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時節肺喜潤惡燥,養生宜選這幾種食物
9月23日就是秋分節氣。中國傳(chuan) 統節氣將“立秋”作為(wei) 秋季的開始,到“霜降”為(wei) 秋季終止,“秋分”正好居於(yu) 二者之間,有“平分秋色”之意,因而得名。中醫理論認為(wei) ,肺喜潤惡燥,因此這個(ge) 時節的飲食養(yang) 生,重點在於(yu) 益肺潤燥。
秋燥侵犯肺部,容易損傷(shang) 津液,引起喉疾、咳嗽等不適症狀。不同體(ti) 質容易感受到的燥邪也不相同,預防和調養(yang) 需區別對待。
應對“溫燥”宜選秋梨膏
當前,暑熱未消散殆盡,與(yu) 秋季的燥氣會(hui) 合,形成了“溫燥”的特征。溫燥,以幹咳為(wei) 主要症狀,常伴有口渴口幹、痰黏稠發黃、喉嚨腫痛、煩躁不安,舌頭往往是偏紅偏幹,舌苔發黃。平時容易上火,或者陰虛和肝鬱體(ti) 質的人容易受溫燥困擾。
針對溫燥,有一個(ge) 經典膏方——秋梨膏。秋梨膏有很多版本的配方,可用梨加枇杷、百合、玉竹、陳皮、甘草、大棗等各類化痰止咳、益氣潤燥的藥材同製而成。秋梨膏的主要食材是秋梨,能養(yang) 肺陰、清肺熱、化痰止咳,枇杷、百合、玉竹可潤肺化痰止咳;陳皮可理氣調中;甘草、大棗可調和脾胃、益氣補血。秋梨膏可直接吃或泡水喝,咳嗽、用嗓過度、吸煙者、陰虛火旺體(ti) 質者宜用,孕婦和外感風寒者慎用,糖尿病人要少用。
深度滋養(yang) 多喝銀耳羹
秋天天氣漸涼,風寒常常侵襲肺部,平時脾胃虛寒、吃涼東(dong) 西容易拉肚子等虛寒體(ti) 質的人容易被涼燥損傷(shang) ,要提前預防。涼燥引起的症狀,除了幹咳之外,還有怕冷、鼻塞、流清涕、痰少痰白等表現,舌頭往往偏幹,舌苔薄白。
杏仁和核桃仁是改善涼燥症狀的首選。杏仁入肺、大腸二經,能滋肺潤腸,止咳平喘;核桃仁性溫而味甘,歸肺、腎、大腸經,可以溫補肺腎、定喘潤腸。中醫認為(wei) ,肺與(yu) 大腸相表裏,所以燥咳時會(hui) 出現便秘問題。杏仁和核桃仁中富含油脂,適用於(yu) 燥咳、便秘者。
由於(yu) 今年暑熱較重,耗氣傷(shang) 陰,體(ti) 質虛弱的人遭遇秋燥更容易患上咳嗽,這種情況建議多食銀耳羹。銀耳滋潤生津,還可加入清熱的雪梨、安神的百合、潤肺止咳的杏仁、滋腎補肝的枸杞,深層潤養(yang) 五髒六腑。但銀耳羹特別潤補,痰濕重的人要慎用。
清肝火適當食用紫蘇梅餅
有的朋友可能會(hui) 發現,人在生氣發怒後特別容易咳嗽。這是因為(wei) 經常生氣的人,往往肝火較旺,肝火上犯於(yu) 肺,中醫叫“木火刑金”,除了咳嗽之外,還常伴有頭暈、頭痛、失眠等症狀。收斂肝火,可以適當多吃些酸味食物,因為(wei) 酸味入肝,有收斂平肝的作用。
青梅可以生津滋陰,斂肝潤肺。市麵上有一種紫蘇梅餅,加入了另一種藥食同源的中藥紫蘇,紫蘇可以解表散寒、行氣和胃、寬胸理氣,還可解魚蟹之毒,針對咳嗽、咽幹、陰虛火旺體(ti) 質者尤為(wei) 適宜。紫蘇和青梅,一散一收,散寒又理氣。現在正值螃蟹肥美的時節,食蟹時,配一點紫蘇梅餅,還可預防腹瀉。
(北京市鼓樓中醫醫院內(nei) 科副主任醫師李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