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王派”傳人以經典劇目致敬永遠的“林妹妹”

發布時間:2022-09-22 11:05:00來源: 文匯報

  本報訊(記者王筱麗(li) )“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颺直上重霄九……”前晚,在學生們(men) 的深情演繹下,越劇“王派”創始人王文娟生前最後創作的《蝶戀花·答李淑一》拉開了“天上掉下個(ge) 林妹妹”——紀念越劇宗師王文娟專(zhuan) 場演出的序幕。全國30餘(yu) 位“王派”嫡傳(chuan) 弟子和再傳(chuan) 弟子相聚在宛平劇院,為(wei) 滬上觀眾(zhong) 帶來包括《投軍(jun) 別窯》《白毛女》《慧梅》《女飛行員》等一批久違舞台的“王派”經典劇目,共敘緬懷之情的同時,也彰顯“王派”藝術的生生不息。

  為(wei) 了這次演出,“王派”名家單仰萍首次學習(xi) 了王文娟的“開蒙戲”——《投軍(jun) 別窯》,她跟著舊錄音學習(xi) 老腔老調。“老師是深藏在我們(men) 心底的驕傲,這次係列演出讓我們(men) 得以回顧她的輝煌。”。據記載,1938年,12歲的王文娟來到了上海,師從(cong) 表姐、有著“越劇皇帝”之稱的竺素娥,她教王文娟的第一出戲便是《投軍(jun) 別窯》。此後,王文娟又和老師有了第一次合作——《販馬記》。當熟悉的鼓板胡琴聲響起,戲迷仿佛又看到那個(ge) 稚嫩的少女從(cong) 舞台深處走來。

  “我這個(ge) 人是沒有什麽(me) 天資的,就是肯下苦功夫、笨功夫,所以才有今天。”王文娟謙遜的表述是她對人生格言“台上演戲要複雜些,台下做人要簡單點”的踐行。跟隨87版電視連續劇《紅樓夢》中“賈寶玉”扮演者歐陽奮強的現場講述,觀眾(zhong) 們(men) 一起走進了王文娟的藝術人生——在幾十年的越劇生涯中,王文娟在傳(chuan) 統戲曲表演基礎上博采眾(zhong) 長、融會(hui) 貫通,成功吸收話劇、電影表演的技巧,凸顯了新越劇“心理寫(xie) 實”的藝術特點。她善於(yu) 把多種曲調和多種板式融為(wei) 一體(ti) ,塑造了200多個(ge) 個(ge) 性鮮明的舞台藝術形象,如《紅樓夢》中的林黛玉、《追魚》中的鯉魚精、《孟麗(li) 君》中的孟麗(li) 君、《則天皇帝》中的武則天、《忠魂曲》中的楊開慧、《白毛女》中的喜兒(er) 等,被譽為(wei) 善於(yu) 塑造人物的“性格演員”。

  回憶起恩師,89歲高齡的“活紫鵑”孟莉英難掩淚水。在昨晚的演出中,她獻唱了《紅樓夢·勸黛》一折。“這折戲演得很少,但老師十分鍾愛。”她告訴記者,《紅樓夢》中的林黛玉是“王派”藝術的集大成者,也是王文娟藝術人生中濃墨重彩的一筆。王文娟通過豐(feng) 富的演唱手段,恰如其分地表現出角色複雜的內(nei) 心世界,讓越劇電影《紅樓夢》成為(wei) 一代人腦海深處的記憶,不少人對於(yu) 《紅樓夢》的認識也是從(cong) 越劇開始的。可以說,戲曲舞台上的林妹妹讓越劇《紅樓夢》的意義(yi) 超越了一部戲、一個(ge) 劇種。

  “天上掉下個(ge) 林妹妹,似一朵輕雲(yun) 剛出岫。”演出結尾,清脆稚嫩的童聲唱起熟悉的旋律,正是“王派”藝術薪火相傳(chuan) 、越劇之花常開不衰的最佳象征。作為(wei) 係列演出的組成部分,上海越劇院近期複排劇目《春香傳(chuan) 》以及富有傳(chuan) 奇色彩的大型宮闈喜劇《孟麗(li) 君》將於(yu) 今明兩(liang) 天在宛平劇院上演。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