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遠征:唯一的願望就是要一輩子做人藝的演員
馮(feng) 遠征:唯一的願望就是要一輩子做人藝的演員【複排劇目《杜甫》 一字一句精雕細琢】
9月14日是《杜甫》一劇首次開放排練,身為(wei) 導演的馮(feng) 遠征提前一個(ge) 月就召集劇組開始了集中排練,雖然已經有之前兩(liang) 輪演出經驗,但重新排練後劇組仍然拿出時間進行劇本圍讀,一字一句精雕細琢。
從(cong) 人藝學員班“五虎”之一
到“演而優(you) 則導”
9月8日,馮(feng) 遠征在朋友圈展示了自己不同時期的四張照片,並配上了這樣一段意味深長的文字:“從(cong) 一個(ge) 懷揣夢想的文藝青年走進北京人藝,唯一的願望就是要一輩子做人藝的演員,做像許多前輩藝術家那樣的好演員。”從(cong) 1985年考入人藝學員班,成為(wei) 響當當的85班“五虎”之一,37年間,他去德國進修過表演,在影視界大紅大紫過,但同樣也在《茶館》《嘩變》這樣的舞台大經典中有著一席之地。演員、演員隊隊長、導演、副院長,一路走來,生活美滿、事業(ye) 順遂。
雖因《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成為(wei) 很多人的“童年陰影”,但那也是因為(wei) 表演太過傳(chuan) 神。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馮(feng) 遠征溫和消瘦的外表之下有著自己的堅持與(yu) 擔當,他在演員隊嚴(yan) 明紀律、絕不姑息;力主招收表演學員培訓班,為(wei) 人藝劇場集群儲(chu) 備力量;藝術家授課、劇本朗讀一係列舉(ju) 措提升青年演員綜合實力;這兩(liang) 年演而優(you) 則導,有理論有實踐;還有太多個(ge) 春節,馮(feng) 遠征和梁丹妮夫婦二人都是在《全家福》的舞台上度過的……
《老中醫》之後
再沒拍過一部影視劇
從(cong) 2017年《老中醫》之後,馮(feng) 遠征再沒出去拍過一部影視劇,因為(wei) 劇院的事情太多了。馮(feng) 遠征表示,今後“會(hui) 更偏重於(yu) 為(wei) 人藝的未來考慮,人才的培養(yang) 、劇目的創新,都是未來的重中之重”。
馮(feng) 遠征的妻子梁丹妮也出現在《杜甫》劇組中。對她而言,這段時間,既是排練也是陪伴。“我會(hui) 擔心他的身體(ti) ,畢竟這個(ge) 角色壓力很大,演出、導戲以及事務性工作,壓力是紛繁複雜的。以前他就常常清晨六七點到劇院、半夜才回家。現在,我想讓他輕鬆些的‘陰謀’更是破產(chan) 了。”
一邊說著遺憾補不上了,梁丹妮也意味深長地表示,“最近我想盡量減少在外麵拍戲的時間,一邊排著劇院的戲,一邊陪伴他。”
《杜甫》排練用12天研讀劇本
9月14日的媒體(ti) 見麵會(hui) 上,馮(feng) 遠征白衣黑褲亮相,上場時瞬間情緒激昂,下場後則靜觀台上,暫停時還要適時為(wei) 演員說戲……排練廳內(nei) 的他身兼導演、主演雙重身份,大段半文半白的台詞等待他吃透化作杜甫的語言呈現出來,而他還身兼人藝的行政工作,這一份沉沉甸甸的責任,也需要他去承擔……
《杜甫》這部創排首演於(yu) 2019年的原創劇目,是編劇郭啟宏繼《李白》《知己》等作品之後再次被搬上舞台的一部聚焦詩人命運的劇作。選取杜甫從(cong) “安史之亂(luan) ”發生後直至去世這段充滿坎坷的人生軌跡,通過其波瀾起伏的人生境遇展現詩人偉(wei) 大的精神世界。此前已演出2輪25場。
作為(wei) 金牌編劇郭啟宏繼《李白》之後的一部沉澱之作,馮(feng) 遠征說,“我們(men) 小時候就背過杜甫的詩,那時就知道杜甫很苦,李白很瀟灑,很多人是長大以後才真正開始理解杜甫詩句中所描述的內(nei) 涵。啟宏老師曾經說過,當年他寫(xie) 《李白》的時候,很多人都說,《李白》成功了,你也寫(xie) 寫(xie) 《杜甫》,他說我才不寫(xie) 。後來他說那時還是太年輕,不懂得杜甫,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喜歡杜甫,才開始動筆。我也一樣,在這個(ge) 年齡段‘遇見’杜甫,可能正好能夠體(ti) 會(hui) 他詩作當中所蘊含的況味。”9月23日起,該劇將跨國慶假期演出15場。
此次複排,身為(wei) 導演的馮(feng) 遠征提前一個(ge) 月就召集劇組開始了集中排練,“排練不是恢複,而是要重新去挖掘人物,重新去理解人物。”馮(feng) 遠征表示,還要細摳台詞,因為(wei) 劇中對白並不是生活化的語言,而是帶有半文言性質,如何讓演員說得清楚、明白,讓觀眾(zhong) 能夠入耳、理解,十分考驗功夫。雖然已經有之前兩(liang) 輪演出經驗,但重新排練後劇組仍然拿出時間進行劇本圍讀,一字一句精雕細琢。據悉,第一次帶劇組排練時,馮(feng) 遠征用了12天每天讀兩(liang) 遍劇本,絕大部分演員是到了第10天左右才讀懂了這個(ge) 劇本。
《杜甫》作為(wei) 一部老帶新的戲,也承載著馮(feng) 遠征多年來曆練提攜年輕人的理念,“現在排練廳的這些熱水都是年輕人去打的,傳(chuan) 承不止於(yu) 舞台上,打水這樣的行為(wei) 其實不僅(jin) 僅(jin) 是一個(ge) 勞動,而是要讓他們(men) 對排練廳產(chan) 生感情。今年年底時我們(men) 還會(hui) 繼續招收第二期學員班,其實從(cong) 去年曹禺劇場開幕,我們(men) 就起用了大量的年輕演員去挑梁,我們(men) 不會(hui) 像過去那樣,新人要先跑10年龍套,再站到舞台中間。現在的年輕人聰明且抗壓能力很強,一定要給他們(men) 機會(hui) 。”
文/本報記者 郭佳
統籌/劉江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