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廣東:揚帆起航 走在前列
【喜迎二十大】
光明日報記者 吳春燕 王忠耀
廣東(dong) 省珠海市的西江磨刀門水道,作為(wei) 珠江的出海口門之一,晴天駐足遠觀之,水似天青,碧空湛藍,水道縱橫,頗有幾分百川歸海的廣闊。日前,橫跨磨刀門水道而立的粵港澳大灣區重點工程——珠機城際金海特大橋主跨鋼梁成功合龍,成為(wei) 水道上的新風景線。
“金海大橋是世界首座公鐵同層多塔斜拉橋,同時也憑借49.6米的橋麵寬度,創造了目前世界上最寬公鐵兩(liang) 用多塔斜拉橋的世界紀錄。”中鐵大橋局五公司副總經理、金海大橋項目經理陳曉劍表示,他和全體(ti) 工友們(men) 將腳踏實地,以實際行動迎接黨(dang) 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今年,廣東(dong) 全麵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省委、省政府靠前發力,全省上下同心協力,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加強加密經濟運行調度,及時出台落實國務院33條一攬子政策措施的131項具體(ti) 舉(ju) 措。
7月18日,廣東(dong) 省統計局發布的2022年上半年廣東(dong) 經濟數據顯示,廣東(dong) 地區生產(chan) 總值為(wei) 59518.4億(yi) 元,同比增長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3.5%,固定資產(chan) 投資同比增長1%,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2.17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0.9%。
今年上半年,廣東(dong) 實現外貿進出口3.91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2.8%,規模繼續穩居全國第一,拉動全國外貿增長0.6個(ge) 百分點。廣東(dong) 外貿在“穩中”實現“有進”,外貿結構持續優(you) 化,在全球價(jia) 值鏈地位不斷攀升。“廣東(dong) 要打造要素集聚高、資源配置強、具有全球貿易引領力的國際貿易中心。”廣東(dong) 省商務廳黨(dang) 組書(shu) 記、廳長張勁鬆表示,未來廣東(dong) 將一以貫之加快推動內(nei) 外貿一體(ti) 化、內(nei) 外資招商一體(ti) 化,著力探索數字貿易、綠色貿易、自貿試驗區創新發展新路。
8月30日,港澳居民(廣州)健康服務中心揭牌儀(yi) 式在廣州開發區醫院舉(ju) 行。作為(wei) 內(nei) 地首家港澳居民健康服務中心,該中心首創了粵港兩(liang) 地醫療機構在內(nei) 地大型綜合醫院平台上協作的醫療新模式。這正是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建設日漸行穩致遠的一個(ge) 生動縮影。
近年來,廣東(dong) 舉(ju) 全省之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機製“軟銜接”,“1小時生活圈”加速形成,2021年大灣區經濟總量比2017年增長約2.4萬(wan) 億(yi) 元,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從(cong)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到《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ti) 方案》《全麵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ye) 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再到《廣州南沙深化麵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麵合作總體(ti) 方案》,一份份重磅文件接踵而至,粵港澳大灣區正給予這片土地上的人們(men) 更多的發展空間和期盼。
“在繁忙的工作中,我深刻感受到祖國的溫暖和強大。大灣區這片土地蘊含了無限可能,作為(wei) 一名新南沙人,我希望自己能在工作中講好灣區故事,構築起連接廣州與(yu) 港澳的溝通橋梁,主動肩負起建設大灣區的光榮使命。”就職於(yu) 廣州市南沙區商務局的香港籍公務員黃釗逸表示。
前不久,在位於(yu) 江門開平市金雞鎮打石山地下700米的實驗大廳內(nei) ,“國之重器”江門中微子實驗迎來重大建設進展:中心探測器不鏽鋼主結構安裝工作順利完成,距離實驗2023年建成運行的目標又近一步。這座由中科院與(yu) 廣東(dong) 共同建設的大科學裝置,將進一步鞏固我國在中微子研究領域的領先地位,也將推動廣東(dong) 成為(wei) 國際中微子研究中心之一。
從(cong)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加快建設,到鵬城實驗室、廣州實驗室掛牌運作;從(cong) 高新技術企業(ye) 突破6萬(wan) 家,到區域創新能力連續5年居全國第一,廣東(dong) 強化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每年舉(ju) 行科技創新大會(hui) ,全麵構建全過程創新生態鏈,為(wei) 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打造“新動能”。
廣東(dong) 省科技廳黨(dang) 組書(shu) 記、廳長龔國平表示,未來廣東(dong) 將加快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guan) +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強化戰略科技力量布局,積極探索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新型舉(ju) 國體(ti) 製的“廣東(dong) 路徑”,全麵加強基礎與(yu) 應用基礎研究,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勇攀科技高峰,努力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