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新型投入機製,助力核心技術攻關
作者:張俊芳、張明喜、郭滕達、周代數(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
健全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新型舉(ju) 國體(ti) 製,要把政府、市場、社會(hui) 有機結合起來,要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wei) 政府更好結合,強化企業(ye) 技術創新主體(ti) 地位,加快轉變政府科技管理職能,營造良好創新生態,激發創新主體(ti) 活力。其中,加快構建新型投入機製,是推進政府、市場、社會(hui) 有機結合,健全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新型舉(ju) 國體(ti) 製的集中體(ti) 現。
9月6日,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hui) 第二十七次會(hui) 議審議通過了《關(guan) 於(yu) 健全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條件下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新型舉(ju) 國體(ti) 製的意見》。會(hui) 議指出,健全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新型舉(ju) 國體(ti) 製,要把政府、市場、社會(hui) 有機結合起來,要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wei) 政府更好結合,強化企業(ye) 技術創新主體(ti) 地位,加快轉變政府科技管理職能,營造良好創新生態,激發創新主體(ti) 活力。其中,加快構建新型投入機製,是推進政府、市場、社會(hui) 有機結合,健全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新型舉(ju) 國體(ti) 製的集中體(ti) 現。
構建新型投入機製是重點更是難點
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往往投資周期較長、耗資巨大、重點投向基礎研究,長期以來以財政資助為(wei) 主導,市場化機製尚未有效發揮。
從(cong) 全球各國發展的曆史經驗看,發達國家在國防安全領域、事關(guan) 國家發展全局的關(guan) 鍵核心技術領域,大多實施了舉(ju) 國體(ti) 製,並在創新投入機製上采用了“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資源協同配置方式。如美國信息高速公路計劃、歐洲的空客研製計劃、日本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計劃,以及韓國的半導體(ti) 攻關(guan) 計劃等。從(cong) 趨勢來看,圍繞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的全創新鏈廣泛開展不同程度的支持是主要發達國家的通行做法。美國的一些關(guan) 鍵公共機構包括國立衛生研究院、國家航空航天局、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國家科學基金會(hui) ,以及一些資助計劃如小企業(ye) 創新研究計劃,已經活躍於(yu) 關(guan) 鍵核心技術的整個(ge) 創新鏈條。
從(cong) 關(guan) 鍵核心技術的發展規律看,關(guan) 鍵核心技術已經不再是單一的技術,而是一整套技術體(ti) 係,其創新突破往往具有多主體(ti) 、多路徑、長周期、強外部性等特征。因此,新型舉(ju) 國體(ti) 製下的創新投入機製應不同於(yu) 計劃經濟時期的財政資源分配模式,要從(cong) 行政配置為(wei) 主轉向市場配置為(wei) 主,針對不同類型的重大科技項目分類施策,充分激發企業(ye) 主體(ti) 的創新活力;要在充分把握關(guan) 鍵核心技術發展規律和市場經濟規律的基礎上,以符合國際通行規則的配置方式,對投入機製做出特殊安排,激活政府、企業(ye) 、金融機構等各方力量,構建功能互補、良性互動的協同投入新格局。
發揮市場政府協同作用,作出係統性創新部署
當前,我國對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的投入仍存在短板,為(wei) 適應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新型舉(ju) 國體(ti) 製要求,應充分發揮有效市場和有為(wei) 政府的資源協同配置作用,並作出係統性創新部署。
一是加強對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投入機製的係統化設計。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的創新資源投入,需要整合多方資源,構建有效的投入生態。從(cong) 國際經驗來看,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等國政府在構建關(guan) 鍵核心技術舉(ju) 國體(ti) 製過程中,均進行了整體(ti) 設計,努力實現供需政策激勵的協調。但我國由政府創造市場進而帶動關(guan) 鍵核心技術需求,培育關(guan) 鍵核心技術應用生態的能力還不足,係統設計與(yu) 協調性不強,尚未形成財政資金與(yu) 社會(hui) 資本接續協同發力的有機整體(ti) 。
為(wei) 此,建議充分發揮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製度優(you) 勢和國家作為(wei) 重大科技創新組織者的作用,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和重大挑戰,發揮政府引導和市場機製作用,優(you) 化重組創新資源,加強技術需求與(yu) 供給政策聯動機製,加強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的全流程資金統籌,形成財政科技資金與(yu) 社會(hui) 資本梯次接續的良好局麵。
二是加快構建穩定、長期的關(guan) 鍵核心技術投入機製。當前,在我國財政支持下產(chan) 生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攻克了關(guan) 鍵領域的核心技術。但由於(yu) 財政支持的時間周期較短,且大多屬於(yu) 競爭(zheng) 性項目,一些重大科技項目剛進入實驗階段,就麵臨(lin) 後續財政資金短缺的問題,很難將研究成果有效推入市場。此外,由於(yu) 這類成果大多屬於(yu) 國家目標導向,所以往往缺乏市場用戶和市場資金支持,難以形成有效的市場和技術迭代升級。這導致了我國在部分關(guan) 鍵領域的研發成果無法有效落地。
為(wei) 此,建議完善經費投入機製,在財政預算設置“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單獨科目,加大中央財政投入力度,優(you) 先保障重大任務攻關(guan) 資金需求,嚴(yan) 格落實地方財政資金及企業(ye) 自籌資金,確保資金按約定及時到位。改革重大科技管理項目投入機製,按照項目分類,延長資助周期或建立分期考評機製,實現階段性滾動資助,確保資金的可持續性。
三是加快完善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的多元化投入機製。近年來,中央及有關(guan) 部門出台了一係列科技金融政策措施,逐步構建起支持科技創新的多元化投入體(ti) 係。然而在關(guan) 鍵核心技術領域尚未形成有效的多元化投入機製,資金來源仍然以政府財政投入、承擔單位匹配為(wei) 主,缺乏社會(hui) 資本的引入。部門和地區在基金投資設置上仍然存在“條塊分割”、效率偏低等現象,難以真正滿足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需求。
為(wei) 此,建議鼓勵引導現有國家產(chan) 業(ye) 投資基金加大對攻關(guan) 任務承擔企業(ye) 的投資力度,完善財政容錯機製與(yu) 評價(jia) 體(ti) 製,支持技術攻關(guan) 、研發成果應用示範和轉移轉化。加強地方政府投資存量基金優(you) 化整合,避免無序擴張和資金分散使用。設立保障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的專(zhuan) 門政策性銀行,探索設立支持企業(ye) 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專(zhuan) 項信用貸款。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chan) 品及其服務,支持企業(ye) 加大投入。鼓勵銀行拓展知識產(chan) 權質押品範疇,擴大知識產(chan) 權、股權、應收賬款質押融資規模。針對急需的重大裝備與(yu) 戰略產(chan) 品,建立推進攻關(guan) 任務實施和成果推廣應用的保險產(chan) 品。
四是不斷健全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資金投入的激勵與(yu) 保障機製。引導社會(hui) 資本加大對核心關(guan) 鍵技術的投入,需要健全與(yu) 之相配套的激勵機製與(yu) 保障體(ti) 製。
為(wei) 此,建議探索建立對社會(hui) 資本的激勵與(yu) 保障機製。推進“科技產(chan) 業(ye) 金融一體(ti) 化”,發揮硬科技屬性評價(jia) 機製和政策激勵作用,引導社會(hui) 資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完善關(guan) 鍵核心技術稅收優(you) 惠政策,探索對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研發活動給予特惠。建立重大任務承擔企業(ye) 上市優(you) 先通道,提高重大任務承擔企業(ye)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突出市場和用戶對攻關(guan) 產(chan) 品水平和價(jia) 值的評判。建立完善針對關(guan) 鍵核心技術形成產(chan) 品的首台(套)采購機製。實施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chang) 試點,以市場化方式支持破解重大技術裝備成果應用瓶頸。
五是構建關(guan) 鍵核心技術投入的精準評價(jia) 機製。我國對關(guan) 鍵核心技術的投入尚缺乏建立在廣泛調研基礎之上的精準分類、評價(jia) 機製,關(guan) 鍵核心技術的科學價(jia) 值、商業(ye) 價(jia) 值、社會(hui) 價(jia) 值無法準確被計量,存在資源分散、盲目投資等現象。
為(wei) 此,建議健全關(guan) 鍵核心技術投入的分類評價(jia) 機製,根據項目類型或屬性,在對關(guan) 鍵核心技術進行充分調研、科學遴選的基礎上,確立明確的資源投入依據,並建立適用於(yu) 不同類別的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的投入前評價(jia) 和投入後評價(jia) 機製,防止政府、企業(ye) “浪費性”和“盲目性”資源投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