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讓昆曲藝術永葆生機與活力

發布時間:2022-09-22 15:43:00來源: 人民日報

 

  曆代昆曲人所做的努力,便是在小心翼翼守護昆曲的過程中,不斷精進對它的理解;在符合藝術規律的基礎上,加入每一代人的創造。

  由文化和旅遊部、江蘇省人民政府主辦的2022年戲曲百戲盛典在昆山舉(ju) 辦,昆劇現代戲《瞿秋白》作為(wei) 開幕大戲上演。這是江蘇省昆劇院近年來創排的第三部昆劇現代戲,回望創作路,感慨和收獲很多。

  如何讓觀眾(zhong) 感受到清晰的昆曲行當劃分,看到程式化、虛擬性的戲曲表演,是昆曲現當代題材創作首先要解決(jue) 的問題。幸運的是,我參與(yu) 排演現代戲以來,得到了石小梅、胡錦芳、趙堅等前輩表演藝術家的大力支持和嚴(yan) 格把關(guan) ,使我們(men) 確立了堅守昆曲本體(ti) 的現代戲創作方向。

  昆曲有規範的程式化表演體(ti) 係,要堅持以行當塑造人物,讓舞台上每個(ge) 角色都有清晰的歸行。以我飾演的人物為(wei) 例,在昆劇現代戲《梅蘭(lan) 芳·當年梅郎》中,分別以巾生、小官生,塑造不同時期的梅蘭(lan) 芳。在昆劇現代戲《眷江城》中,以巾生刻畫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的醫生劉益朋,表現其儒雅知性。在昆劇現代戲《瞿秋白》中,以小官生演繹革命英烈瞿秋白的凜凜風骨。

  “四兩(liang) 唱,千斤念。”念白在戲曲表演中占據重要地位。在現代戲中,若按照傳(chuan) 統的韻白節奏表演,與(yu) 現代生活節奏不合拍;若放棄韻白,改用普通話,又失去了昆曲韻味。這需要對韻白的節奏、語速等做出調整。我們(men) 在保留傳(chuan) 統昆曲韻白抑揚頓挫的音樂(le) 性的基礎上,以中速偏快這樣一個(ge) 更接近當代人語感語速的節奏念出來,更契合觀眾(zhong) 審美,觀眾(zhong) 也更容易接受。唱腔方麵也做了相應調整,大多數唱段都選用中速偏快的節奏。

  堅持虛擬性、程式化的表達,是昆劇現代戲一以貫之的創作原則。昆劇《梅蘭(lan) 芳·當年梅郎》第三場《白夜》圍繞梅蘭(lan) 芳與(yu) 黃包車夫李阿大展開。我們(men) 在舞台上模擬出拉黃包車和乘黃包車的形態,以一根皮編的麻繩和一盞油燈作為(wei) 意象化的道具,借鑒傳(chuan) 統程式中“上馬”“上船”等程式手段,最終通過設計一係列組合身段來表現“上黃包車”的動作。劇中梅蘭(lan) 芳坐定之後,車夫與(yu) 梅蘭(lan) 芳之間始終保持相同的距離,車夫存腿、躬身,梅蘭(lan) 芳保持身體(ti) 直立,以此形成高低錯落的形態,模擬出黃包車的姿態;以場型調度的變換、圓場腳步的疾緩、高低錯落的姿態,模擬黃包車的停行、轉折、踉蹌。在昆劇《眷江城》中,我們(men) 進一步探索如何通過程式化的肢體(ti) 動作恰當表現當代人物的內(nei) 心活動。劉益朋出場的幾步路,戲曲台步與(yu) 肢體(ti) 語言相配合、與(yu) 音樂(le) 節奏相合拍,表現情緒狀態。昆劇《瞿秋白》嚐試對一些生活中的行為(wei) 動作進行程式化凝練。在石小梅老師的建議下,我們(men) 在瞿秋白與(yu) 王傑夫對峙的這場戲中設計了一套擦拭眼鏡的程式動作。從(cong) 拿下眼鏡到重新戴上眼鏡,再到抬眼亮相,每個(ge) 動作都跟隨念白的節奏停頓,起到外化人物內(nei) 心的作用。

  回到傳(chuan) 統裏找辦法,是行之有效的基本創作方式。例如,昆劇《瞿秋白》每一折都分為(wei) “晝”“夜”兩(liang) 部分:“晝”對應瞿秋白的人生曆程;“夜”通過亦真亦幻的舞台手法,展現主人公的內(nei) 心世界。在《瞿秋白》第一場《溯源》中,為(wei) 表達獄中瞿秋白的思緒變遷,我們(men) 借鑒了昆劇《牡丹亭·驚夢》的身段。劇中瞿秋白伏在案前,先向左邊一倒,再向右邊一倒,在這樣一個(ge) 半夢半醒的狀態下,瞿秋白慢慢起身,思緒轉移到他長大的地方“瞿氏宗祠”。這一嚐試發揮戲曲以虛代實、在有限舞台上創造無限表達空間的優(you) 勢,取得了較好的舞台效果。

  傳(chuan) 統是根基,隻有依靠傳(chuan) 統藝術的傳(chuan) 承積累,我們(men) 才有勇氣、有辦法在現當代題材中創新。曆代昆曲人所做的努力,便是在小心翼翼守護昆曲的過程中,不斷精進對它的理解;在符合藝術規律的基礎上,加入每一代人的創造,讓這門古老藝術形成可以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努力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之與(yu) 當代文化相融相通,是我們(men) 這一代昆曲人的責任。隻有這樣,昆曲藝術才能永葆生機與(yu) 活力,才能薪火相傳(chuan) 。

  (作者施夏明為(wei) 國家一級演員)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