) 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的神話傳(chuan) 說,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重慶群眾(zhong) 自發為(wei) 消防員提供後勤保障共同撲滅山火,眾(zhong) 誌成城的背後是製度自信和強大的精神信仰。申鵬在回答中寫(xie) 道:“這個(ge) 國家的人民很有主人翁精神,總是把大家的事當自己的事,天下的事就是自家的事,該管就得管,不能袖手旁觀。他們(men) 有組織、有紀律、有決(jue) 心,幾千年前,他們(men) 一起治理洪水,幾千年後他們(men) 一起推翻三座大山,今天,他們(men) 又一起對抗疫情。”

  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推動著時代變遷、社會(hui) 進步,隨之而來的是人們(men) 思想觀念的多元化。如何讓不同成長背景的年輕人共振、共情、共鳴,申鵬認為(wei) ,要勾起網民們(men) 的共同記憶。“我把自己的大腦當作一個(ge) 可以檢索的數據庫,每當社會(hui) 熱點事件發生時,我會(hui) 思考此前有沒有類似的事件發生,有何共性,事件的根源是什麽(me) ,希望能為(wei) 讀者提供一種思路,幫助讀者更深入地思考。”

  申鵬被讀者們(men) 稱作高產(chan) 的內(nei) 容創作者。全職投入寫(xie) 作工作後,每天他都會(hui) 花大量時間閱讀各類書(shu) 籍擴充知識,黨(dang) 史、軍(jun) 史是他的深耕領域。建黨(dang) 百年之際,他撰文《100年,隻是個(ge) 開始》講述那些在黑暗中敢於(yu) 照亮、在未知中敢於(yu) 指引的共產(chan) 黨(dang) 人故事。今年5月5日,他推出《中國青年,是多麽(me) “武德充沛”?》,講述一支70%都是共青團員、全師指戰員平均年齡隻有18歲的紅軍(jun) 部隊——“少共國際師”的英勇事跡。網友們(men) 耳熟能詳的英雄將帥,申鵬總能寫(xie) 出其鮮為(wei) 人知的經曆,黨(dang) 史中那些一帶而過、不為(wei) 大眾(zhong) 所熟知的人物,申鵬則會(hui) 翻閱不同的史書(shu) 、傳(chuan) 記,力圖拚湊還原出人物的成長軌跡。

  在申鵬看來,曆史從(cong) 不是板起臉的嚴(yan) 肅麵孔,曆史人物並不平麵化、標簽化,他們(men) 有血有肉,有過高光時刻,也有過失意躊躇。他們(men) 是曆史的創造者,曆史也在塑造著他們(men) 。那些在曆史上或閃閃發光或默默無聞的人物,那些被血與(yu) 火淬煉的人生,那些曆經磨煉的理想信念,是我們(men) 麵對失意、困境時尋覓浩然正氣的動力,也是申鵬創作正能量作品的源泉。

  從(cong) 事自媒體(ti) 行業(ye) 多年,申鵬坦言,最大的欣喜和成就感來源於(yu) 讀者的反饋。“很多讀者的留言比我的文章還精彩,也有一些讀者能夠糾正我的錯誤,甚至在我寫(xie) 一個(ge) 曆史人物之後,告訴我關(guan) 於(yu) 人物的另一段鮮為(wei) 人知的故事。”最令申鵬感到欣喜的是,他發現越來越多的讀者在互聯網上獨立思考、明辨是非。“看我文章的那些人成長起來,比我更厲害,思考更加理性、全麵,相信在越來越多理性網民的發聲下,網絡乃至現實社會(hui) 中的分歧會(hui) 越來越少。”

  記者:安俐

  製圖:韓伊博(實習(xi) )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