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北京國際圖書節香遠益清

發布時間:2022-09-15 15:54:00來源: 光明網

  借助服貿會(hui) 平台,開啟精彩閱讀之旅——

  北京國際圖書(shu) 節香遠益清

  □ 本報記者 張稚丹

  9月5日的首鋼園,天藍樹綠,人來人往。絳紅色的高大煤倉(cang) 、陳舊斑駁的青灰色煙囪和高塔、低矮的首鋼大食堂等鋼鐵工業(ye) 遺跡,給時尚現代的服貿會(hui) 增添了別樣意味。

  9月1日至5日,由中共北京市委宣傳(chuan) 部主辦、北京發行集團承辦的第二十屆北京國際圖書(shu) 節在服貿會(hui) 首鋼園區展區舉(ju) 辦,到場觀眾(zhong) 之多超出預期。

  紅色文化沁人心

  一位讀者亮出自己在主題出版物展區的“驚喜”發現——剛買(mai) 的一本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著作《論把握新發展階段 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我最近在研究新發展理念相關(guan) 內(nei) 容,正好在圖書(shu) 節上發現了這本書(shu) 。”

  圖書(shu) 節在“喜迎黨(dang) 的二十大”主題出版物展區集中展示了300種相關(guan) 主題出版物,有《習(xi) 近平談治國理政》(多語種版本)、《習(xi) 近平用典》等闡釋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圖書(shu) ,還有《中國由此改變》《百年大黨(dang) 的關(guan) 鍵抉擇》《百位著名科學家入黨(dang) 誌願書(shu) 》《火種——尋找中國複興(xing) 之路》《中國能力——抗疫背後的中國之治》等,不少圖書(shu) 展現了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在政治、經濟、科技、文化、醫療衛生等領域的發展成就。

  有一個(ge) 區域,讓觀眾(zhong) 禁不住上前“打卡”,這就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紅色足跡”(博物館篇)沉浸式VR閱讀產(chan) 品。踩上標記地名的方塊,就像用鼠標按了鍵,那個(ge) 地方的場景會(hui) 翻上麵前的弧形大屏幕,隨著腳的劃動,場景不斷向前伸展。產(chan) 品負責人介紹說,該產(chan) 品選取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到過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zheng) 紀念館、中國人民革命軍(jun) 事博物館、北大紅樓、香山革命紀念館、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等5個(ge) 紅色地標,720度全景拍攝,運用人工智能和VR技術,讓觀眾(zhong) 猶如身臨(lin) 其境,“該數字內(nei) 容還包括了豐(feng) 富的專(zhuan) 業(ye) 講解內(nei) 容以及珍貴圖片和視頻素材,觀眾(zhong) 可聆聽一個(ge) 個(ge) 革命故事,喚醒心底的紅色記憶”。展出5天,前來“打卡”體(ti) 驗的觀眾(zhong) 過千,其中一半是青少年。

  京味傳(chuan) 統展魅力

  借服貿會(hui) 契機,圖書(shu) 節特設傳(chuan) 統文化展區,向世界展示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魅力。展覽以特色文創產(chan) 品為(wei) 引子,吸引讀者在古籍中看北京,在古人的版畫中感受曆史。

  踏入展區,《萬(wan) 壽盛典圖》在電子屏上徐徐展開,它以紀實筆法描繪康熙六十歲壽辰(1713年)之際,由神武門、西安門、西直門到暢春園一線街巷張燈結彩、官員百姓迎接鑾駕的盛況。《萬(wan) 壽盛典圖》依據武英殿刻本《萬(wan) 壽盛典初集》第四十一、四十二卷刻本整理影印,中國書(shu) 店將原刻本148幅版刻首尾相連,不間斷地呈現這一長達50米的版畫巨構。不少觀眾(zhong) 在《萬(wan) 壽盛典圖》展示屏前駐足,找尋著與(yu) 今日北京重合的場景。現場陳列的清康熙年間刊本《敕建弘慈廣濟寺新誌》、民國鉛印本《北京曆史風土叢(cong) 書(shu) 》以及《禦製圓明園圖詠》《永定河治本計劃》等記錄北京舊時風物的典籍、“北京頤和園內(nei) 景織錦”,與(yu) 《萬(wan) 壽盛典圖》形成聯動。

  北京出版集團融數中心策劃編輯王睿告訴記者,集團今年展出的不僅(jin) 有圖書(shu) 、期刊、文創,還有數字藏品——VR有聲《兔兒(er) 爺“多福”》,“多福”山形眉、月牙眼、三瓣嘴、長耳朵,身披紅袍,喜氣洋洋。

  北京出版集團多年來致力於(yu) 北京文化的發掘,他們(men) 發現不少古籍善本、名家名篇都著重寫(xie) 到“兔兒(er) 爺”。每逢中秋,京城的百姓供奉“兔兒(er) 爺”,後來它又轉為(wei) 中秋的兒(er) 童玩具,已成為(wei) 北京的文化符號。於(yu) 是,北京出版集團和中圖雲(yun) 創聯合,設計出“多福”的性格外貌,讓它在係列作品中親(qin) 曆老北京的百工行當,以畫麵+聲音立體(ti) 塑造“多福”善良、勤勞、樂(le) 觀的美好品質。這一虛擬吉祥物受到不少年輕人的喜愛。

  科技賦能開新篇

  圖書(shu) 節“書(shu) 香京城”展區不僅(jin) 有“中國好書(shu) ”獲獎作品和“金融貿易”“文化藝術”“北京中軸線文化”板塊,還設置了“航天科技”“碳中和”“元宇宙”等結合時下熱點的專(zhuan) 台專(zhuan) 架。坐在展區讀書(shu) 的一位讀者說:“平時總看網上提元宇宙,究竟是什麽(me) 東(dong) 西,還得看書(shu) 才有準確的認知。”

  展區裏還有個(ge) 景點引人注目,一輛被固定的自行車,麵前電子屏上是北京明媚的街景,高樓、綠蔭、騎行道。工作人員介紹說,踩動腳踏板,借助VR騎行可以“一站式”打卡北京示範書(shu) 店。近年來,北京實體(ti) 書(shu) 店建設工作成效顯著,截至2021年底,全市實體(ti) 書(shu) 店超過2000家,萬(wan) 人擁有實體(ti) 書(shu) 店0.93家,位居全國首位。過去一年,全市舉(ju) 辦各類閱讀活動3萬(wan) 餘(yu) 場,覆蓋人群2000萬(wan) 人次。

  1號館圖書(shu) 節主會(hui) 場內(nei) ,邱華棟、徐則臣、陳善廣、杜文龍、王山、薩蘇、石一楓、張明傑等名家輪番做客“名家大講堂”,與(yu) 讀者麵對麵交流分享“中國精神”“文化北京”;遍布全城的分會(hui) 場也安排了各類線上線下講座、新書(shu) 發布、閱讀分享,全市有155家實體(ti) 書(shu) 店參與(yu) “護苗行動”並舉(ju) 辦優(you) 惠購書(shu) 活動。

  記者從(cong) 組委會(hui) 了解到,截至閉幕,本屆圖書(shu) 節直播活動觀看量突破210萬(wan) 次,微博新增話題討論超過3000萬(wan) 次。圖書(shu) 節組委會(hui) 秘書(shu) 長、北京市委宣傳(chuan) 部一級巡視員王野霏表示,這是北京國際圖書(shu) 節第二次與(yu) 服貿會(hui) “聯姻”,服貿會(hui) 因圖書(shu) 節的融入凸顯“文化範兒(er) ”,讓展團、客商、觀眾(zhong) 開啟一趟精彩的閱讀之旅;依托服貿會(hui) 平台,北京國際圖書(shu) 節“擴圈”又“破圈”,為(wei) 首都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和全民閱讀工作提供精神動能。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