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做好經費保障提升課後服務水平

發布時間:2022-09-22 15:39:00來源: 中國教育報

  9月19日,教育部網站發布的《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hui) 議第0663號建議的答複》中指出,教育部將全麵落實經費保障機製,建立課後服務信息管理係統,服務學校課後服務工作,統籌利用社會(hui) 資源,努力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xi) 需求,促進學生全麵發展、健康成長。

  “雙減”實施一年來,已取得有目共睹的階段性成效,這充分證明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的科學英明,更加堅定了深入推進教育改革的決(jue) 心和信心。總結前期的工作,在實現課後服務“全覆蓋、廣參與(yu) ”的基礎上,加強經費保障,加大資源供給,全麵提升治理能力,確保“雙減”工作走深走實、行穩致遠,提質量、上水平、增效益,是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急需麵對的新課題。

  提升“雙減”工作水平,必須加大經費保障力度。隻有建立穩定可靠的經費來源保障,才能為(wei) “雙減”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學校沒有後顧之憂,才能更好輕裝上陣,集中精力做好工作。一是調動教師參與(yu) 課後服務的積極性,解決(jue) 好教師取得合理薪酬的問題,刻不容緩。應該看到,一年來,廣大教師積極響應號召,廣泛參與(yu) 延時托管,充分體(ti) 現了教書(shu) 育人的職業(ye) 操守和無私奉獻的崇高境界,但無形中延長了教師在校服務的時間。教師參與(yu) 課後服務,信念的力量不可或缺,但也離不開物質的待遇和保障。二是學校開展多樣化課後服務所需的場地器材、設施設備等基礎條件,需要經費保障。學校如同一個(ge) 大家庭,開門幾件事:水、電、氣、暖常規事項,安保、耗材、保運轉等正常開支,一樣都不能少。隻要有一名學生在學校,學校就不能“打烊”。開展延時課後服務,學生、教師在校時間延長,加快了學校原有設施設備的使用率、折舊率,無形中增加了學校的開支。學校安保、工勤服務人員等臨(lin) 聘人員超時加班,同樣需要更多的經費支出。三是學校在自身人力、財力、物力條件難以滿足的情況下,引進社會(hui) 資源、專(zhuan) 業(ye) 機構,購買(mai) 校外服務,也需要相應費用。而服務的支出成本需要從(cong) 學校正常公用經費之外予以保障。為(wei) 滿足上述經費需要,地方政府首先要加大財政經費籌措和補貼的力度,及時將有關(guan) 經費納入年度預算,製定更加精準的財政經費保障方案,建立隨服務需求動態調整的機製,實現保障的常態化、長效化。通過政府補貼、學生收費,建立政府、家長分擔的多元化經費籌措保障機製。需要注意的是,向學生和家長收取費用,收費項目要有根有據,程序公開透明,支出科學合理,保證使用效益。

  提升“雙減”工作水平,必須提升管理能力。課後服務參與(yu) 人員多、範圍廣、變化快,加上各地情況差異較大,要實現有效管理,必須借助數字賦能、技術加持,建立課後服務信息管理係統,這樣才能使“雙減”管理更精細、服務更精準、資源配置更高效,保障各區域和全局“雙減”工作更加深入開展。一是精準把握數以千萬(wan) 計義(yi) 務教育學生這一龐大群體(ti) 多樣化、多變化的課後需求,及時分析研判形勢,通過數據深度分析挖掘,在紛繁複雜、多變多樣的學生需求中找到規律和應對的策略。二是及時了解學校課後服務提供的種類、數量、質量、滿意度,對各地區各學校提供校內(nei) 課後服務的情況進行精準評估,對學校引進社會(hui) 機構情況有效監管,保證方向、提升質量,防止學校簡單變成校外機構的中介。三是全麵掌握各地和全國總體(ti) 情況,加強對地方工作的指導監督,及時總結經驗,樹立典型,發布預警信號,指導預測和把控走向,確保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推動“雙減”工作在區域內(nei) 乃至全國範圍內(nei) 均衡優(you) 質發展。

  提升“雙減”工作水平,必須拓展資源供給渠道。要廣開課後服務資源門路、拓展提供的渠道,大力引進各種社會(hui) 資源,鼓勵家長熱情參與(yu) ,爭(zheng) 取科技、體(ti) 育、文藝等其他公共服務部門的支持,包括引進具備資質、符合條件的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和公益性社會(hui) 組織的參與(yu) 。隻有各主體(ti) 廣泛參與(yu) ,才能不斷豐(feng) 富課後服務的花色品種,更好滿足學生多樣化、個(ge) 性化的需要。通過請進來、走出去,廣開門路、開門辦學,讓那些非遺傳(chuan) 承大師、能工巧匠、體(ti) 育健將、文藝達人、科普誌願者等走進校園、走近孩子。

  (作者:邵允振,係中共廣東(dong) 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秘書(shu) 處處長)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