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在山水間傳情——評花兒歌舞劇《柳毅傳書》

發布時間:2022-09-14 10:23: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莊電一(光明日報原高級記者)

  演員們(men) 在湖水環抱的露天舞台上載歌載舞,無須另外置景;觀眾(zhong) 隔水欣賞如夢如幻的劇情,無須買(mai) 票入場:寧夏首部實景花兒(er) 歌舞劇《柳毅傳(chuan) 書(shu) 》,以這種別具一格、富有創意的演出形式,回到了故事的發源地寧夏涇源縣,為(wei) 這個(ge) 擁有多處風景名勝和大量動人傳(chuan) 說的地方抹上了迷人的色彩。

  “柳毅傳(chuan) 書(shu) ”的故事,來源於(yu) 唐代李朝威的小說《柳毅傳(chuan) 》。在寧夏涇源縣也流傳(chuan) 著柳毅與(yu) 小龍女的動人民間故事。早在元代,就有人以此為(wei) 題材寫(xie) 出了劇本,現在這一題材的劇目已成為(wei) 越劇、粵劇的經典,演出更是經久不衰。

  2004年,我國發行了一套“柳毅傳(chuan) 書(shu) ”的郵票:包含“龍女托書(shu) ”“傳(chuan) 書(shu) 洞庭”“骨肉團聚”“義(yi) 重情深”4張,展現了一個(ge) 完整而動人的故事。

  坐落在涇河源頭的涇源縣文化底蘊相當豐(feng) 厚,很多神話、傳(chuan) 奇、故事都入選了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為(wei) 推動寧夏各項事業(ye) 、特別是旅遊業(ye) 的發展,促進文旅有機融合,當地黨(dang) 委、政府和有識之士,有意將當地豐(feng) 富的民間故事與(yu) 獨特的自然資源有效嫁接,“柳毅傳(chuan) 書(shu) ”的故事便成為(wei) 這項創意的首選。

  那麽(me) ,以何種形式來表現這個(ge) 動人的故事呢?

  在廣泛調研、反複協商的基礎上,寧夏凝虹演藝集團的編創人員決(jue) 定以“柳毅傳(chuan) 書(shu) ”的故事為(wei) 藍本,以當地相當流行、具有廣泛群眾(zhong) 基礎的花兒(er) 音樂(le) 為(wei) 素材,創編一部花兒(er) 歌舞劇。

  在創編過程中,他們(men) 重新塑造了原作中的人物,對故事情節進行了必要的修改,使全劇主題更加突出,人物形象更加豐(feng) 滿,演出也更有魅力。

  花兒(er) 歌舞劇《柳毅傳(chuan) 書(shu) 》編導、寧夏文化館原館長靳宗偉(wei) 介紹,該劇在編導手法上,既遵循傳(chuan) 統戲劇的規律,也兼容現代歌舞的調度手法和肢體(ti) 語言。在音樂(le) 創作上,則保留了原生態花兒(er) 的韻味,所有唱詞也都體(ti) 現原生態音樂(le) 的精髓。在空間設計上,充分利用了當地已有的山、水和建築,營造了多點、多維的視野。在排演過程中,演員們(men) 載歌載舞,當說則說,宜唱則唱,該舞就舞,不拘泥於(yu) 表演形式,最終呈現在觀眾(zhong) 麵前的是一場色彩豔麗(li) 、特色鮮明、民族風情濃鬱、為(wei) 人們(men) 喜聞樂(le) 見的花兒(er) 歌舞劇。

  在演出場地的選擇上,該劇也頗具創意。

  涇源縣縣城有座臥龍山,臥龍山下有個(ge) 臥龍湖,臥龍湖及周邊景物構成了臥龍公園,而花兒(er) 歌舞劇《柳毅傳(chuan) 書(shu) 》就在臥龍公園中演出,觀眾(zhong) 下到遠遠低於(yu) 地麵的臥龍公園,在湖邊觀看演出,就像置身龍宮之中,令人耳目一新。

  從(cong) 今年6月26日開始,《柳毅傳(chuan) 書(shu) 》在每周周五、周六和節假日晚8點半都準時上演,本地的觀眾(zhong) 和外來的遊客都前來欣賞。花兒(er) 歌舞劇《柳毅傳(chuan) 書(shu) 》也成為(wei) 縣城的一道文化景觀。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