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音符與時代脈搏一起跳動(藝海觀瀾)
讓音符與(yu) 時代脈搏一起跳動(藝海觀瀾)
舒 楠
隻有走進社會(hui) 生活,走進人民實踐的深處,感知時代脈動,聆聽時代心聲,才能寫(xie) 出人們(men) 心中的歌。
曲隨時代,歌由心生。作為(wei) 一名音樂(le) 工作者,隨著創作實踐的積累,我越來越深切感受到,音樂(le) 離不開生活的沃土,創作離不開人民的滋養(yang) 。隻有走進社會(hui) 生活,走進人民實踐的深處,感知時代脈動,聆聽時代心聲,才能寫(xie) 出人們(men) 心中的歌。
上高原、下海島、去礦山、走軍(jun) 營,這些深入生活的經曆,幫助我打開心胸,從(cong) 廣闊天地間汲取養(yang) 分,將新鮮而又強烈的感受傾(qing) 注筆端,流淌在樂(le) 譜中。2017年,為(wei) 了給紀錄片《輝煌中國》創作主題曲,我多次深入沿海城市、深入改革開放前沿采風,用心感受國家發展的鏗鏘足音。黨(dang) 員和群眾(zhong) 想在一起幹在一起,各行各業(ye) 創新熱潮湧動,人們(men) 生活水平的顯著改善和臉上由衷的笑容,都成為(wei) 音樂(le) 創作的靈感,歌曲《新的天地》就是這樣產(chan) 生的。“風裏雨裏航程壯麗(li) ,千裏萬(wan) 裏陽光在心裏”。我希望能以深情回蕩的旋律,展現國家令人矚目的發展變化,展現時代之“新”如何穩穩地落在百姓之“心”。
“你是我的一切我的全部,向往你的向往,幸福你的幸福。不忘初心,繼續前進,萬(wan) 水千山最美中國道路”,一首《不忘初心》在祖國大地廣為(wei) 傳(chuan) 唱。這是我為(wei) “永遠的長征——紀念紅軍(jun) 長征勝利80周年文藝晚會(hui) ”創作的歌曲。作曲過程中七易其稿,頭腦裏構思的草稿更是無以計數,半年時間裏我夜不能寐。創作伊始,我就在思索:這種重大題材的音樂(le) 作品,之前往往采用民歌或美聲的形式演繹,前輩音樂(le) 家們(men) 已經創作了很多經典之作,沿用之前的方式來寫(xie) 這首歌恐怕很難超越。而且,改革開放以來,人們(men) 的聽覺習(xi) 慣已漸漸發生改變,80後、90後聽的多是流行歌曲,那麽(me) 在這次創作上能否大膽突破、嚐試新的表現手法呢?
最終,《不忘初心》采用年輕人喜聞樂(le) 見的通俗藝術形式來譜曲,娓娓道來,力求既抒情感人又催人奮進。事實證明,這種嚐試是成功的,歌曲推出後受到廣泛歡迎。我在各地聽到多種多樣的演唱形式。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當晚,天安門廣場上數萬(wan) 人共同高歌《不忘初心》,台上台下共情共鳴,成為(wei) 永遠銘刻在我生命中的記憶。前不久我去西藏采風,這一天清晨,窗外忽然傳(chuan) 來《不忘初心》的歌聲!那是邊防線上解放軍(jun) 戰士在歌唱。那一刻我非常感動,既感動於(yu) 士兵們(men) 發自內(nei) 心的歌聲,也感動於(yu) 祖國的強大和人民的同心同德。
回首改革開放40多年來取得的偉(wei) 大成就,許多歌曲表現陽光普照下的中國,高樓林立、人潮湧動、繁花盛開,一派蓬勃生機;其實,夜晚的中國也很美,華燈初上時、萬(wan) 家燈火處,中老年人熱情歡快地跳著廣場舞,年輕人身姿瀟灑地玩著滑板,分外暖心和睦。歌曲《燈火裏的中國》正是從(cong) 這樣的角度歌詠改革開放,歌詠日新月異的生活。作為(wei) 曲作者,我深知它是一首演唱難度很高的歌,音程關(guan) 係大起大落,非專(zhuan) 業(ye) 人士很難掌握。沒想到,在2021年央視春晚上演出後,這首歌竟然在網絡上引發競唱熱潮,大學生、中學生都愛唱。這首歌之所以受歡迎,也許在於(yu) 它讓人們(men) 感同身受,讓人們(men) 看到國家的發展與(yu) 每個(ge) 人的夢想密切相連。
近年來,我先後擔任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文藝晚會(hui) 《我們(men) 的四十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音樂(le) 舞蹈史詩《奮鬥吧中華兒(er) 女》等大型文藝演出的音樂(le) 總監。為(wei) 籌備演出,我們(men) 會(hui) 對重點歌曲進行梳理,在這個(ge) 過程中有一種強烈的感受:隻有和黨(dang) 、和人民心連心的作品,才能夠被久久流傳(chuan) ;唱出人們(men) 心聲的作品,往往也成為(wei) 時代的記憶。音樂(le) 作品的創作就是如此,隻有紮根生活的土壤,承載著人民的心聲、時代的記憶,並且將這一切轉化為(wei) 動人的旋律,才能百聽不厭,經久不衰。
新時代文藝創作呈現新氣象。10年來湧現出很多優(you) 秀音樂(le) 作品,在每一個(ge) 重要的時間節點都有悠揚的旋律傳(chuan) 唱。矚目未來,我將肩負音樂(le) 工作者的使命,不忘初心,繼續前行,創作出更多有真實生活體(ti) 驗、有強烈家國情懷、與(yu) 人民共鳴共振的作品,讓筆下的音符與(yu) 時代脈搏一起跳動。
(作者為(wei) 國家一級作曲,本報記者胡妍妍采訪整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