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音樂播撒更多快樂種子(創業派)
讓音樂(le) 播撒更多快樂(le) 種子(創業(ye) 派)
——訪河南機電職業(ye) 學院音樂(le) 學院院長蘇文星
陳 曦 李婧源 李 洋
9月,在河南登封北區小學交響樂(le) 團的排練現場,蘇文星正充滿激情地帶著孩子們(men) 排練,他一手籌辦並支持著這個(ge) 縣域小學的交響樂(le) 團。
蘇文星先後在中央音樂(le) 學院及美國加州州立大學長灘分校音樂(le) 學係、作曲係學習(xi) ,擔任中國黃河交響樂(le) 團音樂(le) 總監、中國歌劇舞劇院交響樂(le) 團常任藝術指導。而現在,他將大多數時間和精力聚焦於(yu) 基層音樂(le) 教育,開啟了一趟新的旅程。
感受音樂(le) 的力量
童年的蘇文星生活在湖南綏寧,苗族人民的能歌善舞成為(wei) 他對那個(ge) 年代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回憶,也讓他深刻意識到,“越是相對落後、經濟收入偏低的地區,人們(men) 更需要音樂(le) 來豐(feng) 富精神世界。”
從(cong) 學音樂(le) 到教音樂(le) ,在音樂(le) 的世界,蘇文星既找到了自己內(nei) 心的需要,又不斷從(cong) 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他想讓更多人感受音樂(le) 的力量,讓更多孩子擁有學習(xi) 音樂(le) 的條件。他常常對學生說:“音樂(le) 可以幫助你:一是感受這份內(nei) 化於(yu) 心的快樂(le) ,成為(wei) 人的內(nei) 在支撐;二是用音樂(le) 去享受這放大和延伸後的快樂(le) ;三是能夠掌握一種與(yu) 他人交流的語言。”
回顧自己的音樂(le) 之路,蘇文星對前輩和老師們(men) 的教導常掛心間。黃飛立是中國指揮專(zhuan) 業(ye) 教育的奠基者之一,蘇文星幾乎每次回國都會(hui) 前去拜訪。“做正直、有靈魂、有趣味、心裏有愛的人,才能做好指揮;要內(nei) 心有愛,才能把愛傳(chuan) 遞出去,才能讓團隊無條件地聽你指揮。”這是黃老傳(chuan) 遞給蘇文星的精神內(nei) 核。
如今,作為(wei) 中國指揮界的中堅力量,蘇文星同樣也在傳(chuan) 遞著這份愛和幫助——扶持後輩、他願意為(wei) 更多的年輕人提供舞台和機會(hui) 。憑借自己在國際音樂(le) 領域所擁有的影響力,蘇文星給不少年輕學者牽線搭橋,讓他們(men) 也能有到海外學習(xi) 和演出的機會(hui) ,為(wei) 推動中外音樂(le) 文化交流貢獻一份力量。
因材施教的課堂
2008年,蘇文星受邀擔任河南交響樂(le) 團音樂(le) 總監,開啟了自己在河南交響樂(le) 團的第一個(ge) 音樂(le) 季;同年9月,他推動成立當時較早的高校職業(ye) 交響樂(le) 團之一;隨後,他又指導鄭州外國語中學交響樂(le) 團獲得了全國中小學文藝匯演金獎。
在學生們(men) 眼中,蘇老師像老師又像長輩,陪伴著他們(men) 的每一次成長,每天清晨的琴房外總能看到他身影。學生唐德回憶說:“與(yu) 蘇老師相識時,他剛剛任教不久,現在20多年過去了,不管蘇老師身在何處,他和我的每一次交流都讓我如沐春風。雖然時間流逝、歲月變遷,但我覺得我們(men) 的這份師生情愈加濃厚了,像親(qin) 人一樣。”
擔任河南機電職業(ye) 學院音樂(le) 學院院長,可以說是蘇文星的又一次“創業(ye) ”。他說,向這些平日裏沒有太多機會(hui) 接觸交響樂(le) 的學生普及交響文化,是一件非常有意義(yi) 的事。如今,他還是登封北區小學、新密金鳳路小學交響樂(le) 團的指揮,在播撒音樂(le) 種子的道路上,他的態度一直是“需要我就去”,不曾改變過。
“能夠盡快培養(yang) 出更多優(you) 秀的音樂(le) 教師,讓他們(men) 可以長期紮根基層音樂(le) 教育,這是我現在最想做的事。”蘇文星的想法與(yu) 河南機電職業(ye) 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張震不謀而合,首次相遇,兩(liang) 人便在交談中發現,對彼此的辦學理念和模式非常認同。同路人相遇,火花自然而然迸發。
在蘇文星的課堂上,“教室即舞台,舞台即教室”,他希望自己能因材施教,為(wei) 每一名學生“量體(ti) 裁衣”,培養(yang) 他們(men) 成為(wei) 優(you) 秀的音樂(le) 工作者。蘇文星表示,無論學生將來的路走向何方,他都希望學生們(men) 能從(cong) 交響樂(le) 中得到快樂(le) 。“如果他們(men) 願意繼續留在家鄉(xiang) 工作,說不定就會(hui) 成為(wei) 當地音樂(le) 教育發展中的一股重要力量。讓孩子們(men) 喜歡上交響樂(le) ,這需要我們(men) 更多人的努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