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劇片紛紛致敬勞動者
【文藝觀潮】
作者:宗俊偉(wei) (鄭州大學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學院副教授,本文係2021年度鄭州大學新聞傳(chuan) 播學學科建設專(zhuan) 項成果)
對勞動內(nei) 容的書(shu) 寫(xie) 和勞動精神的頌揚,始終是文藝作品的重要內(nei) 容。隨著科技進步、經濟轉型與(yu) 文明發展,勞動的內(nei) 涵、形式與(yu) 主體(ti) 逐漸發生改變,這也反映在文藝作品上,尤其是能夠敏銳洞察社會(hui) 發展趨勢並快速表現在創作上的網絡劇片領域。網絡電影《草原上的薩日朗》《金山上的樹葉》《春來怒江》《藏草青青》《毛驢上樹》《我來自北京》係列圍繞深入鄉(xiang) 村的扶貧工作者展開劇情,《凡人英雄》《中國飛俠(xia) 》把鏡頭對準城市裏堅守的平凡人,網絡劇《在希望的田野上》《約定》《再見,那一天》關(guan) 注返鄉(xiang) 青年、支教教師、農(nong) 村電商、社區民警、青年技工等不同行業(ye) 的普通勞動者,近期湧現的網絡劇片精品正用獨特的創作視角、創新的藝術手法書(shu) 寫(xie) 屬於(yu) 新時代的勞動華章。
刷新受眾(zhong) 對勞動形態的固有認知
相對於(yu) 傳(chuan) 統影視作品,網絡劇片投資體(ti) 量相對較小,市場發行手段更靈活,創作者更容易深入勞動生產(chan) 一線,對當前新湧現的現象趨勢快速做出反應,所以在呈現勞動形態創新方麵具有獨特優(you) 勢。
新近湧現的網絡劇片刷新了受眾(zhong) 對勞動形態的固有認知。在脫貧攻堅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題材作品中,火熱的勞動現場不再局限於(yu) 田埂裏山林間揮汗如雨的播種耕作,更出現在生活中、網絡上。比如《金山上的樹葉》不隻表現了種茶、采茶、炒茶等與(yu) 茶葉製作相關(guan) 的內(nei) 容,還講述了以金曉白、韓大吉為(wei) 代表的青年人拍攝茶園風光短視頻,在直播間推銷茶葉,用融媒體(ti) 手段助推茶葉銷售的內(nei) 容,折射出中國當下電商經濟的如火如荼,以及對人們(men) 思想觀念的深刻改變。《春來怒江》的馬坡村村民則在日常農(nong) 事之餘(yu) 走上了辦農(nong) 家樂(le) 、開民宿、搞旅遊的致富路。在自家窗明幾淨的房屋裏,他們(men) 用土特產(chan) 烹調出一道道風味獨特的飯菜,帶遊客體(ti) 驗悠閑自得的鄉(xiang) 村生活。這些優(you) 美風景和質樸人物背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詮釋。
對勞動內(nei) 容的創新書(shu) 寫(xie) 還廣泛存在於(yu) 都市題材中。如《約定》“青年有為(wei) ”單元聚焦高級焊接技師陳有為(wei) 和許一航等參加世界技能大賽的經曆,渲染了中國跨越式發展的時代背景。這些試圖突破原有勞作模式,通過不懈努力獲得美好生活與(yu) 精彩人生的奮鬥精神分外感人。
賦予勞動精神新的時代內(nei) 涵
從(cong) 透著泥土氣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領域,到帶著城市煙火氣的外賣快遞行業(ye) ,再到浸潤著滿滿書(shu) 卷氣的教育與(yu) 文化場所,隨著勞動工具智能化、信息化發展,網絡劇片中的勞動場景和勞動形態愈發多元,勞動內(nei) 涵也更加豐(feng) 富。但無論如何變化,致力於(yu) 實現夢想與(yu) 幸福的勞動價(jia) 值始終未變,還得到了持續彰顯。腳踏實地、誠實肯幹、艱苦奮鬥、實幹興(xing) 邦的勞動作風、精神與(yu) 信仰,更顯得彌足珍貴,通過網絡傳(chuan) 播經久不衰。
《在希望的田野上》裏,打小便立誌逃離山區、紮根大城市生活的張楠碩士畢業(ye) 後陰差陽錯回村擔任工作隊隊長。背著沉重思想包袱的他卻在三年艱辛而充實的勞動中解開了童年心結,明白了扶貧工作的奧義(yi) ,與(yu) 女友攜手投入到了更廣闊的農(nong) 村中去。《凡人英雄》中創業(ye) 工程師江小天在武漢疫情時染病進入方艙醫院,受身邊人感召,他非但沒有意誌消沉,反而越挫越勇,最終成功克服技術難題,開發出智能機器人。
從(cong) 這些作品中我們(men) 發現,隨著中國發展進入新的曆史方位,勞動精神在愛崗敬業(ye) 、艱苦奮鬥、甘於(yu) 奉獻的基本內(nei) 涵之外,又被賦予了更多新內(nei) 涵,比如敢破敢立的創新精神、勇立潮頭的改革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等。這不僅(jin) 拓寬了網絡劇片創作的精神光譜,也為(wei)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的實現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勞動者形象愈發可信可感可愛
實現夢想與(yu) 幸福的勞動價(jia) 值、追求創新與(yu) 卓越的勞動形態,最終都要附麗(li) 於(yu) 現實生活中的勞動者。近年來聚焦勞動主題的網絡劇片塑造了一大批可信、可感、可愛的普通勞動者形象:他們(men) 大多來自田間、草原、街頭和工廠,從(cong) 事著快遞、外賣、技術開發等形態各異的基層工作。盡管沒有太多的華麗(li) 辭藻與(yu) 豪言壯語,看起來那樣平凡、不動聲色,但是他們(men) 知難而上、臨(lin) 危不懼,不拋棄、不放棄,堪稱這個(ge) 時代最可愛的人。
在眾(zhong) 多勞動者形象當中,《中國飛俠(xia) 》中的外賣員李安全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北漂一族、居無定所、女兒(er) 重病、老婆跑了,可謂困境重重。即使如此,他沒有氣餒,而是更加辛勤地勞動,白天送外賣,晚上做代駕,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留下忙碌穿梭的身影。磕磕碰碰、麻煩不斷,卻始終堅守勤勞善良的本性,並通過努力贏得了屬於(yu) 自己的溫暖幸福,用行動向觀眾(zhong) 呈現了生命的硬度和韌性。還有網絡紀錄片《柴米油鹽之上》於(yu) 脫貧攻堅背景下,以個(ge) 人史詩般的筆觸再現了隱忍清貧的年輕村支部書(shu) 記常開勇、麵臨(lin) 原生家庭不幸和婚姻生活不順的女貨車司機張琳、即將退役又迎來事業(ye) 轉機的雜技演員王懷甫、從(cong) 富春江畔大山走出去經過艱苦拚搏創立快遞事業(ye) 而又反哺家鄉(xiang) 的子胥村村民,他們(men) 無一不是為(wei) 了“珍藏已久的夢想”,拚盡全力也要從(cong) 貧窮中崛起努力奔小康的平凡英雄。《凡人英雄》則在抗疫背景下,以類型片模式“欲揚先抑”地塑造了卑微善良的達誌誠、自尊卻不夠務實的江小天與(yu) 投機但迷途知返的劉火火等人,他們(men) 在疫情之下分別陷入了各自的困境,卻都在經過曲折考驗之後克服自身困難,投身抗疫洪流,共同譜寫(xie) 出一曲凡人頌歌。
由此可見,每一個(ge) 努力著、奮鬥著奔向夢想與(yu) 幸福的勞動者都值得被尊重、被善待,他們(men) 是時代發展的根基與(yu) 動力。今秋開學,勞動課正式升級為(wei) 義(yi) 務教育階段必修課程。在這樣的時間節點,我們(men) 呼喚更多的網絡視聽精品聚焦勞動、謳歌勞動,讓平凡而又閃光的勞動者被更多人看到,讓“勞動是什麽(me) ”“勞動為(wei) 什麽(me) ”“勞動者幹什麽(me) ”等問題激發更多輿論關(guan) 注和話題討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